APP下载

“吴萃雅”清曲会,一展传统昆曲之魅

2018-06-15陶瑾

现代苏州 2018年11期
关键词:牡丹亭昆曲

记者 陶瑾

曲友们听得分外投入

尊古昆曲社钱琴华、张娟、李红雁等演唱《牡丹亭·寻梦》【懒画眉】

600多年前的中国人,在如诗如画的烟雨小巷,度出一曲昆腔……它以清唱的形式出现,迤逦悠远,细腻软糯。

昆曲,经过几百年光阴历史洗磨淬炼,多少代才子滋养雕琢,风雅与民俗相结合,秀美与苍凉相碰撞,精致到分厘,唯美至颠豪。水磨的唱腔,讲究的身段,优美的文词,丰富的内容……每一分一毫都是恰到好处。传统文化本身就有无穷的魅力,今人只差一个爱上的机缘。

5月26日,中国昆曲博物馆携手苏州优兰昆曲社策划并推出了首届“吴歈萃雅”清曲会。来自上海、南京、苏州、昆山、太仓等地的14个曲社百余名曲友欢聚一堂,以曲会友,以曲寄情,表达对昆曲这一古老艺术的热爱与衷情。

首届清曲会取名“吴歈萃雅”,“吴歈”也就是吴地之曲,后人引申为昆曲,是这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株奇葩,至美至雅,所以明代周之标把他选编的昆曲集定名为《吴歈萃雅》。

先前清曲会,它的活动主体是文人曲家,它的活动形式主要是“清唱”,有别于舞台上的“剧唱”。清唱是昆曲表演的另外一种重要形式,是表演者在未上妆的情况下,与现场演奏的乐师们共同完成的昆曲演绎。它的听众用的更多的是耳朵而不是眼睛,这也就意味着“清唱”更注重曲唱的“规范”与“正统”。

今天,在这芭蕉分绿、榴花照眼的季节,在这昆曲申遗成功17周年的五月,众多曲友汇聚在昆博,期待通过这样的清曲会,昆曲在传承过程中能够保持正本清源的主流。

苏州优兰昆曲社理事长尢梅俊先生,一身唐装,腰板笔挺,虽年逾七旬,但顾盼神飞。尢老师表示,昆曲要唱的有味道,首先要从准确的吐字归音开始。当下坚持传统昆曲的唱法,是爱曲人需要坚守的责任。而民间昆曲社的主要作用就是抢救昆曲、保护昆曲、普及昆曲、推广昆曲。曲社担负着传承正宗传统昆曲、培养曲家的重要责任。

年逾八十的著名“继字辈”老艺术家柳继雁先生为曲友现场示范演出了《牡丹亭·惊梦》,她的表演娟秀闺雅,演唱温婉多情,引来掌声如雷。

到会的嘉宾还有中国昆曲博物馆书记孙文明先生,苏州园林局狮子林管理处主任张婕女士,上海戏剧学院昆曲评鉴执行主编顾侠强先生,中国古琴昆曲协会理事钱宝钢先生及夫人,苏州昆曲传习所王小洪先生、杨志强先生、刘辉先生。顾笃璜老先生对清曲会也表示了祝贺。

“继字辈”老艺术家柳继雁先生示范演出《牡丹亭·惊梦》,引来掌声如雷

太仓娄东曲社陈秉全演唱《红梨记·亭会》

优兰昆曲社戴爱华演唱《荆钗记·见娘》

首先介绍一下清曲会的乐队阵容:(司鼓)周惠林先生;(司笛)胡博先生、施成吉女士;(笙)顾再欣先生;(中阮)徐锦元先生。

清曲会的乐队阵容

此次活动分上午场和下午场,曲友们共演出清曲近40首。各位曲友一起同唱开幕曲《长生殿小宴》【粉蝶儿】,紧接着,道和曲社合唱宋词《河传》,南京白下昆曲社唐建光演唱《牡丹亭惊梦》【鲍老催】,昆山玉山曲社丁建萍演唱《孽海记思凡》【诵子】,尊古昆曲社钱琴华、张娟、李红雁等演唱《牡丹亭寻梦》【懒画眉】,太仓娄东曲社陈秉全演唱《红梨记亭会》【桂枝香】,上海昆研社钱保纲、沙莎演唱《紫钗记折柳》第一第二支【寄生草】,昆山昆玉堂四支连唱《琵琶记南浦》【尾犯序】,优兰昆曲社戴爱华演唱《荆钗记见娘》【江儿水】,优兰昆曲社合唱《西厢记佳期》【临镜序】……

他,她,他们……一曲微茫度此生,这世界每天有千千万万人与昆曲产生情愫,作为传统文化的昆曲,便是有这样的魅力粘合着每一位有缘人。而今天昆曲也遇上了最好的时机,昆曲的魅力正滋养着越来越多年轻人。欣赏昆曲,是一个慢慢“走进”的过程。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爱曲之人愿做一场永不醒来的梦,过一番至情至性的绮丽人生。

曲清笛脆、笙歌相应,曲友们在这庭院深秀的中国昆曲博物馆,度过了愉快美好的一天,借清曲会这个平台,各个曲社展示了实力,切磋了曲艺,增进了友谊。

猜你喜欢

牡丹亭昆曲
昆曲史中流脉问题的学术检讨——以北方昆曲的名实为例
也论昆曲的形成与梁辰鱼的贡献
牡丹亭
试论《临川梦》对《牡丹亭》的再现与批评
《牡丹亭》之《游园惊梦》
“百戏之祖”:昆曲里的古典传承
《红楼梦》的当代昆曲改编与经典化
《牡丹亭》:回归礼学的一种隐喻
大江东去浪千叠——百戏之祖“昆曲”
叙事策略:对照莎剧,看《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