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生命捍卫的,不会是手机
2018-06-14曹红蓓
□ 曹红蓓
又有青春期的孩子因为手机跳楼。据说是父亲没收了手机,孩子过了两天去谈判,谈判失败,留下遗书跳楼。说了什么不得而知,只看到结果,中间的经过就像黑箱。
根据分离个体化的理论,人的一生中有两个时期,自我边界是完全封闭的。一是刚出生6周之内的自闭期,二是青春期。婴儿自闭期里,洪荒未辟,我即是世界。在意识上,青春期孩子的自我版图和疆界也是完全封闭的。父母仿佛是强有力的邻国,面对这样的强邻,正常的外交联络往往都会被视为是有威胁性的。所以一定要有自己的房间,日记一定要上锁。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如果没有一个锁上以后没有任何人可以闯入的空间,其实是可怜得令人发指。曾有个心理咨询的来访者,整个青春期都住在客厅里用透明玻璃隔出来的所谓“自己的房间”里,妈妈从外面看到他贴在里面的海报,觉得很烦乱,就擅自把它们都撕了下来,孩子放学回家,看到自己干净整洁而面目全非的房间,内心崩溃的程度,让这位母亲真的要感谢孩子的不跳之恩。可以想象,在曾经被如此践踏和蹂躏过的国土,要重整山河需要多么漫长的努力。
父母常常对青春期孩子传递出一种信息:你其实什么都没有,你的一切都是我的赏赐。以管教的名义或者仅仅是因为自己要泄愤,就肆意没收、毁坏孩子名下的物品,扔孩子手机,撕孩子的书,侵吞孩子舍不得花攒起来的压岁钱等,都是最无耻的侵略行径,会让孩子觉得尊严受辱。孩子要么变态地臣服,要么挺身抗礼,做出貌似忤逆的行为。两者都不要,屠杀自己就成了可能。
再来看看手机,为什么是手机?为什么又是手机?研究人员对婴儿的观察显示,7个月大的孩子就会开始对妈妈的手机表示出极大的兴趣。聪明的人类婴儿早就发现手机在大人的世界里拥有多么特殊的地位。妈妈对它喜爱的程度甚至超出了对婴儿自己的喜爱。如果是小婴儿,就会嫉妒这部手机,会想办法把它从妈妈手里抢走,自己取而代之。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手机是一个缩微的国,如果在现实中这个孩子的自我边界已经是名存实亡,七零八落,那么至少在这个由他一手打造的缩微的国土里,他还是至高无上的王。这是在青春期里本应极大膨胀的自恋的最后容身所。
对于孩子玩手机的处理方法,其实不同的家庭里都可以有不同的应对策略。孩子在现实世界中越游刃有余,越被家长尊重,暂时的剥夺越不会造成重大打击,反之则会出现为手机跳楼的极端现象。
无论孩子看上去是牛还是熊,你不能要求一个青春期孩子毫无自恋、毫无骄傲地穿过这个阶段,直抵成长的下一站,就像“要把大象装进冰箱,只需三步”永远是个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