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龋齿采用非创伤性修复技术治疗临床研究
2018-06-14黄文敏李丹萍邓晓娟
黄文敏 李丹萍 邓晓娟
1.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水口人民医院,广东惠州 516001;2.广东省博罗县人民医院,广东博罗 516100
龋齿属牙齿硬组织损害情况,由多种病因所致,具体为食物嵌塞、牙龈萎缩、口腔卫生差或长期佩戴假牙等,病症表现为有机质分解和无机质脱矿,并且呈现进行性发展状态,若治疗不恰当容易发展为牙槽骨继发性炎症或牙髓炎等,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而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会出现牙骨质暴露、牙龈萎缩等情况,导致相邻牙齿接触点磨耗时间延长,并随着时间推移致使牙齿之间距离增加,极易出现食物嵌塞情况,增加龋齿发病率,并且龋损伤位置较为特殊,损伤位置制洞难度较大,且固定条件不尽理想,极大地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因此医学界日渐重视老年龋齿的治疗研究,其中非创伤性修复技术应用效果理想,此技术无需钻牙,在最大程度上减轻了治疗痛苦,缓解老年患者恐惧心理,极大地提高了患者接受程度。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探讨了老年龋齿采用非创伤性修复技术治疗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78例(86颗牙齿)作为研究对象,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9例(43颗牙齿)。对照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56~70岁,平均(61.2±2.6)岁;观察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57~71岁,平均(62.2±3.1)岁。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全部患者牙龈活力正常,龋损程度累及患者牙本质层,同时患者自愿参与,并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意识障碍或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填充治疗,治疗前清洁患者患牙,随后将患齿软化坏死组织去除,具体使用高速涡轮机,行备洞操作,并对窝洞进行冲洗,同时利用消毒干棉球进行隔湿操作,最后对龋洞进行填充,使用FujiⅡ玻璃离子材料,进行适当修整后行抛光处理。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应用非创伤性修复技术,治疗前患者清水漱口,检查龋齿嵌塞情况,利用洁治器清除污垢和食物,保证龋齿病变部位充分暴露,准确判断患者龋洞大小,以此为依据选择适宜的挖匙,将其中软化坏死组织去除,使得牙本质暴露,随后利用生理盐水彻底清除窝洞,并开展隔湿工作,对窝洞进行常规消毒,对近龋齿处的牙组织进行处理,使用Dycal技术,并对龋洞进行填充,填充物质同对照组。开展高效的修理工作,使用成型器修整,将多于填充材料去除,在保证充填牢固的基础上,对边缘进行修整,并合理调整咬合,并对龋洞进行按压,按压过程中使用凡士林,按压时间控制为30~40s,患者治疗后1h内不得进食,且3d内不能吃刺激性食物。
1.3 观察指标
(1)疗效评价,参考《口腔疾病诊疗指南》制定疗效评价标准,显效:修复体存在且边缘完好无损,无需再次修复,未出现继发龋;有效:修复体存在但边缘出现轻度缺损,填充体和牙齿间存在轻微变色情况,但未出现继发龋齿情况,任何位置深度低于0.5mm,无需再次修复;无效:修复体部分存在甚至脱落,边缘出现破损情况,破损深度超过0.5mm,治疗总有效率=显现率+有效率[2];(2)继发龋齿、疼痛不耐受、脱落发生率对比,其中疼痛耐受情况评估选择VAS评分量表,0~10分评分,0~3分表示无痛感;4~6分表示痛感明显但尚可忍受;7~10分则表示疼痛难忍[3];(3)睡眠质量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进行评定,参照PSQI量表,包括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药物使用5项,1~7分评分,分值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本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半年后临床疗效比较
就治疗总有效率而言,治疗半年后观察组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半年后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不良症状发生情况比较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继发龋齿、疼痛不耐受及脱落情况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症状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中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药物使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老年龋齿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是一种常见的牙齿硬组织进行性病变,属细菌性疾病,发病开始患者牙齿出现色泽变化情况,随着病情发展达到实质性病损程度,若临床治疗不及时或者控制效果不佳,会诱发牙槽骨炎症、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严重影响患者口腔健康和日常生活,因此必须结合患者年龄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4-6]。
老年龋齿发病率较高,同时受年龄因素影响,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在改善患者病症的同时,还应提高修复效果,并保证患者具有较高的耐受性,避免治疗不彻底导致的继发病变情况[7]。本次研究选择老年龋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其非创伤性修复治疗,研究结果显示:就治疗总有效率而言,治疗半年后观察组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74.42%,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继发龋齿、疼痛不耐受及脱落情况发生率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中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药物使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原因分析如下:第一,针对老年龋齿,传统治疗主要采取组织磨除方法,在具体操作时需要制备窝洞,并在制备过程中应用高速旋转器械,患者容易产生恐惧心理,进而影响治疗依从性[8-10]。同时在窝洞制备过程中,虽能较为彻底地清除龋坏牙体组织,但是会对正常牙体组织造成伤害,治疗过程中患者痛感明显,且治疗后容易出现脱落情况,因此本次研究中对照组各项指标不尽理想;第二,非创伤性修复技术具有较高的先进性,具体治疗过程中应用化学机械或手动器械操作,并填充玻璃离子材料,进而完成龋齿治疗,在操作过程中无需使用麻醉药物,降低对患者机体刺激[11-12]。并且操作人员通过手动器械有针对性地将坏死龋组织去除,进而降低对患者口腔刺激,同时在操作过程中未用到牙钻,操作简单且痛苦较小,患者具有较高的耐受程度[13];第三,治疗过程中填充材料选择玻璃离子材料,其具有较高的相溶性性,同时其可通过羟基磷灰石和羧酸盐基团相结合生成粘固剂,作用于牙齿后能够促进牙釉质相结合,进而发挥强大的粘滞性,同时其具有对牙髓刺激较小的优势,患者接受程度较高,便于临床治疗工作开展。此外,玻璃离子能够释放氟离子,对牙齿起到保护作用,能够防止继发龋齿发生,同时在龋坏组织去除过程中,合理选择器械,对患者口腔伤害较小。梅曦木[14]在研究中选择老年根面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其非创伤性修复技术,治疗1年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1.53%(54/59),与本次研究结果相符。此外,老年患者身体机能呈现下降趋势,对预后质量要求较高,而睡眠质量是衡量预后质量的关键指标,针对老年龋齿患者,非创伤性修复技术对患者刺激较小,疼痛程度较小,对患者睡眠影响小,切实保证了患者睡眠质量。
表3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比较(x ± s,分)
综上,在老年龋齿治疗过程中,应用非创伤性修复技术效果显著,患者具有较高耐受程度,便于治疗工作开展,修复成功率较高,继发龋齿发生率较低,值得广泛推广。
[1] 马治华.非创伤性充填技术对乳磨牙龋的疗效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6,60(1):67-68.
[2] 马净植.口腔疾病诊疗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3] 申郁荣.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楔状缺损的疗效评价 [J].中国卫生统计,2015,32(6):1102-1102.
[4] 李永红.非创伤性修复技术治疗老年龋齿的临床疗效探析 [J].医学信息,2016,29(23):259-259.
[5] 林晓霞.非创伤性修复技术治疗老年龋齿效果研究分析 [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9):27-29.
[6] 张莹.非创伤性修复技术治疗儿童乳牙龋病效果评价 [J].黑龙江医学,2017,41(4):295-296.
[7] 李姣.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在儿童乳牙龋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长沙医学院学报,2015,13(4):175-176.
[8] 张娜.非创伤性修复技术治疗乳牙龋病的方法和疗效 [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6,5(1):44-46.
[9] 赖丛红.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与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材料治疗老年根面龋的临床分析[J].系统医学,2016,1(9):124-125.
[10] 姚菲.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在儿童乳牙龋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6,3(1):111-111,113
[11] 涂成新.老年龋齿应用非创伤性修复技术治疗的临床评价[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7,4(4):4-5.
[12] 刘彩凤.非创伤性修复技术治疗老年龋齿的疗效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5,2(9):94-95.
[13] 吴玲玲.非创伤性修复技术治疗老年龋齿的临床疗效评价 [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8(8):49-49.
[14] 梅曦木.用非创伤性修复技术治疗儿童乳牙龋病的效果分析 [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3):240-241.
[15] 吴海燕,曾垦.非创伤性修复技术在老年根面龋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2):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