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素祖母的苦恼

2018-06-14乔凯凯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乔凯凯穆勒罗素

乔凯凯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伯特兰·罗素出身于英国一个贵族家庭。罗素4岁时失去双亲,由祖母抚养,祖母没有让罗素上一般的贵族子弟公学,而是让他在家接受保姆和家庭教师的教育。

在学习的过程中,祖母发现负责照顾罗素生活起居的保姆穆勒有些敷衍,没有完全把精力放在照顾罗素上。这让祖母很为难,因为穆勒在她家工作了很多年,罗素的父亲小时候就是他照顾的,无论是出于不成文的规定还是责任、感情等因素,都不好辞退他。也许正是仗着这一点,尽管祖母提醒过穆勒很多次,有一次甚至试着威胁他道:“如果再这样子下去,也许你会失去这份工作。”可是穆勒依然固我,没有显著的改变。

“我没有办法了,他甚至不怕被辞退。也许他知道我只是吓唬他,但事实上,我确实不能辞退他。”祖母无奈地说。罗素眨了眨眼睛说:“如果換一个人来说呢?”祖母感觉很疑惑,她是家里最德高望重的人,还有谁的话能比她的更管用呢?罗素笑着在祖母的耳边说了一番话。

接下来的几天,每天都有人出入罗素家的庄园,并且大声地问管家:“听说你们需要保姆?我是来应聘的。”最后,祖母当然没有留下任何一个应聘者,但罗素的保姆穆勒却变得尽心负责了。原来,这些应聘者都是祖母按照罗素出的主意找来的,目的只是让穆勒真正地感受到危机和压力。很显然,他们成功了。

有时候,当我们说出的一些话起不到震慑的作用而我们又不愿意真的实施行动时,不妨换一个人来旁敲侧击地传递这种意思。如此,既能达到我们的目的,又不会伤了和气。

〔本刊责任编辑 袁小玲〕

〔原载《生命时报》2017年9月3日〕

猜你喜欢

乔凯凯穆勒罗素
罗素悖论
马克思对交往异化思想的深入——基于《穆勒评注》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脱不下的穆勒鞋
平衡之美
硬币做的决定
勇敢的“胆小鬼”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的亲知理论解析
“非常害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