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安平:政府引导基金要充分商业化
2018-06-14支点蒋李
《支点》记者 蒋李
政府引导基金规模大小要和当地经济规模、产业成熟度相关,不是越大越好。
深圳国中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首席合伙人、CEO施安平
在创投界,受托管理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首支60亿元实体基金的深圳国中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简称国中创投),被认为是“国字头”机构。
国中创投与湖北颇有渊源——生长于武汉的全国最大直播平台斗鱼,就有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参与投资。
在4月底举办的第12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上,国中创投首席合伙人、CEO施安平接受《支点》记者采访,对当前创投行业中的诸多热点问题进行了评论。
关于政府引导基金
《支点》: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属于政府引导基金,这种基金与商业化基金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哪里?
施安平:有数据统计,称全国有将近8万亿元政府引导基金,我个人也认为,去年业内最火的就是政府引导基金。从国家到省再到市县,任何一级政府设立引导基金的目的都不仅是赚钱,更是希望发展当地经济。
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为例,国家成立这支基金的目的,是希望把过去财政资金补贴产业的方法进行市场化调整,具体形式是政府出一部分资本,向社会再募集一部分资本,用股权形式投给有价值的中小型企业,从而实现产业导向。
不过,尽管政府引导基金成立初衷有一定的政策导向,但运营过程中依然面临着商业化或同类基金的竞争。因此,我们认为政府引导基金不能不挣钱,而是在满足政府产业导向基础上去实现充分商业化。
《支点》:这种商业化具体如何实现?
施安平:第一,不能贪大。政府引导基金规模大小要和当地经济规模、产业成熟度相关,不是越大越好,而是效率越高越好。
第二,不要心急。地方政府都希望引导基金起到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但这个杠杆的作用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逐渐培养生态、厚积薄发。
第三,要让专业投资人管理政府引导基金,实现充分市场化的运作方式。
做风投不能“无知无畏”
《支点》:近年来各种风口层出不穷,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施安平:现在很多风口都是设计出来的,大家找个热点就不断融资,估值不断吹大,最后项目像烫手山芋一样,谁接到谁倒霉。于是,出现了很多在天使阶段就敢估值几个亿、十个亿的项目。而一批“无知无畏”的投资人,无论估值多高都敢投,这让人担忧。
面对以上现象,我们一直坚持价值投资,永远不跟人抢风口。我们有“四不”原则,叫“不追风、不搭车、不着急、不眼红”。
比如共享单车最热时,有位共享单车创始人找到我,我说这个模式不是我们的投资方向。当时,这位创始人很不屑地嘲讽我“不懂共享单车就不懂风险投资”。但如今,我这个“不懂风投”的人还在继续做这行,他已经步履蹒跚。
我们可以细数近10年来风投排行榜前十的机构,我个人看到的是,凡是优秀投资机构都是价值投资典范,而不是追风口的典范。
《支点》:具体而言,什么才是有价值的投资?
施安平:首先,风险投资的基本商业模式是用股权方式投入具体项目,让自身股权增值,然后实现退出。所以,价值首个表现必须是最终增值并且变现,而不仅仅是盯着估值。
第二,风险投资除了给LP挣钱外,更大意义在于它还有一定社会效益,要真正为实体经济服务。
第三,风险投资一定要让所有参与的角色得到共赢。我们这个行业做最终总结时,一定是看有没有为社会培养了好企业、好产品,让创业者、消费者、出资人普遍受益。如果只有小部分人挣钱,那就不算个好模式。
“全民PE”需谨慎
《支点》:做风投免不了有些投资项目会亏损,管理人和出资人之间也会产生矛盾。您对此怎么看?
施安平:你没干好,出资人肯定有意见,干不好就得挨板子。而出现这种冲突的原因,往往与从业者人数增长过快、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密切相关。
20年前风投行业开会时,一个全国性论坛有100多人参加就不错了,现在一个论坛没上千人都不好意思开。这一方面说明行业蓬勃发展,另一方面,也能看出各类背景的人都一窝蜂进入,甚至出现了“全民PE”的说法。
如今光在基金业协会登记的企业就有几万家,“民间游击队”还不知道有多少,而成熟市场,管理人通常是少数人干的活,是“皇冠上的明珠”。于是,在普罗大众都参与做投资的情况下,肯定会出现一地鸡毛的现象。
《支点》:当前募资难现象是否还会持续?
施安平:正如之前所说,原有风口逐渐减弱,确实造成了出资方的观望心态。而且随着金融监管趋严,今年下半年募资难度可能进一步加大。
过去银行表内业务监管很严格,但表外业务监管相对宽松。于是部分银行通过表外业务同信托、证券、理财机构打擦边球,把银行的钱变成投资的钱。但在金融监管趋严背景下,通过第三方渠道把银行资金拿出来做投资的方式会越来越难。当这部分资金来源断掉后,募资总量一定会下来。
AI选项目听起来挺炫
《支点》:您怎么挑选投资标的?
施安平:从企业发展阶段上看,我们注重于早期成长企业。从行业上看,则集中于信息技术、大健康、硬科技三大领域。
我们不会管二级市场的波动,只看被投企业自身的成长潜力。以生物医药为例,这个行业需要很多专业许可,需要临床验证,这个过程会走得很长,项目除了有核心技术外还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
在观察创业者时,则看4个方面:一是要吃苦耐劳;二是要锐意创新,不断革自己的命;三是要百折不挠;四是要脚踏实地,从现实开始。
调查过程中投资人一定要格外冷静。不能因为来了一波行情就放松投资标准、抢到项目就行,要牢记只有项目最终成功了,投资才算真的成功。
《支点》:您觉得基金运营中加入信息技术手段是否是一种趋势?比如用人工智能进行项目筛选?
施安平:很多行业都会用技术进行改造,而具体谈到用AI选项目,听起来是个挺炫的事。不过,投资是技术也是艺术,既有些基础标准,但也有很多个性化的东西,很难量化考虑。用AI来选项目,可能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当然,具体趋势我现在还不敢说,人类有很多不可想象的事未来都可能实现。而AI选的项目好不好,要等5-10年投资周期结束后,真正挣了钱才能论证。
现在很多风口都是设计出来的,大家找个热点就不断融资,估值不断吹大,最后项目像烫手山芋一样,谁接到谁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