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2018-06-13刘赤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概念教学小学数学方法

刘赤

摘 要:掌握正确的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石,小学生接受抽象的概念,需要教者正确的引导,强化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应用,为他们将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方法

小学生正处在逻辑抽象思维形成的阶段上,要使他们全面、正确的理解数学概念,就应该灵活采取各种教学方法。教育应该走进小学生思维空间,用适合小学生本身的语言把概念重新展现在他们面前。

一、直观形象地引入概念

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小学生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因此,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细心、耐心,尽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开始引入。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思考的积极性就会高。

如在教平均数应用题时,我用铅笔做教具,重温“平均分”的概念。我用9支同样长的铅笔摆成三堆,第一堆1支,第二堆2支,第三堆6支,问:“每堆一样多吗?哪堆多?哪堆少?”学生都能正确回答。这时,我又把这三堆铅笔混到一起,重新平均分三份,每份都是3支,告诉学生“3”这个新得到的数,是这三堆铅笔的“平均数”。我再演示一遍,要求学生仔细看,用心想:“平均数”是怎样得到的。学生看我把原来的三堆合并起来,变成一堆,再把这堆铅笔分做3份,每堆正好3支。这个演示过程,既揭示了“平均数”的概念,又有意识地渗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然后,又把铅笔按原来的样子1支,2支、6支地摆好,让学生观察,平均数“3”与原来的数比较大小。学生说,平均数3比原来大的数小,比原来小的数大,这样,学生就形象地理解了“求平均数”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

再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以这样进行:“同学们,我们平时所见的车轮都是什么样的?”学生会肯定地回答:“都是圆形的。”“方的行不行?”“那怎么行,方的怎么滚动啊?”“这样的行吗?”教师随手在黑板上画一椭圆形问。“也不行,颠得厉害。”教师再问:“为什么圆的就行了呢?”当学生积极思考时,教师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同时板书:圆的认识。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短短几句话,就调动起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动力,激起学生学习的情感,使学生一上课就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结合生活,从实际中进行概念引入

数学来自现实生活,小学生生活周围处处有数学,结合生活实际引入概念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小学生从瓣手指到简单的运用计算机,都是在生活中不断总结而学习获得的。要从生活实际出发,深化小学生的概念基础,就必须熟悉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其次,还可利用小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比较熟悉的一些知识,概括出新的概念。

例如:在引入平行四边形概念时, 先出示两组不同长度的四根小木棒,教师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后,然后把这四根小棒钉成一个长方形。又让学生观察这个长方形,然后,教师又进行演示,把它向其中一头拉斜,让学生观察教师演示后的形状,引导学生说说这时的长方形变形后有什么特点。这时学生可以说出:两组对边的木条长度相等,但四个角又不是直角,因此这样就在小学生思维中形成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再如,我在教《统计》一课时,刚好快到元旦了,我就以元旦联欢会为话题,提出:假如你是组织者,你准备怎样设计一套受大家欢迎的布置教室的方案呢?学生一下就兴奋起来了,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经过大家的讨论交流,一致认为通过分组统计的办法先了解同学们的爱好,了解他们希望教室被那些东西装饰一新,最后再根据统计得到的数据进行方案设计,这样的方案一定会得到大多数同学的喜欢的。通过这个活动即让学生体会到了统计的重要性、必要性,又让学生因为需要更加熟练地掌握了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过程,真实地再现了相应数学问题的原型,使学习材料生活化、趣味化,学生体验到了学习活动的愉悦,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解决问题的欲望。

三、引导自主探索,重概念的理解

在教学中有很多数量关系都是从具体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恰当的方式进行具体与抽象的连贯。把抽象的内容转变成具体的生活知识,在学生思维过程中强化抽象概念。有效的数学学习在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即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例如,在教学“求平均数”时,为使学生正确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可以设计这样的环节:(1)操作感知:三只笔筒里面各装有一些水笔3、2、4支,怎样才能使三只笔筒里的水笔一样多呢?(2)拓展概括:如果水笔再多些28、11、15支,还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方便吗?那又该怎么办呢?(3)解决问题:怎样求每一小组学生的平均身高呢?(4)情境辨别:小红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5厘米,所以她的身高一定是135厘米,对吗?这样的教学过程,重要的是学生在情境中生动的实践、体验、探究,尽可能地去重新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和领悟、探究和发现、把握和发展。

再如,什么叫循环小数与不循环小数?课本是这样定义的:“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数叫循环小数。否则是不循环小数”这里讲了两点,一、前提是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与整数部分没关系,二、属性是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重复出现,且是依次不断的。明确了这两点我们就能迅速的判断出一些数字到底是不是循环小数,如555.321、6.3232415、8.3030030003……这样的小数都不具备循环小数的本质属性,所以都不是循环小数。而3.333333……、5.231231231231……具备了循环小数的本质属性,它们都是循环小数。

数学概念是从客观现实中抽象出来的。客观事物有许多属性,这些属性有本质的和非本质之分。本质属性是构成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教学时我们应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才能把事物讲清楚说明白。

参考文献:

[1] 邱发玲.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J].中国新通信,2018,20(05):204.

[2] 徐元庆,张艳.提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討[J].中华少年,2018(01):31.

[3] 沈雪.小学数学实施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J].科普童话,2018(02):62.

猜你喜欢

概念教学小学数学方法
可能是方法不对
对初中数学课程概念教学的求真与探微
漫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