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婺派建筑五大特征

2018-06-14洪铁城

建筑 2018年11期
关键词:马头墙徽派东阳

文 / 洪铁城

一个独立的文化艺术流派或建筑体系,肯定有着与众不同的特征。

婺派建筑有五大特征—马头墙、敞口厅、大院落、大户型与精装修。这在中华民族建筑之林可谓独树一帜。

婺派建筑有五大特征,有的独一无二,像清水白木雕的梁架、门窗装饰;像三间气势恢宏的敞口厅在住宅中的应用,等等。有的建筑流派也有,但细加或深入分析就可看出其非凡、不同之处,如马头墙做法,婺派建筑显得特别精致;如大院落做法,婺派建筑在功能安排上显得特别地具有科学性;如装修效果,婺派建筑工种繁多,但却不让人觉得俗,不让人觉得有堆砌感,这是极不容易的事情。

下面将分述五大特征。

1 五花马头墙,似飞如跃

1.1 马头墙的由来

婺派建筑的“十三间头”三合院,有前、中、后六道高出屋顶的防火墙体,每道做成两次跌落的阶梯式对称轮廓,金华各县市叫“五花马头墙”,简称“马头墙”;在《中国土木建筑百科辞典》中称“女儿墙”;在《营造法原》中称“五花屏风墙”。

那么为什么叫“五花马头墙”呢?

可惜查无记载。估计“五”字与“三山五岳”“九五之尊”“五行八卦”“五谷丰登”“五子登科”以及“五光十色”“五合六聚”等含吉祥性有关,而其他数字如“一败涂地”“二流子”“三岔口”“四分五裂”以及“六亲无靠”“六神无主”“六月飞霜”等瑕疵较多。

1.2 马头墙的特征

婺派建筑的马头墙,高低错落的黑色轮廓线与完整、光洁的白色大块面在构图上形成线与面的对比效果;其轮廓线呈现宛若游龙的动感与白色块面显现静若处子的干净泰然,又有一文一武、一张一弛的形式之美。

婺派建筑的五花马头墙左右对称,在上面以三层平砖叠涩出三条线脚,盖双坡小青瓦、施甘蔗脊,端部用微微翘起的“喜鹊尾巴”或“草龙首”等形式收头,线脚下面硬抛方部位画墨线锁壳、卷草等图案,特别地精致、灵动、美观。酷似仰天长啸的白色骏马,似飞如跃,壮志凌云,给人生气勃勃的感觉。

其中上房黛色瓦屋顶很像乌纱帽,两侧的马头墙以线状呈现,宛若插在乌纱帽两边的宫花,极为光彩夺目。很可能隐喻着儒家传人读书做官的奋斗目标与价值取向,虽然未曾听到过这样的传说。

1.3 与屏风墙比较

婺派建筑马头墙与徽派建筑屏风墙(也称马头墙)都是白灰粉刷的,都是盖小青瓦的,粗看很相似。然而认真看肯定可以发现徽派建筑屏风墙不对称、不起翘、无墨画,像屏风一样拉长,舒展,有源远流长之感。而且高高的有点像仓廪的样子,也有点像平头百姓。两者比较,其风格、气质及文化内涵是全然不同的。

马头墙

屏风墙

2 三间敞口厅,气势恢弘

2.1 厅堂三种形式

婺派建筑“十三间头”的上房,都有厅堂,而且敞口—即门面不做任何材料的墙体围护。常见如下几种形式:

一是仅用上房明间底层做敞口堂屋,建筑面积30平方米左右。例如东阳卢宅肃雍堂第九进。

一是将上房三间底层做成敞口厅,俗称“楼下厅”。建筑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例如东阳怀鲁史家庄花厅。

一是将上房三间两层合一层做成敞口大厅—常见于“十三间头”扩成两进式宅院“廿四间头”,前一进上房三间肯定是敞口大厅,建筑面积100多平方米,空间容积600多立方米,特别宽敞、恢弘、明亮。例如东阳横店的瑞芝堂、瑞霭堂等。

2.2 厅堂使用功能

三间敞口大厅与三间敞口楼下厅者,其使用功能是作自家大型祭祀、红白喜事以及议事、迎宾接客的公共场所。

东阳卢宅世雍堂敞口厅

义乌倍磊敬修堂楼下敞口厅

作为一间的敞口堂屋者,其使用功能则为祖先牌位置放与像轴悬挂的地方,是家里年节小型祭祀必备场所,当然也是平时老人喝茶休闲和训教子孙之处。

2.3 与小堂屋比较

婺派建筑三间敞口楼下厅或三间敞口大厅做法,在徽派民居、北京四合院民居以及其他地方民居中则不多见。

徽州建筑小堂屋与东阳建筑敞口厅对比

徽派民居中必备的堂屋,多设在三间上房的明间前半间,或明间带两弄的前部分。小的明间前半间只有10多平方米,多则明间带两弄的前半部分仅30平方米左右,总的感觉是较为局促、矮小,设置祖先牌位与迎宾接客等功能合在一起。但徽州有楼上厅做法,规模也较大。楼板上铺地砖,则为了防火。

3 一个大院落,应天接地

3.1 大院落的规模

婺派建筑“十三间头”里的大院落,就空间形态而言,由三间上房与两侧各三间厢房及前方一片门墙构成,方方正正,闭合式的;就建筑面积而言,上房明间加两次间面阔在12米以上,厢房明间加两次间面阔一般不小于10米,因此院落面积便在120平方米以上,开阔,敞亮,很有气势。

婺城区白岩村某宅大院落

3.2 大院落的功用

婺派建筑“十三间头”的大院落,俗称“门堂”“明堂”,风水中又称之“天气”,是整个宅院上接天气、下接地气的“气口”。

大院落

从建筑学角度分析,“十三间头”大院落是人们冬天取暖、夏天乘凉的无顶盖公共活动空间,是晾晒衣物和小晾谷物的“露台”,同时也是消防作业区—失火时在此处可以放置消防器具“水龙”,供数十人参加救援,面积很宽敞,可往多个方向同时喷水救火,因此显得很实用,很合理,很科学。

3.3 与小天井比较

徽派民居里闭合式的,有围护、无顶盖的空间不叫院落,他们自己叫“天井”。有四水归堂聚财气之说。

天井面积小的只有10多个平方米,8米左右宽,2米左右深,例如潜口村方观田、罗小明、苏雪痕住宅;面积大的也仅仅20平方米左右,10米左右宽,4米左右深,例如曾任桐庐知县的胡永基住宅。与婺派建筑比较,一大一小很悬殊。

4 千方大户型,南北罕见

4.1 罕见的大户型

婺派建筑基本单元“十三间头”是不多见的住宅建筑一体性大户型。13间房间加一个大院落,二层,一家子楼上楼下26间,绝对地大。

婺派建筑基本单元“十三间头”一层平面图

“十三间头”宅院建筑一般总面阔29米左右,总进深20米以上,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其中院落面积130平方米左右,一层建筑面积便达470平方米左右,两层合计总建筑面积将近1000平方米。因此民间就称之“大户人家”,巨宅。这规模相当于现在城市六七个大户型商品住宅面积之和。

4.2 何谓“一体性”

“一体性”三个字,指的是“十三间头”两层1000平方米房子是完全连成一体建的,跟上房、厢房、倒座各自独立的北京单进四合院不同。北京单进四合院占地比婺派建筑“十三间头”可能要大,但都为一层房子,因此一个四合院内的总建筑面积,就没有婺派建筑“十三间头”三合院多。

4.3 与小户型比较

拿徽派民居作比较,前面作例子的潜口方观田、罗小明、苏雪痕住宅,仅三开间,占地110平方米左右,两层总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稍大户型三间两弄,例如桐庐知县胡永基住宅,占地仅170平方米,两层总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左右。如此跟婺派建筑“十三间头”比较,充其量也只能称中小户型,或者称之“经济型”。

大单元

小单元

5 百工精装修,技艺高超

婺派建筑“十三间头”第五大特征,是室内外装饰集木雕、砖雕、石雕、壁画、彩绘、堆塑、瓦雕、磨砖、墁地、铜艺、铁艺、锡艺、竹编、小木以及匾对、彩灯等几十个工种的精湛技艺于一体,其中尤以木雕与彩灯为登峰造极之作。

婺派建筑的木雕装饰

5.1 关于清水木雕

作为婺派建筑主要角色的东阳,是闻名海内外的中国四大木雕(东阳木雕、广东潮州木雕、福建龙眼木雕、浙江黄杨木雕)排在首位的“东阳木雕”原产地、大本营。而且东阳还有“百工之乡”的美誉和“泥木工仓库”的称谓。婺派建筑搞装修,特别是木雕,请工匠是特别方便的。

东阳木雕应用于婺派建筑的梁架、门窗等部位,以白胚不上油彩成活,所以又称“东阳白木雕”。

东阳木雕真实不二地显现着木头的天然色彩、纹理与质感,真实不二地显现着匠师们一刀一凿精雕细刻的功夫与技巧,与上朱漆、贴金箔的广东潮州木雕不同,与满地雕花又上彩漆的徽派建筑梁架、门窗木雕不同,区别极为明显,虽然选用的木材,画面上山水亭阁、花鸟鱼虫、人物瑞兽之类题材以及鎯头、凿子和圆口刀、三棱刀、平口刀之类雕刻工具是一样的,而且据传徽州早期建筑木雕是请东阳工匠做的。

徽州婺州两地民居木雕装饰比较

5.2 关于泥胚砖雕

说到砖雕,细致一点便可发现,婺派建筑是泥胚雕—即在泥胚阶段先雕刻,然后进窑焙烧成活;徽派建筑包括苏州园林建筑的砖雕,在烧制后俗称“青金石”的熟砖胚上拓印图样雕刻。

婺派建筑的砖雕装饰

婺派建筑的泥胚雕,表面圆润、光洁有包浆;徽派建筑的熟胚雕,表面素雅、细腻无光泽。这就是两地砖雕的区别。

猜你喜欢

马头墙徽派东阳
古韵东阳
《马头墙》、《皖南印象》之二
徽派传统建筑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青砖小瓦马头墙
多元期新徽派版画的传承与革新
山水画般的徽派建筑
浅谈徽派“马头墙”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与演变
人大代表约见制度的东阳实践
马头墙上的徽州“ 一府六县”的水墨长卷
东阳:大树底下长出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