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浦河下游用水区水资源保护探讨
2018-06-14卑志钢
卑志钢,王 夙,邵 波
(上海市青浦区水务局,上海 青浦 201700)
太浦河是连接太湖与黄浦江的重要流域河道,全长57.6km,其中青浦区境内15.24km。太浦河主要承担防洪、排涝、航运和供水四个主要功能,其中供水功能对青浦区及其下游松江、金山、闵行、奉贤等区显得尤为重要。流域性河道的属地管理一直以来是区域水行政主管部门遇到的难题之一。太浦河作为上海地区母亲河黄埔江的上游重要支流[1],作为金泽水库的主要取水源头,对青浦及其整个下游地区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需要不断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切实开展太浦河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各项工作。
1 加强日常监测,做好应急监测,保障水源地水质安全
1.1 加强日常监测,开展太浦河水情跟踪分析
青浦区在太浦河监测断面设有金泽和练塘2个断面,对断面进行流量、水质、雨量、水位同步监测,其中水质监测项目包括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水温、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等,共计34
项。对监测指标进行跟踪分析,及时掌握各指标的波动状态,甄别敏感指标和风险指标。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太浦河金泽、练塘断面水质状况良好,各监测指标浓度呈小幅波动变化,均达到Ⅲ类水质标准,符合饮用水源地水质要求,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是太浦河水质的风险指标,溶解氧指标在Ⅰ~Ⅳ类波动变化,是主要敏感指标之一。针对不同水质指标,进行专门研究,采取相应控制对策,确保太浦河水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1.2 做好应急监测,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太浦河两岸尤其是上游地区分布大量开发利用项目,包括纺织、印染、化工等高污染企业,化学原料大量使用,存在泄露风险;太浦河作为航道,船只运输过程存在原油等运输物品泄露风险。风险一旦失控,就会导致水污染事故。水污染事故一旦发生,将威胁生命健康,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经济损失,严重时甚至会引起社会不稳定。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具有形式多样、不确定性强、危险严重和处理困难等特点[2],应急水质监测在防范和治理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工作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做好太浦河应急水质监测工作,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对污染物的种类、污染物的浓度和污染范围及其可能的危害做出判断,是实施应急监测做好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处理的关键,意义重大[3]。2014年7~8月,太浦河江苏段吴江汾湖区发生多家纺织企业污染物超标排放,重金属污染威胁黄浦江上游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青浦区按照监测方案,做好了太浦河锑浓度超标事件应急监测工作,及时监测重金属锑及pH、氨氮、高锰酸盐指数、铬、镉、流量和水位等指标数据,为应急决策处理提供了重要保障。监测发现,太浦河取水口断面锑涨潮时检出浓度为0.0067mg/L,超出限值34%,锑落潮时检出浓度为0.0068mg/L,超出限值36%。考虑到当时处于小汛,断面全潮平均流速0.2~0.3m/s,流速较缓,推算平均每天下泄距离约20km,因此预计重金属锑超标会维持一段时间,作出了暂停取水口取水的决定。
表1 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太浦河金泽、练塘断面平均水质状况
1.3 统筹监测站网规划,保障饮用水源安全
构建监测站网[4],全面保证水源安全,具体包括:一是对太浦河原水厂取水口水质动态状况进行重点监测,在常规8项指标的基础上增加氟化物、氯离子、蓝绿藻、挥发酚、挥发性有机物、重金属等重要指标。二是对青浦区饮用水源区、过渡区、景观娱乐类、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等5个水功能区内的6个代表断面进行每月跟踪监测分析[5],形成水质简报,作为相关部门决策依据。三是以水功能区纳污能力为基础,加强入河排污口的管理和监测[6]。对现有入河排污口进行登记建档,建立排水户达标排放诚信体系。四是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安装在线监测设备[7],实现24h实时监控,并加强日常监控和考核管理。
2 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保障工程建设
全力推进《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2013年修编)》(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涉水项目建设。截止目前,《总体方案》中涉及上海19个水务项目,近期任务均已完成。坚决执行国家防总批复的《太湖流域2016年超标准洪水应对方案》,开启太浦河两岸口门,持续大流量泄洪排水,为防控太湖超标准洪水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饮用水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
从源头控制来看,继续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8],提高青西三镇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大力推进节水减排工程,开展青西三镇都市现代农业示范片建设,实施农林水联动,打造练塘、朱家角3个万亩粮田和金泽镇1.2万亩粮田。推进农药、化肥减施工程,推广绿肥种植和商品有机肥应用。开展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推动粮油作物秸秆还田[9],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完成青西三镇91家小型养猪场全退养。
从污染拦截来看,实施生态拦截工程[10],建设6.6km生态拦截沟渠。完善河湖生态拦截设施,在水源保护区河湖上游设置拦截设施和拦截库,拦截、打捞江苏和浙江上游漂来的水葫芦等水面漂浮物,清洁水面。
从末端治理来看,开展淀山湖内源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太北片、太南片水环境改善工程,开展长湖申线航道(上海段)整治工程,开展青西三镇镇村级中小河道整治工程,沟通水系、疏浚淤泥、加快水体置换、增强水体自净能力,改善太浦河周边河网的水环境质量。
3 完善长效机制,提升执法工作成效
3.1 建立加强联动协作机制
整合系统内外、部门之间资源,提升执法效能。青浦水务执法部门加强与上游嘉兴、嘉善、昆山及吴江水政监察部门的联系,建立了双边联席会议制度,签订联动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联动,开启省际边界镇级涉水管理部门的工作对接,充分发挥乡镇水事管理部门之间工作职能,确保及时打击、查处边界河湖水事违法行为。青浦区执法部门与河道管理部门建立了联席会议机制,充分整合区河道水闸管理所的市场化河湖巡查资源,提升发现问题的能力。水务执法部门还与其他涉水行政执法部门制定联动执法工作办法,确保各部门职能的无缝衔接。逐步建立区水务执法部门与市水务执法部门、区环保、城管等部门的联合执法和联动机制。共建执法平台,加强信息共享,建设由江浙沪水行政执法部门共建共享的边界河湖联动执法信息化平台,通过平台实现边界区域内水事举报的集中受理,河湖巡查、案件查办等执法信息的共享,通过平台增强三地执法工作信息通报工作,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夯实省际边界执法联合联席机制。
3.2 建立“行刑衔接”机制
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完善涉水违法行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相衔接机制。近年来,侵害水工程设施、擅自填堵河道等水事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但在执法过程中,查处力度不够大,没有起到行政执法的威慑力。违法当事人往往从经济利益考量,饶有侥幸心理,人为地从事违法活动。新形势下,对环境综合整治、城市管理、生态建设等领域的行政管理和执法工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建立“行刑同步”的工作机制,严厉打击。区水务执法部门与区公安部门制订《青浦区水务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工作办法》,在《办法》中对适用范围、衔接主体、移送要求、证据使用、联席会议等内容作了具体规定,同时制作了“涉嫌水事违法行为行刑同步流程图”。在流程图中规定了公安机关、行政执法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三者之间的工作流程及相关职责。通过不断建立和完善“行刑衔接”机制,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力。
4 依托流域机构,加强管理联动
依托流域机构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加强太浦河沿线各地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联动,共同做好太浦河水资源保护工作,具体包括:
一是加快建立太浦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协调合作机制,共同推进太浦河清水走廊工程实施。实现洪涝分治,确保太浦河环境有效管控。为保护饮用水源地,尽快实施太浦河沿线直排污染源综合治理,两岸1km以内禁设排污口。按照《太湖流域防洪规划》和《太浦河水资源保护规划》要求,加强太浦河沿线水域及岸线综合利用规划,深化水行政执法,加大太浦河保护力度。
二是建立健全应急联动工作机制。水环境治理保护流域性很强,上下游、左右岸关系密切。加强区域联动,针对防汛调度、水葫芦打捞、口门控制等建立健全应急联动和信息互通机制,共同推动流域水环境治理保护工作取得实效。
5 结语
太浦河下游用水区的水资源保护,要不断完善监测站网,加强水质监测,提高应急水质监测保障能力,推动从源头控制到过程拦截再到末端治理各类工程项目建设,加强执法监督,依托流域管理机构,做好协调合作和管理联动,共同保护太浦河。随着“河长制”工作的全覆盖,落实太浦河各级河长的责任,有序推进太浦河管护市场化作业,不断完善太浦河治理指标化考核,确保太浦河青浦区内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真正做到系统完备、科学规范和运行有效,切实保障青浦及其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
[1] 陈红, 何建兵, 李蓓, 等. 调水对太浦河来水影响分析[J].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08(02): 32- 35.
[2] 刘文利, 代进, 张俊栋. 水源地水质监控预警体系的建立[J].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1, 37(03): 15- 16.
[3] 汪凤娣.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对策[J].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01(02): 73- 75.
[4] 矫桂丽, 朱丽丽, 祖晶, 等.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水质监测站点的布设[J].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3(06): 48- 50.
[5] 李天淳. 地表水功能区监测和水质达标评价分析[J]. 水力发电, 2014, 40(07): 15- 17.
[6] 程晓冰. 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切实履行保护水资源职责[J]. 中国水利, 2006(03): 47- 49.
[7] 陈荣, 窦勇, 陈佳佳. 城市给排水设计及污水处理浅析[J].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6(03): 60- 62.
[8] 李先宁, 吕锡武, 孔海南, 等.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示范工程研究[J]. 中国水利, 2006(17): 19- 22.
[9] 孙小祥, 常志州, 靳红梅, 等. 太湖地区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作物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J]. 江苏农业学报, 2017, 33(01): 94- 99.
[10] 喻君杰, 叶健. 试论江苏水利规划的“生态化”转变[J].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3(08):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