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设备管理在企业降本增效中的实际运用
2018-06-15秦龙万董智胜曹兰春朱威浦绍峰
秦龙万 董智胜 曹兰春 朱威 浦绍峰|文
降本增效是企业发展永恒的话题,设备管理是企业降本增效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铝行业形势仍较为严峻,“眼睛向内、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就成了铝企业追求的目标和共识。本文就设备管理中如何实现降本增效谈几点具体做法。
概述
降本增效是企业发展追求的目标,是企业发展永恒的话题,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和基础,是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行业形势持续恶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设备管理工作对企业而言显得更加重要。自2008年以来,铝行业受到了严峻的市场冲击,铝价长期在12000元/吨左右低位运行,平均每吨电解铝亏损金额高达3000元。到2015年,铝行业亏损面已达90%,只有少数几家有自备电场或资源储备丰富的铝企业勉强实现盈利。虽然2017年铝价有过短暂回升,但就目前的总体形势来看,铝价走势仍不容乐观。面对无法改变的外部市场环境,“眼睛向内、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就成了铝企业追求的目标和共识。
国内某铝企业是一家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集矿山开采、电解铝冶炼、产品加工、销售为一体,以“水电联营”为发展模式的综合上市公司,现电解铝产能超过150万吨,综合产能突破300万吨。为应对持续低迷的市场行情,该企业立足自身实际,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通过“改革创新、挖潜降本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措施,全面打响扭亏为盈攻坚战。更加注重企业设备管理,积极优化、整合各种设备管理资源,盘活各种闲置资产,用严峻的行业形势倒逼企业设备管理工作上台阶、上水平。通过几年的努力,到2017年,该企业设备维护和修理费用降幅达50%以上,设备管理同比前几年,每年降本在1.5亿元以上。
本文重点介绍了该企业在设备管理降本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希望对同行在提升设备管理、实现降本增效方面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企业设备管理工作中的几个常见误区
长期以来,设备管理人员形成的“经验式管理”和“方法论”占据企业设备管理的主导思想,难以适应已经变化的行业形势和新的发展要求。所谓“经验式管理”就是按照原有的、旧的设备管理思维对企业设备进行管理。“经验式管理”在一定时期内是可以参考和借鉴的,一旦条件变化,就必须有新的内容进行补充。
误区一:设备一定要按期大修。在传统管理模式中,90%的设备管理人员都认为设备运行到一定年限就必须大修,否则就运行不经济或存在较大运行安全隐患。这种模式既造成设备的过修,又增加了设备的大中修费用,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其实很多设备是不需要按期修理的,近年的研究表明,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的广泛运用,设备的可靠性程度越来越高,60%以上的设备故障曲线只有初始故障期,无耗损故障期。盲目大修会引入新的初始故障期,增加设备故障率,特别是进口设备更是如此。
误区二:设备维修开展得好,就能大幅提升设备使用效率,设备管理就是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转。这种误区只简单地强调了设备管理的结果,过分强调设备维修在设备管理中的作用,而忽视了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科学化管理过程,缺乏设备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根据设备综合效率的统计分析,85%以上的设备效率损失是由非设备故障原因造成的,也就是说,即使企业完全保证不出现设备故障停机,最多也只能降低设备综合损失的15%。而其中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工艺稳定性等因素决定着设备使用效率的85%。
图1 国内电解铝近三年的现货价格走势图(单位:元)
误区三:只要存在设备就必须有满足设备运转的备品备件。这种误区只简单地强调了备品备件的作用,没有对设备运行中备品备件配备的必要性作合理、科学评估,这种模式会造成大量备件采购资金的积压,每当设备升级改造后都会有大量库存备品备件不得不低价折价处理,造成资金损失。因此,设备备品备件管理的目的应是用最少的备件资金、合理的库存储备,在保证设备维修需要,不断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和经济性的同时减少企业资金占用率,以减轻企业负担。
设备管理机制要适应企业转型升级的要求
随着行业形势的深刻变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建立起新的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设备管理机制体制,建立高效、科学、合理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成为企业必须思考、解决的实际问题。
此前,该企业的设备管理主要侧重于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转,满足生产需要。存在对设备基础管理、设备违规操作使用、设备资产作用等的认识、定位不够全面,没能很好地把设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端技能人才培养完全纳入设备管理体系等一系列问题,企业原有的设备管理方式和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发展需要。
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该企业结合自身实际,以市场倒逼企业设备管理体系更新,以“全员参与、全员管理”的理念提升设备管理工作,强化了对企业全体人员设备管理教育培训,提高了全体人员的思想意识和技能水平,成立了设备管理创新领导小组,明确目标职责,狠抓责任落实。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该企业已建立起适应企业发展的设备管理新体系,设备管理成效明显,与前几年相比,设备管理降本每年可达1亿元。
设备管理在企业降本增效中的运用举例
(1)加大对原进口设备备件的国产化改造及修旧利废工作有效开展,实现企业设备管理持续降本。单此一项该企业每年降本可达上百万元。
(2)抓住设备基础管理的主线不放松,全面推动、提升企业设备管理。设备基础管理是设备管理工作中成本投入最小,管理成效较明显的工作。企业设备基础管理工作的强弱,是企业管理水平的直接体现,抓好设备基础管理,可大大降低设备维护和修理费用。
(3)实行“全员参与设备管理,全员参与设备修理”的设备管理理念,使设备的管理、修理更具针对性和合理性,以减少各种违规违章操作使用带来的设备损坏,同时可大幅降低设备外协修理费用。通过加大内部修理每年可降低企业外协修理费用上百万元。
(4)建立企业设备运行安全风险分析、评估机制及应急机制,有效控制设备运行的各种安全风险,及时发现、排除存在的各种运行隐患。对重点、关键设备实行全程跟踪监控,重点防范,抓住设备管理工作中的关键因素,确保设备管理工作整体安全平稳。实现企业常年无重大设备事故的目标。
(5)对企业设备修理实行“动态维修”管理模式,合理解决设备存在的滞修和过修问题,使设备的修理、使用更加科学合理。在确保设备运行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发挥设备的使用效能,进一步延长使用寿命,减少大中修频次,降低大中修费用。此项工作每年可为企业降低修理费用上千万元。
(6)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健全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设备管理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考核、激励机制,以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开展设备管理与修理工作。
(7)注重捕捉行业动向,积极引进设备管理与修理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新管理模式。对现有设备进行合理改造,在提升设备性能的同时寻求新的降本点。通过科技创新,该企业每年可实现降本增效上百万元。
结语
设备管理是企业实现降本增效、扭亏为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必须长期抓好抓实的关键工作之一,是企业竞争力的具体体现。只有建立起完善、适用的企业设备管理机制,才能为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各企业因实际情况不同,现状各异,所面对的问题、困难不尽相同,所以难以有统一和固定的管理标准和模式,各企业只有结合自身实际,分析具体情况,找准问题的关键所在,精准发力,找到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模式和方法,才是最好的、最适用的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