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小落细,所以根深叶茂
——倒生根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故事
2018-06-15赵芳,纳梦月,孙铭
2018年社区举办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
在普洱市思茅区市中心,有一棵生长奇特的大榕树,当地俗称“倒生根”。它由一棵榕树生长为一片森林,形成“一树春秋、独树成林”的景观,成为城市亮丽的风景线之一。
思茅区南屏镇倒生根社区也因此而得名。
倒生根社区北靠倒生根公园,南临穿境而过的思小高速公路,辖区面积15平方公里,辖106家单位、有驻军警部队5个、有9所学校,划分为24个居民小组共有常住人口6313户18722人,流动人口7308人;社区有彝族、哈尼族、拉祜族、傣族等11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数的49%,是一个多民族混合聚居,典型的城郊结合社区。
2002年9月社区成立初期,面临着改制企业多、困难居民多、老旧小区多的“三多”困境。面对种种困难,社区秉承着“居民群众无小事,各族居民一家亲,共铸和谐社区”的宗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也赢得了团结发展的民心。
以心换心,甘当“受气包”
“都是一些家长里短的小事,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用得上。”在倒生根社区三楼会议室里,社区党总支书记李亚玲一口气讲述了多个和社区居民经历的小故事,她的话语中透着谦虚和热忱。会议室的一面墙上挂满了从中央到地方多个部门授予社区的多项荣誉。
邻里纠纷、夫妻吵架、小区停水、绿化带生虫……生活中的各种琐事,在李亚玲看来都不能马虎大意。作为倒生根社区党总支书记,对居民找社区调解的事,她从不推诿、拒绝,记不清多少次深更半夜去居民家调解矛盾纠纷。在社区10多年,大家都说,李亚玲把一辈子的气都受够了。正是有她这个“受气包”,才让社区变得像一家人一样。
“在社区,我们经常开玩笑,我们工作人员要有两个‘胃’,一个是装食物的胃,让我们身体健康;另一个是包容的胃,要装群众因不理解,对我们生的气,发的火。每件事情办好了,我们就觉得心里有成就感。就觉得很幸福了!” 今年55岁的李亚玲书记曾是一家自收自支企业管理的事业单位办公室主任,企业改制下岗后,不少老职工仍会找她帮忙“跑跑腿”,于是,从2005年社区换届,她开始投入到社区工作中,十几年如一日的忘我奉献,得到了居民群众的信任和尊重。
“你不在这个岗位上,别人也不会来找你,既然干了这份工作,就要理解群众诉求、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对于家人和朋友的不解,她这样回答。
“创新社会管理不是等靠要,我们社区通过网格化管理试点,把工作落小落细,用精细的管理、贴心的服务换来居民的真心。”为切实打通社区联系、服务居民的神经末梢,2012年起,李亚玲带领大家探索社区网格化管理。网格员负责本片区服务管理工作,真正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围绕居民需求服务,以服务凝聚人心,坚持把解决就业、社保等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使社区的36项服务职能一一落实。
“一名党员合不合格,就要看是否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社区工作要搞好,离不开社区党总支的战斗堡垒作用”,这在倒生根社区已形成普遍共识。社区如今共有255名党员,社区党总支将社区党员100%纳入管理,通过建设党支部活动场所,实行党员积分制管理,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开展“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教育,每个季度开展民主评议,切实完善党内激励帮扶机制。党的组织生活更加活跃起来,不仅每月集中学习,各支部还建起了微信学习群,社区党员理直气壮地亮出身份、服务群众。
“身患疾病,希望得到一些生活上的帮助”“最想要一本《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书”“再难不要放弃,再累也要坚持”……社区大厅里,一棵微缩榕树模型繁茂的枝头上,挂满了写满心愿的彩色小纸片,一些小纸片上还有娟秀的字迹“已完成”。 “这是我们社区的‘微心愿树’,居民有什么小心愿都可以写了挂在上面,社区党员及在职单位到社区报到的党员积极认领——为居民实现。” 李亚玲说。
用真心换真情,社区党组织从点滴小事做起,服务工作贴心到位,党组织在社区党员和居民中,的凝聚力也在逐步增强。社区一点一滴对居民的好,都落在社区年轻人的眼里和心上。
社区青年邓亢大学毕业后回乡创业,一个偶然的机会参加了社区党总支组织的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后,被社区柔性化的服务打动,从此积极融入到社区的各项服务工作中,短短5年的时间,他就成长为社区党总支副书记。
说起这段经历,这个有些腼腆的年轻人颇有感触:“党组织和社区对居民一点一滴的好,让我感动,我也想成为党员,成为社区的一员,为居民做一些实事。”
贴心服务,重在精准
像像邓亢一样,从社区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还有社区党总支委员、居委会主任李艳。除了担任社区党总支委员、居委会主任外,李艳的一个重要职责,是社区第二网格的网格长。
二建司小区是一个改制老旧小区,在2012年社区探索实行网格化管理之初,这个小区就划入了李艳负责管理的网格。李艳每天下班后都要到她所负责的网格进行走访、认真记录居民信息、听取居民需求,代办居民事务。一段时间后,她已经成了小区的活地图、活户籍、活档案。
这里居住着拉祜、哈尼等11种少数民族300多户人家,由于民族习俗各异,居民也没有活动场地,加之乱停车、私搭乱建现象十分突出,小区居民怨声载道。李艳了解情况后,及时反馈给社区党总支,经过多方协调,社区党总支用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和民族团结示范经费为小区居民建盖了一个140平米的活动室。为群众搭建起了交流沟通的平台,也为社区搭建起了倡导生活新风,宣传惠民政策新的阵地。
打造后二建司小区建盖文化活动室
“我们住这个小区30多年了,以前可以说是脏乱差,后来社区来解决以后,变化太大了。有唱歌处、跳舞处、娱乐室、活动室。”社区居民刘美芳说。
如今,小区脏乱差问题也得到了根本解决。
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根据各小区的地理位置、人、情、事、物及工作量进行划分,由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担任网格长,建立了“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居民”为主线的网格化管理模式。目前,倒生根社区共有8个1级网格,24个2级网格,由网格内的党支部委员、党小组长、或者热心服务的志愿者担任2级网格管理员,把支部建在网格上,实现了“教育在网格、管理在网格、服务在网格”,党员在网格内发挥作用。
信息收集、治安防控、志愿服务等多种服务功能整合到小网格中,通过党员分片联系到户的形式将服务延伸到每一户群众,形成新的管理服务格局。通过推行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2015年以来,社区共采集录入信息11425条。同时将43个改制企业纳入服务管理,提升了优质服务新形象。
“社区的事情,看起来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这些小事处理不好,就会形成矛盾,成为大事。所以我们在社区的工作,最重要就是充分了解各个小区的基本情况,才能真正做到精准服务,贴心服务。” 李艳主任说。
通过推行网格化管理服务,倒生根社区服务居民做到了“三活”“四清”“五到家”的心得。“三活”即社区工作人员对责任网格的工作对象和工作资源准确掌握,成为本网格的“活户籍、活档案、活地图”;“四清”即每个网格成员对所负责区域的四大方面情况掌握到位,做到“家庭情况清、人员类别清、区域设施清、隐患矛盾清”,提供综治、民族、计生、民政、劳保等服务; “五到家”即:经常走访人到家、各类意见听到家、建立感情心到家、细致工作做到家、好事实事办到家。
针对矛盾纠纷,社区主动靠前、热情服务,社区调解中心 ,由居委会主任李艳担任调解委员会主任,警务室警长担任副主任,建立了社区大调解中心 ,请来镇司法所所长为中心主任,社区主任为副主任,成立了人民调解员队伍1支27人,并聘请调解工作经验丰富的2名退休老同志加入调解队伍,认真落实人民调解以奖代补、以案定补和“五个一”矛盾化解机制,积极推行口头调、书面调、现场调、联席调、包案调等五调联动,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近三年来,社区调解中心共排查调解各类矛盾43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7%以上,实现了家庭琐事不出户、邻里纠纷不出组、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良好局面。
通过10多年的努力和探索,倒生根社区服务管理逐步迈向精细化、信息化,服务居民实现了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夸赞,也一天天改变着社区的面貌。
倒生根社区连续4届12年省级文明社区、先后获得全省优秀“妇女之家”、省级充分就业星级社区、全省“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示范社区、省级科普示范社区、云南省“文明交通”示范社区、云南省“文化惠民”示范社区、国家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省级科普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2015年1月,社区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表彰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月被中央文明委表彰为“全国文明社区”,2016年7月,社区党总支被中共中央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这些殊荣承载着倒生根社区居委会历届班子工作“落实落细”的不懈努力和艰苦付出,社区真正成为城市基层的社会共同体和基层政权建设的基石,成为根深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