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CT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中的应用及HRCT评分与预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2018-06-14麦东浩左桂光龙少武苏凯燕朱明成
麦东浩 左桂光 龙少武 苏凯燕 朱明成
1.广东省郁南县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郁南 527100;2.广东省云浮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云浮527300;3.广东省云浮市中医院放射科,广东云浮527300;4.广东省郁南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广东郁南 527100
作为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特殊类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多表现出局部肺组织进行性纤维化特征,病理表现则与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相同而致病因素多不明确[1]。多项研究表明,IPF患者自确诊时计算,生存期通常≤3年,由于属于隐袭性起病且自然病程变异性较大[2],诊断及预后预测难度较大,患者逐渐出现呼吸困难征时,生活质量已有明显下降,且预后效果已很难逆转。目前诸如胸部X线、CT、高分辨CT(HRCT)等均是IPF的主要影像学诊断方式,其中HRCT诊断准确率可达90%以上,因而近年来受到临床普遍认可,但具体成像特征优势仍缺乏对比性研究。对此,本研究旨在对比普通CT与HRCT在诊断IPF的应用价值,并探讨HRCT评分与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的关系,取得成果汇报如下。
表2 两种扫描方法所得征象比较[n(%),n=8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IPF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HRCT与普通CT扫描,根据HRCT影像评分结果将80例患者分为A组(4分,n=14)、B组(3分,n=27)、C 组(2分,n=30)、D 组(1分,n=9)。纳入标准:(1)病理检查结果符合IPF相关诊断标准者[3];(2)同意接受两种扫描方法检查者。排除标准:(1)诊断药物毒性、环境暴露、其他疾病已知原因所引起的继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者;(2)伴有严重肺部感染与出血、肺栓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胸腔积水、胸膜病变或肺部良恶性肿瘤者。四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四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1.2 方法
普通CT扫描仅采用GE Hispeed dual 双排螺旋CT进行扫描(设置工作电压为120kV,工作电流为160mAs,准直为1.5mm,层厚10mm,螺距为1,矩阵为256×256),扫描范围为肺底至肺尖,最大吸气末屏气扫描,常规平扫。HRCT在上述基础上加用SOMATOM Definition AS 64排螺旋CT进行扫描(设置工作电压:140kV,工作电流200mAs,轴距扫描,层厚 1mm,螺距为 1.35,矩阵为 512×512),选取膈肌上方1cm、气管隆突、主动脉弓上缘为兴趣层面进行强化扫描。所有影像资料均输入SOMATOM Syrgo Via工作站中采用骨算法进行重建,由2名放射科副主任医师及1名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分析记录检查结果。
1.3 评估标准
1.3.1 HRCT评分标准 读取上述3个兴趣层面影像,根据纤维化征象面积占对应肺野比例[4],最终取平均值进行评分,0分:无纤维化征象;1分:1%~ 25%;2分:26%~ 50%;3分:及51%~75%;4分: 76%~100%。
1.3.2 生活质量评估标准 根据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反馈结局量表(IPF-PRO)[5],分数越高则说明生活质量越差。
1.4 观察指标
比较HRCT与普通CT扫描的影像特征差异;分析检查后6个月时四组患者生活质量(IPF-PRO)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IPF患者HRCT评分与IPF-PRO评分结果的相关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F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影像特征比较
HRCT与普通CT均可见网状、蜂窝状、囊状、磨玻璃样及密度影等病变征象,检出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RCT检出小叶间隔不规则增厚、支气管扩张、小叶性肺气肿及胸膜下线征象比例均明显高于普通CT (P均<0.05),见表2。
2.2 生活质量比较
四组患者IPF-PRO评分比较结果显示,A组>B组>C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HRCT评分与生活质量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IPF患者HRCT评分与检查后6个月时IPF-PRO评分呈正相关(r=0.839,P=0.000)。
表3 四组患者IPF-PRO评分结果比较( ± s,分)
表3 四组患者IPF-PRO评分结果比较( ± s,分)
组别 n IPF-PRO A组 14 81.6±18.5 B组 27 69.3±33.2 C组 30 54.1±24.7 D组 9 41.4±13.0 F 11.062 P<0.05
3 讨论
IPF致病原因实际与某种因素激活异常的肺泡上皮细胞产生介质,进而促进费间质细胞增殖[6],以反馈刺激上皮间质转化为纤维细胞灶有关。由于其纤维化过程不可逆性极强,选择适宜的方式尽早确诊或分析纤维化情况尤为关键。
IPF主要表现出渐进性的呼吸困难与无痰性干咳,可能伴随吸气末啰音,且肺功能呈现限制性障碍或弥散障碍[7];瘢痕性纤维化及蜂窝样变是UIP及IPF共有的病理改变,且早期纤维化灶较为分散,在肺泡上皮细胞不断受损与修复中,纤维灶表型转换分泌大量胞外基质,可诱导胶原纤维及瘢痕破坏肺结构[8]。据相关文献报道,普通CT易于发现病变位置及特征,是X线胸片诊断困难时的良好影像资料补充,可一定程度检出隐匿性灶避免漏诊,但呼吸活动造成伪影对检查结果影响明显,加之其非连续扫描亦可能造成目标区域数据采集有所遗漏[9]。本研究结果显示,HRCT检出小叶间隔不规则增厚、支气管扩张、小叶性肺气肿及胸膜下线征象比例均明显高于普通CT,这表明HRCT可通过容积CT扫描数据线性内插运算获得高分辨影像,进而凭借大矩阵从多个角度观察兴趣部位病变情况[10],并以骨算法避免扫描层面内容积重叠效应,对构建清晰的IPF纤维灶影像,并发现其他影像检查无法显示的病理改变有积极意义。有学者指出,蜂窝样变是临床通过CT诊断IPF的重要依据,但倘若未出现上述其他伴随征象则仍须肺组织活检加以确认[11],因而HRCT可改善大部分患者诊疗体验。
IPF属于兼执行肺病的终末期病理变化,纤维灶聚集扩张及纤维胶原纤维不断沉积可极大破坏肺顺应性[12],故而患者发病晚期生活质量极差,最终可因呼吸衰竭致死。目前评价肺病患者生活质量最常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13],但IPF患者不仅伴有呼吸困难,还存在刺激性干咳、食欲减退、消瘦、杵壮指等症状,因而SGRQ难以完全适用于IPF。相关研究指出,IPF-PRO则主要建立在IPF患者主管感受之上,是患者健康状况的具体映射[14],对准确描述患者预后状态信效度良好。本研究发现,IPF患者HRCT评分与检查后6个月时IPF-PRO评分呈正相关,提示HRCT检查出IPF患者纤维化征象累及范围越广则预后生活质量越差。由于IPF病死率较高而患者通常予以回避态度拒绝回答或简略的一带而过,借助于影像资料可具体化患者无法通过问卷或表述回答的潜在问题,尤其针对重度呼吸困难而尚未脱离呼吸机治疗的患者,采取HRCT对预测其预后生活质量有较高临床价值。侯迎秋等[15]研究中的HRCT评分与SGRQ评分相关性与本研究得出相关性一致,但其相关系数低于本研究所得结果,说明HRCT评分与SGRQ评分关系不如与IPF-PRO评分更为紧密。
综上所述,HRCT可有效检出IPF患者小叶间隔不规则增厚、支气管扩张、小叶性肺气肿及胸膜下线征象,且其评分与预后IPF-PRO评分正相关性良好,有较高临床预测价值。
[1] 鞠善良,王在义.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发病机制最新进展 [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121-123.
[2] 赵静,刘瑞娟.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相关研究进展 [J].山东医药,2014,54(7):88-90.
[3] 宋宁,段林.2015 ATS/ERS/JRS/ALAT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指南解读 [J].临床荟萃,2015,30(09):1073-1080.
[4] K.Fujimoto,H.Taniguchi,T.Johkoh,等 .急性加重的特发性肺纤维化:HRCT评分预测死亡率[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2,35(2):190.
[5] 梁丽娟,梁立荣,代华平.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生活质量评价量表研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36(6):668-673.
[6] 吴晓华,马大庆,张淑红,等.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早期HR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探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4(10):1734-1738.
[7] 陈劲,杨燕霞,金莲,等.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中西医诊疗进展 [J].四川中医,2013,31(03):148-150.
[8] 鲁文强,岳红梅.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病因及诊断研究进展 [J].国际呼吸杂志,2014,34(22):1719-1722.
[9] 任蓬程,池华玲,李秉忠.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CT表现 [J].海南医学,2014,25(17):2547-2549.
[10] 侯迎秋.高分辨率CT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与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4,35(5):556-559.
[11] 赵金勇,曹世文.高分辨CT对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鉴别诊断意义[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2):359-361.
[12] 宋承东.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X线及HRCT的诊断价值分析 [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7):1350-1351.
[13] 潘瑞丽,陈钦洁,郭爱敏.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的汉化及信度效度的初步验证[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0):52-55.
[14] 潘瑞丽,赵艳伟.特发性肺纤维化生命质量量表在间质性肺疾病人群中的适用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13):993-997.
[15] 侯迎秋,宋宁,褚更伟,等.吸烟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胸部高分辨率CT纤维化评分、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呼吸杂志,2015(12):92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