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推拿配合超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治疗颈源性头晕31例
2018-06-14莫贤晓陈世飞吴日科
莫贤晓 陈世飞 丘 佐 吴日科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广东佛山 528248
颈源性头晕是指因颈椎及相关软组织产生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导致的以头晕、头痛、颈肩痛等为主要临床症状表现的疾病,包括三种类型,分别为椎动脉型、交管神经型和混合型[1-3]。颈源性头晕的病程长,迁延不愈,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学习造成了严重影响。部分患者选择药物治疗,但药物治疗仅能暂时控制头晕症状,难以获得长期的治疗效果,并且药物治疗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患者用药后容易出现不良反应症状,影响治疗的安全性。颈部推拿和超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是目前临床上使用较为普遍的两种治疗技术,两种治疗方法均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62例颈源性头晕患者为研究对象,对颈部推拿配合超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6年1~12月我科住院的62例颈源性头晕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分组,每组31例。对照组中男13例,女18例;年龄25~78岁,平均(50.1±3.3)岁;病程为3个月~15年,平均(7.48±2.16)年。观察组男12例,女19例;年龄24~77岁,平均(50.25±3.48)岁;病程为4个月~15年,平均(7.52±2.23)年。将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均纳入到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经统计学分析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程资料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4-5]:(1)参与本研究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检查,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均符合颈源性头晕的诊断标准,即符合以下几项内容:①临床症状表现为头晕、头痛,可伴有恶心呕吐、心慌、耳鸣、血压异常波动;②颈肩、项由疼痛、酸痛、紧张感;③经颈部X线检查,椎间盘蜕变、椎间隙狭窄、生理曲度变直。(2)两组患者在知情、自愿的情况下参与本研究,可积极配合完成治疗,依从性良好,随机分组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排除标准[6-7]:(1)由其他病理或环境因素引起的头晕;(2)依从性差,配合度不高,中途退出研究;(3)非自愿参与,对本研究存在异议。
1.2 方法
对照组:(1)因颈椎骨性因素致椎动脉供血不足眩晕:取患者坐位、卧位,对其进行颈椎牵引和颈椎拔伸法;(2)因椎动脉自身因素所致椎动脉供血不足眩晕:通过预后线、椎旁线,用按揉法、拿法、拔伸法,按揉患者的风池穴、天府穴、天柱穴、天宗穴、肩井穴。(3)因椎动脉先天纤维所致供血不足:通过头颈部常规按摩,以按点、抹、扫散法对四白、神庭、丝竹空、攒竹等穴位进行按摩,放松肩部肌肉。④因长期劳损突出压迫血管所致眩晕:先消除病因,再接受牵引、拔伸法治疗。
观察组:颈部推拿方法同于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超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治疗,使用仪器为SUPERL17ER HA-2200LEI点式直线偏振光疼痛治疗仪(供应商:南昌市飞翔医疗器械有限公司),SG型治疗头,能量70% ~ 90%,对患者双侧星状神经节同时进行,以间断照射方式,每次治疗20min,以患者稍有温热舒适感为指征。完成照射治疗后,让患者静坐10min后再活动,注意观察患者的头晕和头痛程度。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1周的针对性治疗。
1.3 评价指标
(1)疗效判定标准[8]:临床治愈:经治疗后,患者的眩晕症状完全消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恢复至发病前;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的眩晕症状有所缓解,但劳累后偶尔伴有颈项部不适感和眩晕感加重的症状;无效:经治疗后,患者的眩晕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严重影响。(2)症状积分[9]:采用评分的方式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主要包括头晕、颈肩痛、头痛,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性别、治疗有效率用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年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用(±s )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为74.19%,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头晕、颈肩痛、头痛症状积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比较( ± 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比较( ± s)
组别 头晕 颈肩痛 头痛观察组 治疗前 10.26±2.33 0.97±0.03 1.65±0.29治疗后 16.46±3.17 2.15±0.65 3.38±0.77 t 12.154 10.252 6.598 P 0.000 0.000 0.000对照组 治疗前 10.15±2.74 0.98±0.07 1.63±0.33治疗后 12.21±2.45 1.01±0.12 1.97±0.56 t 8.487 6.525 7.154 P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颈源性头晕主要是由于颈椎突变、颈部软组织病变引起的颈椎力学平衡结构被破坏,椎体稳定性差,出现椎动脉受压、痉挛,从而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的系列临床综合征[10-11]。患者以头晕、头痛、颈肩痛为主症,或伴有恶心呕吐、耳鸣等症状,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颈部推拿配合超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等方面均明显优于仅采用颈部推拿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本结果与相关报道中的研究结果相似[12],充分体现了两种治疗方法相结合的应用优势。推拿属于中医范畴,中医上认为颈源性头晕主要是因颈椎退变、肝肾不足、脏腑功能衰退,阴阳气血失调,正气不足,不能过劳和抵御外邪所致[13]。通过对患者进行推拿治疗,可以加快局部血液循环能力,使局部组织的温度升高,起到放松肌肉的治疗目的。同时,采用推拿手法进行治疗,可以加速因损伤所致的血肿和水肿吸收,提升损伤组织的修复能力。并且,针对不同病因选择不同的穴位和手法进行推拿治疗,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超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有直线偏振光和辐射热的效应,可促进体内活性物质的产生,对神经兴奋产生抑制,同时可以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有利于胶原蛋白的再生,加速血液循环和血管再生,并且还具有消炎和止痛的治疗功效[14-15]。超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治疗颈源性头晕组织的有效作用深度可达到5cm,输出直线偏振光的单色性和方向性相对较好,且容易被机体水分、血红蛋白吸收,神经阻滞效果颇为显著。
综上所述,在颈源性头晕的临床治疗上,采用颈部推拿配合超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的疗法可提升总体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安全性高,且治疗操作较为简单,可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的头晕症状,是一种颇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1] 胡伟民,邓磊,陈伟棉,等.关节松动术联合星状神经节超激光照射在颈源性眩晕中的临床研究[J].颈腰痛杂志,2016,37(2):130-132.
[2] 丁保聪,李华东.推拿配合刃针星状神经节触激术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10(1):41-42.
[3] 白志勇,李水清,张华斌,等.超声引导颈外侧入路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4,15(12):1068-1070.
[4] 吴世健,刘念,窦艳伟.颈椎旁阻滞联合不同方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观察[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6,34(6):896-898.
[5] 白志勇,李水清,张华斌,等.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药物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21(6):434-436.
[6] 刘京杰,郭玉娜,王琦,等.红外偏振光照射星状神经节联合颈2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刊,2016,51(4):47-49.
[7] 杨步能.星状神经节阻滞与直线偏振光照射配合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J].实用疼痛学杂志,2016,12(1):38-40.
[8] 金银花,李石良,孙瑞华,等.针刀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21):159-162.
[9] 罗光会.关节松动术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7):67-68.
[10] 柯雪茹,刘刚,雷波,等.颈2横突旁注射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观察[J].新疆医学,2014,44(1):60-62.
[11] 张桂友,王捷,缪小菊,等.颈2脊神经阻滞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观察[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6,39(5):511-514.
[12] 陈建勇,陈国威.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颈椎仰卧拔伸手法治疗颈源性眩晕32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9):82-83.
[13] 陈济民.星状神经节、枕大神经阻滞并针刀松解加C2横突注射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J].实用疼痛学杂志,2014,10(6):447-449.
[14] 吴先平,洪顺垣,陈曼莉,等.不同模式超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7):1333-1334.
[15] 陈圣华,徐卫国,龚建程.偏振光照射配合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短期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3):51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