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做好小学体育教学工作

2018-06-13张进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课程标准竞赛

张进

摘 要: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研究、创新,做到“教、学、做合一”,把学生真正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他们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练”,真正达到让学生乐学、会学、善学的目的,从而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

社会的发展及小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要求我国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必须进行改革。我国开始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拉开了我国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序幕。学校开始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我国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现状

1.我国小学生身体素质呈现下降趋势。

根据近几年我国各地区小学生身体素质监测结果,我国小学生身体素质普遍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近视、肥胖等问题尤为突出。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但是缺乏运动、不爱运动无疑是最主要的原因。小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不仅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成功与否,更关系到我国能否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及“中国梦”。

2.《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遇到阻力。

我国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但是教育普遍被认为是人们改变未来生活质量、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生虽然没有升学压力,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收入水平的提高,更多家长开始为学生的发展谋求更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导致“择校”普遍出现。学生家长过多对学生的文化课成绩重视,同时也开始忽略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步提升。此外,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即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对学生越来越溺爱,导致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越来越弱,身体素质也进而降低。总而言之,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而独生子女的普遍特点决定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进程缓慢,不能立竿见影收到较大的成果。

3.体育教育教学理念陈旧,不能与时俱进。

我国的体育教育教学一直秉承“健康第一”的正确理念。但是,我国小学体育教育现状仍然不乐观。我国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理念陈旧,教学内容严重重复,乐趣性低。经济在不断发展,人口特点在变化,我国现在的小学生也在变化。例如,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而独生子女的特点是心理素质普遍较差。这一特点对我国的体育教育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在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能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发展和成长。

二、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措施

1.激发体育兴趣,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动力和源泉。如果学生对体育没有兴趣,那么

他们就只会被动地去学习,体育锻炼效果也会很差;反之,如果學生对体育有浓厚的兴趣,那么他们不仅在课堂上会努力地掌握体育知识、技能,课后也会主动进行体育锻炼,进而变苦学为乐学,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去引导。对此,教师提出了以下方法:

(1)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小学生大都喜欢游戏,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将游戏融入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轻松掌握所学知识。如在上一节关于跑步的体育课时,一味地练习跑步,学生只会感到枯燥无味,教师可将其设计成“追逐跑”“打尾巴”“叫号领跑”等游戏来进行练习,这就能满足学生热情好动、自尊心强、争强好胜、表现自己的欲望,使他们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去。

(2)适时组织课堂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小学生好胜心强,不愿服输,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堂上适当组织一些小型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以激起他们的好胜心,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运动潜能,使其在竞赛过程中更好地巩固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如在跑步练习时,可将学生分成几组进行接力赛;在教授篮球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对抗淘汰赛。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体质是不一样的,有的耐力好,有的速度好,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竞赛方式,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竞赛活动中,并从中感受到竞赛的乐趣。

2.结合实际,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体育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管采取何种方法,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和学校场地、器材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够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1)分层教学法。体育教学大都是以班为单位进行的,班内学生不可能水平都一致,教师必须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如助跑起跳触摸高挂物的练习,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同的身高、不同的起跳能力,设置几组不同的高度,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小组,并允许学生随时调换适合自己高度的练习小组,从而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提高参与意识。

(2)模仿教学法。小学生年龄小,善于模仿。在学习比较难的体育动作时,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让他们自己动手——模仿,这不仅能开动其脑筋,还会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如教学“立定跳”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自由模仿各种动物跳,如学袋鼠跳、兔子跳、青蛙跳??最后,教师再把正确的立定跳动作展示给学生看,让他们分辨立定跳远的动作和各种动物跳动作的相同点,掌握动作的要领:两脚开立与同肩宽——稍半蹲——两手后摆——起跳——两手经后前摆——挺胸——落地。这样设计、组织教学,学生不但积极参加,还能牢牢记住“立定跳”的动作。

3.竞争激励,激发潜力。

小学体育中的很多运动可以以竞赛形式展开,这对于学生潜力的激发非常有益。以小学体育课中的夹球跳接力为例,教师把学生分成四大竞赛组,每组人数保持均等,展开竞赛。比赛规则为:在夹球跳的过程中,球若不慎落地,应把球重新捡起,回到起点,继续跳,接球也必须在起点处。竞争规则明确后,以哨声为准开始竞赛。学生在竞争环境下,头脑中转动的都是如何赢得对方。头脑转动表明学生会思索,思维就开始发散。学生思考的中心都不会是偏离竞赛规则的,因为学生思维的发散是以不触犯规则为前提而进行的。因此,这样以竞争展开教学,可以带动学生思维,学生的各项潜力也将得到深度激发。

参考文献:

[1]周洪权.小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1(16).

[2]管道生.小学体育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3(36).

[3]宋雅晓.浅淡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把握[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课程标准竞赛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我看竞赛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吉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