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关于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2018-06-13刘林
刘林
摘 要:体育能够帮助学生锻炼身体素质,塑造健康体格,对身体发育、身体机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对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归纳出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不断地提高体育课程的质量,推进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进行体育教育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体力等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策略
一、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体育教学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教師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只重结果,轻过程,只重教而轻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被动地去学,从而使得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冷淡,甚至厌倦的心理,长期以往,就养成了学生不爱思考、不主动提出问题,缺乏创新精神。而《课程标准》推陈出新,拾遗补缺,以发展的观点提出了5个领域目标,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运动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只有善于以学生为主体,激起学生求知欲望,使学生呈现出求知若渴的状态,才能激发学生创新热情,从而更适应于现代社会教育。
二、双向多边,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师掌握着教学方向、进度和内容,用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丰富的知识、高超的运动技艺,活泼、生动的形象教育和影响学生,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目的、态度、动机、积极性、身体状况、兴趣、思维能力、情绪等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传统的体育理论认为师生之间是命令与服从、上级与下级、教与学的关系,教师神情严肃,不容置疑,学生唯唯诺诺,言昕是从。快乐体育强调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双向信息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重视个性,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追求运动技能的规范,提高和增强体力,这样教育出来的儿童、少年都是成人化;成人化动作,成人化理论,成人化思想。这在竞技体育中表现尤为明显的是:国内少年和国外少年竞技能力相差无几,或过之,一旦再发展,国内少年成长速度就不如国外了。快乐体育认为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是快乐体育思想的根本精神所在。快乐体育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存在着辩证关系,一方面是学生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发展水平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以及参与运动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充分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快乐体育过程又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帮助学生更深地挖掘从事运动项目的潜力和参与运动的乐趣。这两方面相辅相承,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促进所有学生在智力、心理素质、美育和能力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在快乐体育的思想指导下,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和能力,丰富精神生活,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四、身教重于言教,体育教师要做好榜样
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教师业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技能教学的质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之朝夕相处的教师发挥着巨大的师表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至师德与师能往往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体育教师要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和健美的体魄、优美的示范,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必须要做到,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和行为,自己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同时,教师还要刻苦钻研业务,力求精通所任体育学科的专业知识,教师的业务越精,就越能把所任的体育学科教活,避免“照本宣科”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熏陶学生。教师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直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从而培养起浓厚的体育兴趣,达到提高体育能力的目的。
五、明确高效课堂活动的评判标准,精心备课
我们认为有效的课堂活动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真正互动,使教学计划顺利实施,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只有满足了以上的条件,才是有效的课堂活动。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主体性和积极性,实现教师教学活动的目的,让学生获得满意的学习效果。
教师必须在备课上下功夫。体育课像其他课程一样,也有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它也须传业授道解惑(体育运动和运动保健知识、体育运动技术动作、训练体能等),要完成教学任务就一定要备好课,否则无法达到目的。
第一,明确要求,熟悉教材内容。体育教师首先要对教材内容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结合实际情况与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适当地调整教材设置的活动,以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第二,教师要熟练掌握所教的技术动作,要熟知其动作要领,并考虑学生接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困难,进而找到行之有效的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使学生能顺利地掌握重点、解决难点。
第三,结合教材内容、学生的特点和场地器材的实际,确定最佳的组织、教学方法。首先,教学过程要环环相扣,老师应该精心设计好流程,课堂活动富有新、奇、趣,不但要考虑“教什么”,而且更应该考虑“怎么教”。总之,备好课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其次,体育教师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地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乐趣,无论是讲解、示范和组织教学,都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刺激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在运动中能充分表现出自己的运动才能,快乐地参与其中,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娜布琪.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赤峰学院学报,2006.
[2]罗映清,曲宗湖等.学校体育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