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林的笔墨
——评陈加林书法
2018-06-14
陈加林 苏东坡诗 2003年
陈加林 陶渊明诗 2015年
孙过庭《书谱序》有八个字,在这篇洋洋洒洒的骈体美文中很不显眼,实则十分重要,称之为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或“度人金针”,也毫不为过。这八个字就是“心不厌精,手不忘熟”。
“心不厌精”是说必须不断提升审美趣味和艺术敏感;“手不忘熟”是说必须临池不懈,总能把审美力的提高体现在作品中。换个说法,也就是常说的“眼”和“手”的关系。眼高手低,只能赏鉴不能创造;眼低则手也不可能高。有人说得好而写得孬,原因就在于心精而手不熟;有人写了许多年,总是一笔俗字,原因就在于手熟而心不精,缺乏识别高下美丑的眼力,看不见应当攀登的山峰何在,总在原地跑圈。这八个字道理并不深奥,要做到不容易,它需要毅力与多思并举。“手熟”看似一种笨功夫,有耐心就行。其实不然,闷头照临和边临边思考,效果大不一样。“心精”更复杂一些,它是一个人整体文化素质在书法审美上的体现,涉及“字内、字外”多个方面。
我虽常用这八个字赠人和自勉,但自己实践得也不够。侪辈中真能不间断地追求“心精手熟”的,当数陈加林君。2002 年初,我为陈加林的书法集作序时说:“陈加林君是近年异军突起于贵州书坛的青年书法家。其实远在十多年前他已是中国书协会员,常入选各种展览,只是不显得特别突出。后来,他忽然选择了杜门晦迹的生活方式。朋辈们始则纳闷,后来知道他是在潜心写字画画。如是者数年。待到破门而出,人们惊喜地发现,青虫已成彩翅的凤蝶。他这段面壁破壁的经历,印证了书法确是‘寂寞之道’。守静方能生悟,方能池水尽墨,从而臻于心悟手从,心手双畅。”到今天,又是七年过去,加林的书法更臻成熟,书名大大远播了。但勤勉和多思没有削减,只有增加。
我与加林是近邻,下两段楼梯就站在了他门外。他常是很晚才回来,我有事找他,总见里屋外屋一地宣纸,都是湿漉漉的字画,连下脚的空隙都没有。如果我无急事,他就会留我看上一会儿,听听他这样写那样画的想法。这些尝试性作品一次不同一次,临写的古碑帖也一批一批更换。我心里把他这种学习方法称为国家队的“大运动量训练”,但并不认为加林在“刻苦训练”;恰恰相反,我知道他是在“乐练”。这种“心手同修”的过程,乐在其中,其乐无穷。
陈加林 正气歌 2014年
所以加林的书艺一直在上升。我很喜欢加林的风格:厚、润、朴、茂,烂漫天真。这是孜孜不倦地探索笔墨可能性的结果。笔与墨,就是书法艺术手段的全部,简单至极,又深邃至极,包含着无穷的可能性。加林自己说:“中国书法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积淀,究竟是重笔墨。”于是他以超常的执着来苦究笔墨,积以岁月,沉着地向“浑厚华滋”的境界趋近,达到今天的高度,实在可喜可贺。
加林的追求,远离中和典雅的庙堂书风,自觉的定位是现代派。但他不同于众多只在字形章法装潢上玩花样,或亦步亦趋跟在获奖作品后面转的浅薄者。他不盲从轻信,不取捷径速成,执着地坚守书法千年传统,从这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寻根淘金;同时又清醒地只从其中汲取营养,咀嚼消化成为自己的骨肉。他这样规划自己的途径:“由博而约逐渐演绎古人的过程中体悟到,只有在现代人观念的解构重组与生命状态认知契同的情况下,怎样去解读古人,才至于有风格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存在的前提。自然,时尚也罢,流行也罢,亦古亦新,形成家数。”这段文字稍稍有点裹绞,但其深入的理性思考是明白无误的。我不能写流行书风,但喜欢看好的流行书风作品,远胜于刻板单一、缺乏自己精气神的复古风格。当代的书法已从实用性的束缚中彻底解放,成为与绘画、音乐一样寄性抒怀的纯粹艺术形式,就必然要求更丰富更新鲜有力的艺术手段,才能满足需要。我在为加林写的序言中说过我的观点:“书法既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则必须是形式内的信息越多,此形式的意味也就越浓厚。如果艺术手段单薄,又如何能够‘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韩愈论张旭语)呢?”我看到加林的实践与我的理想若合符节,感到无比的愉悦。
尤为难得的是,加林作为一个在职者,无一日不置身于冗繁工作、喧嚣社会、众多难题的困扰之中,他不仅能应对裕如,还能沉潜优游于黑白世界,还要读书玩乐器。支撑身心的,并不是参展拿奖拍卖之类的功利诱惑,而是自我选择的生活方式。黔贤姚茫父先生有一联“自嘲”语说:“皮骨任人牛马,影形容我埙篪。”精神世界只归自己管辖,此外百毒莫侵。我很喜欢这种境界。加林的态度,庶几近之。加林在短文《我的书法观》里说:“中国书法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积淀,究竟是重笔墨。时间、空间中运动的疾徐所产生的构成美,这是书法的本质元素,正由此,带给人们的是意构精神世界的广阔空间,提供了驰骋精神心境的自由度,中国人心灵生活方式选择其作为精神载体,说到底是一种精神观照。浮躁的现实社会中选择书法,并为之扑朔迷离 ,实现一方净土,这大约是我平心静气于书法的理由。保持平和的心态,轻松自然而为,享受精神思想空间的自由。艺道永无止境。这是我的书法观。”这个观念,已由技由法而进于道,足知加林的不断精进非幸至,非偶至,非苦熬而至,必将期于大成。加林其勉之。
陈加林 王维诗 2015年
陈加林 清人诗四首 2015 年
陈加林 王萼华《踏沙行》 2014 年
陈加林 遗风 360cm×165cm 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