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体现的文化思想
2018-06-15张景泊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景泊/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为“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提出的合作交流倡议。到今天这一倡议,已经有了初步实践,并且在进一步的推进中。这一倡议是在区域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一项具有双多变机制的倡议。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中,包含着历史、思想、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和文化底蕴。共商、共享、共建是这一倡议的重要原则,就是在合作的基础上,使沿线各国都分享到合作的喜悦。很大程度上的说明了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倡议的先进性和合理性。
一、“一带一路”倡议中体现的历史文化传承
丝绸之路作为我国古代连接亚、非、欧的重要商业路线,是我国与其他国家交流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路线。丝绸之路以商业贸易为基础,但在贸易交流的背后更多的是文化的交流。是古代中国与世界相互交流,相互联系的需要。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丝绸之路至汉代张骞通西域以来,历经多个朝代,生生不息,无论何种文化在这条路上兴起过,消亡过,但这条路却一直保存了下来,从路上丝绸之路的一条路线逐渐发展为现在的海上、路上多条线路的图景。这其实就从历史的层面说明了,国家与国家,人民与人们,交流的必要。这种交流其实是一种自发性的交流,当然国家政治上的推进使交流的领域,交流的层面更多、更深,但其实抛开政治因素,其实更多的是各国人民之间经济文化交流自发的需要。
“一带一路”的倡议根源于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这个名字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研究我国古代与其他国家的商贸交流史而起的。不过在李希霍芬所指的范围是我国汉代与中亚以及印度之间进行丝绸贸易的交通路线。随着如今对学术历史研究的逐渐深入,丝绸之路路线的范围逐渐扩大,在学界也逐渐形成了海上、路上、草原三条路线。虽然,历史上以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起点,但在此之前,中国与西亚的商贸交流就已经存在了。贸易的物品,也不仅仅是丝绸,还包含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制品、动植物、艺术文化作品,而且这种交流也不是单向的,也不是双向的,而是多向的,是沿路多国间的贸易文化交流。我国的“四大发明”就是通过丝绸之路传播的,客观上促进了沿线科技文化的发展。而西域歌舞、乐器、水果、植物也源源不断地传入中国,也一定程度的影响了我国的文化,是使我国文化变得更加多元更加包容的重要因素。
就历史的眼光看,丝绸之路贯穿了我国和沿线各国的历史,尽管在我国传统史书上关于丝绸之路的记录,占史书的比重并不大,但其实就丝绸之路的历史来看,其实是一种民间历史的书写。尽管在这条丝绸之路走的最多的是商人这个群体,但就其商业行为来看,在消费背后我们能看到民间文化交流的需要。以史明鉴,历史的脉络告诉我们,丝绸之路走过的悠长岁月传达着时代的呼声,一带一路各国之间的源远流长的历史联系,在今天我们应进一步发展这种历史优势,面相未来,开拓创新,是一带一路发展的更好,走的更远。
二、“一带一路”倡议中体现的思想文化交流
文化的交流是当今世界的一个趋势,但是文化的特殊性,使文化的交流必然是一个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过程。“一带一路”倡议文化思想的交流,就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我国向世界发出倡议,但并不强求认同,而是在文化的逐渐发展交流中,各国人民增进理解,互惠互利。文化交流促进人们互通有无,增进文化发展与丰富。
沿线各国在文化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民间习俗、生活习惯也有一定的不同,但恰恰是沿线各国存在的文化差异,产生了文化交流沟通的需要。不同的文化都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在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会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顺从和勉强都不会实现真正的文化交流,只有自发的文化交流,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沟通。文化的交流也不是玄乎其玄的事,就是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具体的交流实践中实现的。
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了“命运共同体”的概念。这种命运共同体就是在文化的基础上建立的。世界全球化的进程,是各种文化交流碰撞的进程,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且文化的交流不能强求,只有在民心相通交流的基础上才能使文化真正交流。否则就是文化霸权演变的消费品的强加销售。“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就包含着形式丰富的文化交流合作。“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是一个多向交流的过程,是沿线各国相互了解的过程。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虽然文化传统、历史经验、经济发展各不相同,但沿线各国一直有在丝绸之路沟通交流的历史积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其实是有历史基础的,沿线各国的文明有着着深厚的积淀等候发掘。尽管文化形式在外在面貌上有着不同的呈现,但各国之间的文化相通之处却是各国不同文化面貌后的本质。和平友好,互相交流一直是沿线各国间共同的文化向往,沿线各国有着对于美好生活追求的文化认同。在“一带一路”各国间的文化交流,是建立在各国人民情感的基础上的,并且在进一步的文化交流中,各国人民的情感会有进一步的升温。因为在“一带一路”的文化建设中,不是单向的输出,也不是单向的获益,是各国的文化面向人民、面向大众,服务于各国人民的过程,沿线的每个国家都会发现来自文化交流后得到的国家与人民之感情的升华。文化是在沿线各国人民间信任与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互联、互通、互赢是沿线各国文化交流共同目标。文化交流以具体的文化、艺术、宗教、体育、旅游等为具体的实践方式,沿线各国在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是文化交流的重点,沿线各国人员往来和人文交流是文化交流的另一重点,最终将会形成沿线各国人民世代友好的情感纽带,从而夯实国家间深度合作、共同发展的社会基础。
三、“一带一路”倡议中体现的经济文化基础
经济合作一直是“一带一路”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我们也取得了很多经济项目的成果。特别是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一直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优先领域。交通设施的建设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其实交通设施的建设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环节,没有方便快捷的交通,文化上的沟通交流将成为天方夜谭。没有交通设施的“搭桥”,能源上的合作也不可能,所以交通上的成绩是比较瞩目的。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前期。蒙内铁路、卡拉奇—拉合尔高速公路、印尼雅万高铁、老挝铁路等就是交通领域成就的例子。
经济的合作其实有着很深的文化渊源,早在故丝绸之路经济互通就开始了。尽管丝绸之路有着“文化之路”或者其他的美名,但商贸一直是丝绸之路存在的重要目的。经济的沟通交流,一直是各国人民所需要的,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个国家无法做到不与其他国家有经济联系,并且多加联系才能做到彼此间利益的最大化。
就目前的经济形式来看,我国的市场虽然不小,但产业的囤积仍有扩大市场的内在需求,“走出去”是企业扩大市场创建品牌的重要途径,企业需要更多更稳固的投资机会。就“一带一路”经济辐射范围来看,沿线各国仍有广阔的市场有待开发,并且这一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待提高。“一带一路”的倡议,实际是在扩大我国市场的基础上,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客观上会实现我国和沿线各国的合作共赢,推动沿线各国的经济建设发展。
就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来看,经济基础的合作共赢一直是存在的。丝绸之路其实是历史上自发的、民间的经济合作,在后来的国家政府间的合作,丝绸之路得到更多的条件便利。文化上的交流,实际上提高了各国的生产力水平的发展。文化上的交流、经济上的互通促进各国间的智慧的生长。世界是联系的,联系具有普遍性,特别是在信息化的今天,经济共通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沿线各国经济的交流,其实就是彼此之间寻求合作,谋求发展,在合作的条件下实现本国经济的一次飞跃提高。
“一带一路”的倡议是一次区域经济的合作,但又不同于以往的区域合作。这一倡议在推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的进程中,使合作共赢的精神深化在沿线各国人民的心里,这是一项造福沿线各国人民的事业,展现了中国这个崛起的大国的责任和担当。也是在沿线各国独立自主的条件下进行的,使每个国家都增加自身的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在经济建设繁荣发展的基础上巩固上层建筑。“一带一路”的倡议就是在经济合作的基础上、以文化交流为支柱,是在历史渊源传承的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文化上建立的双多边的理解、沟通与交流。是在实现经济文化上共同发展为目的的前提下进行的,实现各部分相加大于总和。
“一带一路”的倡议中包含着我国新时期的对于世界,对于历史,对于合作的文化思想。“一带一路”的倡议其实就是文化交流的倡议,我们发现历史,联系现在,发展经济,共享繁荣。沿线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是实现“一带一路”的重要方式和根本途径。中国在逐步实现现代化的路上前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的作为,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的帮助。“一带一路”倡议就是旨在通过加强文化交流,促进我国与沿线各国的交流理解,增加人民的认同与支持,实现经济文化上的互利共赢,促进沿线各国的发展。
[1]阿丽也·吾买尔.中国与中亚五国劳动力市场比较分析[J].时代金融2016(3):203~204.
[2]蔡昉.劳动力供给与中国制造业的新竞争力来源[J].中国发展观察,2012(4):17~19.
[3]陈建奇.内外联动 促进投资[N].人民日报(国际版),2016-04-06(023).
[4]陈志昂,章丽琼.劳动力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国际竞争力变化[J].经济学家 ,2010(1):9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