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体制美术馆该何去何从?
2018-06-14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 王璜生
一个美术馆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它的学术定位和学术方向。就定位来讲,既然是做一个学院的美术馆,就要充分发挥它背靠学院的特点。中央美术学院作为全国最重要、最高的美术学府,集聚了大量的人才和丰厚的历史,包括它的藏品、研究、历史,也包括人才,这么多重要的艺术家、老师,还有学生,他们的研究成果等等,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应该好好地利用这些资源。中央美院美术馆的收藏有四大块:第一,中央美院培养出来的学生多为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骨干,且中央美院美术馆的藏品以历届毕业的优秀学生作品为主,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因为在这里,你可以看见一些艺术大家们鲜为人知的学生时期的作品,这样的收藏是非常得天独厚的,我们也非常珍惜这样的一个收藏主题和传统;第二,是关于中央美院的老教师和教授们作品的收藏,这里有他们学生时期的作品以及成熟时期的作品。例如收藏了叶浅予先生、田世光先生几百至上千幅优秀艺术作品;第三,就是我们在50、60年代曾经购藏的一些宋、元、明、清的作品,这一部分也是非常充足的;第四,就是我们还在整理研究的北平国立艺专时期老师、学生的作品,这将是丰富的民国时期收藏。此外,中央美院美术馆应该是现当代史的美术馆,那么现当代史的运作方式、思考问题、学术定位应该具备一种现代当代的精神,有一种文化契机。只有具备这种精神和文化气质,才能使这个美术馆,不仅仅是一个时间上的现当代美术馆,而是成为有精神品质上的现当代美术馆,这一点也是必须的。
中国一些大学的美术馆甚至是博物馆,长期以来跟国际上很多大学美术馆、博物馆的差距非常大,国外像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他们都有自己很好的博物馆或美术馆,也都是以博物馆、美术馆的名义在进行藏品的研究,召开相关的学术研讨会,或者是与学校的学术部门展开合作,出版很好的研究性图录,举办很好的展览等。其实我们回顾一下国外重要的研究性展览会发现都是与大学有关的。
现今中国很多学院美术馆的性质是公办官方的美术馆,管理归属学院,主要依靠学院的资金支持,但在一些专业运作方面,特别是展览、策划、文化交流等方面则较多的需要争取社会的支持和合作。因为学院类美术馆在这些方面,不像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等,直接由文化部、文化厅等特别财政拨款。大学里的美术馆、博物馆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部门,政府却一直没有专项拨款,这种现象是比较奇怪的。我们当初引进罗浮宫这样重要的一个展览,却也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只能去社会上征集款项,光靠学院的经费是有限,虽然学校对我们的支持力度已经很大了,在行政支出上都予以了很大的帮助。现今众多学院美术馆只能是靠自己的力量,非常艰难的融资去做活动,经费来源是很大的问题。我们也呼吁只有国家关注、重视学院美术馆现今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才能谈其更好的发展。
中国在解放前有很多非常好的大学美术馆、博物馆,但是现在大多度日艰难,运作惨淡且影响力在逐渐消失。例如某西部大学考古博物馆在解放前有大量的西北地区重要的文物收藏,现在陈列馆却破烂不堪;某中国重要高等学府的博物馆还需美国艺术品收藏家赞助建造。纵观国际,同为学院美术馆、博物馆,很多不仅学术运作上非常好,收藏、展览与教学结合的也非常好。究其原因,体制、资金等尚有很多问题,值得深思。
现在中国一些美术馆的展览以及学术活动最缺少的还是文化、学术的高度以及独立的品格。作为美术馆,其理念一是要有自主意识,二是要具备史学意识,三是文化关怀,四是美术馆的公众意识。它应该提供给社会具有知识性、学术性的展览活动。这样才是真正起到为社会、为人民服务。
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每一届的“CAFAM泛主题展”都将提出或涉及相关前沿文化学术专题,邀请国内国际学者、艺术家、策展人共同参与,包括策展、研究项目、研讨会、展示、出版等,同时,还鼓励广大高校学生、社区公众参与和互动,共同实践一种文化活动。这个展览是参照国际通行“双年展”的架构、机制及特质,立足于开阔的当代文化视野,以中国文化情境及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平台为依托,探索艺术策展及展览呈现的方法论和文化性,深入历史和人文的问题进行探询,突出于当代艺术的创造力和精神品质,切入艺术对历史及当代社会的前沿文化思考、研究和展示,构建一个以“学院文化精神”为出发点的国际学术研究和艺术对话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