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索
2018-06-13胡相如
胡相如
摘 要:新课标改革下,由原来的应试教育改变成素质教育,在这一改革下对老师的要求也就越来越严苛。要求老师把情感融入到实际的教学中去,发散学生的思维。本篇文章主要讨论了情感教育的基本含义、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进行情感教学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方法
当今的教学应当重视情感教育,也必须注重情感教育,情感是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部分之一。小学生还处于情感学习的最初阶段,因此为了促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特征,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情感教育的基本含义
情感教育是与唯理性主义教育相对的概念,是教育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营造一个正面、积极、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情感的一种教育模式。师生之间要有正常的情感交流与沟通,通过情感交流与沟通可以增强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情感的全面发展。
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1.情感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纽带。
在小学的语文情感教学中最直观的情感关系就是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是家长常说的要尊重师长、与同学和谐相处。小学生年纪小,还处于理解能力和学习水平都比较低的阶段,在教学中加入情感因素可以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习水平。
2.情感是人类特有的感情。
在智能化的今天,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愈发成熟,人工智能基本上学会了人类的全部技能,并且在很多领域都在大规模的使用。那人工智能就真的能取代人类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不可能。为什么呢?因为人类有情感啊,这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
大部分小学生的年纪都在六岁及其以上,这个阶段他们的性格已经形成,但是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特征,已经有了情感的萌芽意识。但他们不能正确的区分什么样的思维和情感是正确的,所以老师就要对其进行引导,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情感观,避免以后走上不正确的道路。
三、情感教育的具体方法
1.老师的形象以及散发的人格魅力。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的会给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正因为这样老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时,首要的就是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那到底怎样以身作则呢?教师在自身的形象上要尤其注意,衣着要整齐大方得体,面带微笑,给人亲和感,千万不能是不苟言笑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经过调查研究表明,现在的58%学生都喜欢诙谐幽默的,给人以亲和感的老师上课、18%的学生喜欢严肃认真教师上课、24%的偏向于少开玩笑,讲懂就可以。
人格魅力的具体意思是说一个人对待他人热情、真诚,喜欢和他人交流,同时情商和智商也高。是乐观主义派,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做事有明确的目标,做事有恒心和毅力,善于自制。老师身上自带的光芒是非常吸引学生的,基本上来说会得到各类学生的喜欢,这是在与学生长时间的相处过程中慢慢表现出来的,这也是做老师的成功之处。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交流与沟通。
所谓师生关系,顾名思义就是老师与学生间的关系,老师具有亲切感是学生愿意主动亲近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愿意拉近与老师的距离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
站在传授知识角度的教师来说,学生学习力大小都是被动的,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愿意与老师愉快的相处也说明学生是喜欢这位老师的,老师的某种情感语言或是情感活动得到学生的认可。一方面,这样会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愛屋及乌的喜欢上学习,另一方面,老师可以有效的实现教育目标。从接受知识的学生角度来说,学生都渴望与老师像朋友一样相处,上课的时候不会觉得太过压抑,会带着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态学习。作为传授知识的老师身上肯定会有很多值得学生学习的东西,真正的实现共赢。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扩散学生的思维。
传统的教育模式里老师并不注重学生情感的教育,只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这样的教育方式在现在是完全不适用的。注重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倡导扩展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的质量,注重情感教育。
现在的科技发展很快,教学设备也比以前完善,能满足老师的大部分教学需求。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拓展学生看问题的角度,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多媒体的视觉效果更加冲击学生的大脑,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开国大典》一课时,老师就可以播放当时的纪录片,让学生融入到当时的情景,通过身临其境来理解文章的情感。这一定比从老师口中讲出的效果好太多,老师传达的会带有老师自己的主观色彩,学生自己感悟的那才是学生自己的。又比如讲到《金色的鱼钩》时,老师可以收集一些鱼骨,并找到相关的纪录片。通过向学生播放纪录片,给他们展示收集的鱼骨,让学生对文章产生情感的共鸣,了解文章所要传达的精神。体会当时红军过长征的艰辛,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
4.通过实际的行动,体会情感。
团结和分享是老师和家长说的比较多的两个词语,希望学生在学校团结友爱,有时候会带东西到学校分享给同学。在语文的实践课程,可以举行拔河比赛,让学生知道真正团结的精神是怎样的。让他们从实践中亲身感悟,并要求学生写一篇日记来表达自己对团结的看法。
在实际生活中向学生传达分享的必要性,为什么要分享,分享能得到什么。首先得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在生活中需要家长和老师一起为学生营造互相分享的氛围。其次,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鼓励分享的行为,面对学生出现的分享行为,要及时的给予鼓励。当学生把他的零食分享给老师,要做出适当的回馈,比如一个拥抱,一句夸奖的话。最后能让学生感受分享带来的乐趣。
有改变才有进步,有进步才会有发展,这样小学语文中的情感教育才真正的落到实处。但通过目前的形式来看,要想在语文情感教学方面有所突破,任需仔细钻研,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