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教学细节 提高课堂实效

2018-06-13丁瑞肖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细节色彩习惯

丁瑞肖

课堂的教学细节,决定着课堂的成败,决定着课堂的高效与否.大凡有成就的教师,受到学生欢迎的教师,都十分注重课堂教学的细节,善于用特有的教学机智去捕捉课堂中的教学细节,从细节入手,以小见大,创造出精彩而又高效的课堂。教学细节是教学的闪光点,是问题的生成点,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是教学重难点的破解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起始点。因此我们应关注课堂上的细节,打造精彩美术课堂,提高美术教学实效。

教学细节,是在教学中一些不易察觉的细末之处、关键之点。“细节决定成败”已成为许多人的共识。作为基层教育者,尤其要讲究细节,因为正是在不经意的细节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学生。美术教学中,我们如何以强烈的细节意识,去捕捉课堂千变万化的细节表现,在实践中打造出精彩的课堂呢?

一、从方法细节入手,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意识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曾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一辈子受用不完。”他认为: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是指一个人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养成的一种自觉地、主动地、自动地按照某种程序进行学习的特殊倾向。美术课究竟应该教给孩子什么?美术课是否也应该培养孩子“美”的习惯呢?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深感课堂常规和好的美术学习习惯的重要。比如在美术课中,要求学生课前摆好学具,课中注意觀察,积极动笔,除了提出绘画作业要求外,还要提醒学生注意绘画姿势:身体坐正,眼睛离画纸一尺,胸离桌一拳,双脚放平。做手工作业时,桌上的物品中要摆放整齐。制作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要放在报纸上或扔进纸篓,不能撒落到地上。这些不起眼的细节,都是在培养学习习惯。当然良好的习惯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培养出来的,不仅要靠老师的督促和检查,关键在于美术教师必须有不断培养“美”的习惯的意识和耐心,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着眼于语言细节,创造和谐课堂氛围

作为教师,语言的锤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当你置身于课堂教学时,当你面对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的时候,教师的表达、语言一定要准确、优美,这样所传达出来的信息,特别是艺术信息才会魅力无穷。尤其是在教学的环节与环节的过渡中,在学生们不断的生成中,教师语言的精确性,以及评价语言的及时运用就显得极为重要。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表扬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学生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也许就让我们的课充满生机,让我们的孩子充满活力,这就需要教师去发现,去捕捉。在新课程改革中,要关注人文精神,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教学评价时对学生多说一些:“你真棒”、“你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你太有创造力了”等鼓励的话语,可以使学生增强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而把过去经常说的“你们首先应该怎样…”改成“我们是否可以怎样…”“这个问题期待我们大家共同探讨”这样的语言能为学生的创造潜能营造非常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的创造潜能也就有了发挥的环境。

三、强化修养细节,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教师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影响与教育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文明礼貌是一种修养,谈吐文雅是一种修养,做事认真是一种修养,关心他人仍然是一种修养。对细节的处理,堪称衡量教师专业素养的标准。教师是为人师表的,不光要在学识修养上使人敬佩,在着装上也不能含糊。教师站在讲台上,要面对几十双目光,着装不当会大大影响讲课效果,甚至会降低教师在学生们心目中的地位。教师的风格着装应庄重大方又不失亲和感。许多色彩可供选择,但要根据自己的肤色、气质、个性、年龄找出适合自己的色彩。在款式上,学生的年龄越大,教师的服装越应简洁、朴素以强调权威感。孩子气的、太超前化倾向的,有着过多图案的、奇形怪状的服装不适于教师穿着。

四、注重师生互动细节,激活学生思维

课堂教学细节,不仅仅是一种过程,更是师生生命活动的状态。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师生互动是指教师在教的时候,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学生在学的时候,教师要积极参与进去。学生参与教师的“教”既是“教的师生互动”,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也是“学的师生互动”。尤其是进行美术欣赏课教学时,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绘画作品进行讨论、交流或者引导他们合作探究时,教师不能一味的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走到学生中间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及时掌握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另外还要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鼓舞,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游戏竟猜等多种的方式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

教学细节是教学的闪光点,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是教学重难点的破解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起始点。因此我们应关注课堂上的细节,打造精彩美术课堂,提高美术教学实效。

五、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想象力

想象力,心理学上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进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是极其重要的智力因素。电教手段的运用能改变单纯的说教模式,给学生以新颖、形象、生动、直观的感觉,诱发学生无限的想象力。例如,在教学7册《四季的色彩》《生活中的暖色》《生活中的冷色》这三课时,我运用多媒体设备将各种色彩浓缩在屏幕上,再配以音乐、声响、解说创设一种色彩情境,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世界中畅游、想象。这样,在热烈、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将某一色彩与另一事物联想起来。如由蓝色联想到“晴朗的天空”、“碧蓝的大海”;由红色联想到“鲜艳的国旗”、“火红的枫叶”;由白色联想到“晶莹的雪花”、“飘动的白云”等。学生在斑斓的色彩世界中感受到自然美的同时,还激发了创作欲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充分地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和范画,让学生根据画面上的人物、情节,结合实际情况,联想画面描述的是什么情节?它的经过是什么?时间、地点分别是什么?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在引导时,要多鼓励、少批评,哪怕学生画出十分离奇荒诞的事物也不要斥责。以表扬为主,让他们有一种“我成功了”、“我能行”的喜悦心情。真正地把创作的意识和主动权教给学生,使他们更充分地表现出完整的童心。

猜你喜欢

细节色彩习惯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神奇的色彩(上)
细节取胜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