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阅读时代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研究
2018-06-13刘海燕
刘海燕
摘 要:伴随着“互联网+”移动时代的迅猛发展,以及快节奏生活与学习方式的转变,当代学生能花费集中的时间完整的读完一本书已经较为奢侈,碎片化的阅读模式已经深入贯穿于我们的周边。本文依据当前碎片化阅读现象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影响,从而提出利于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的新思路与新举措。
关键词:碎片化阅读 高职图书馆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4-00-01
引言
当前学生大多依靠更加便捷的阅读方式获取知识即碎片化的阅读模式,有调查表明,82.92%的大学生认为校园中的各种网络平台促进了个人的碎片化阅读[1]。该阅读方式迎合了学生获取知识快、准,查阅可随时的要求。面对当前碎片化时代的发展,在强调技能与知识并重的高职院校中更应该重视该发展趋势,利用其优势突破传统图书馆的束缚,让广大的高职学生在图书馆中能快速、高效的获取所需知识,从而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的职能。
一、碎片化阅读的现象分析
2007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柳斌杰在北京国际出版论坛上指出,浅阅读时代就具有碎片化的特征[2],如今碎片化阅读时代是浅阅读时代更深入化的展现,其是指人们在阅读阶段处于初级阶段,在知识内容获取上只是部分,而在阅读与传播的方式上则选择了互联网,阅读的时间的则是断断续续,具体表现出在阅读深度、内容、载体与时空上的碎片化特征。
当前碎片化阅读已成为现代社会主流的阅读模式,产生该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其一,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压缩着自由支配的时间,导致人们无法花费更多的时间细细品读一本书,将其研究透彻;其二,“互联网+”移动时代使生活学习便捷,人们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可以查阅需要获取的相关知识点,无需完整的读完一本书亦或者断断续续阅读该书籍,都是可行的阅读方式;其三,知识的交互性与趣味性迎合阅读者的喜好,面对都是文字或者图片这些安静的知识,人们更愿意观看既有文字又有配图更有视频还可互动参与的多元化阅读内容。
二、碎片化阅读时代下高职图书馆发展的瓶颈
1.信息资料无法高效快捷的获取
碎片化阅读基于互联网,可以高效快捷的获取所需知识,但对于传统的图书馆不仅需要检索还需通过查阅才能进一步了解所需知识的详情,这是获取知识信息缓慢的一个原因;其次图书馆的电子书籍信息有一定的网络限制,这无疑给知识获取的快捷设置了障碍;另外图书馆的信息知识更新相对互联网来说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在知识的及时性、有效性上又存在不足,这是当前图书馆信息获取上的短板之处。
2.传统的信息输出模式难以激发读者的兴趣
图书馆资料载体主要以书本为主,而输出模式主要以文字为主,少量书籍以漫画、图片、插画形式输出,这对于在课堂上已经被书籍灌满大脑的学生而言,会产生阅读疲劳,无法产生深入研究学习的兴趣。倘若知识的输出载体融合声音、文字、动画等多媒体效果,以多元化与多维度的信息输出模式展现信息内容,相信不仅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与更能加深其记性深度。
3.传统的借阅方式无法满足时代需求
众所周知,图书馆的借阅方式无非三种,其一为借记卡借阅的文本资料;其二为电子阅览室阅读文本资料;其三为通过电子图书馆下载信息资料,其中文献资料可永久保存,但书籍资料只能下载部分并且必须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完毕。对于以上三种方式的信息获取,无疑都给当前的碎片化阅读带来不便,学生在获取知识上受时限范围的约束,无法便捷的随时阅读,这也是当前图书馆借阅人数逐渐下降的原因之一。
三、碎片化阅读时代下高职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1.建立完善数字图书馆
当前高校图书馆馆藏书籍数不胜数,外加高校每年购买的各种数据库资源,在知识财富上可谓列在前端。但如此多的资源,其利用率每年都在下降,高职院校更是如此。面对如此低下利用率,高职图书馆应重视当前的碎片化阅读模式,将其运用到传统图书馆中,优化整合书籍与数据库资源,将有交互性的内容进行合理分类,并提取准确性的关键词,将内容进行精准判定,方便碎片化阅读者。因此,高职图书馆在整合书记与数据库资源的同时,还应对网络上的相关信息资源进行提取与编辑,形成强大的数字图书馆,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在碎片化阅读过程中获得更有价值和意义的信息。
2.全面推行开放多维化的信息传递
传统图书馆通常以借阅的形式,使读者获得信息的载体,这一方式也是高职图书馆使用率低的一个因素,应将图书馆信息网络化,学生在校园内随时随地都可查阅相关信息,无需在意是否为固定地点、固定网络,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进行碎片化阅读,同时也加大了图书馆资源的使用率。而作为信息本身,碎片化阅读者更加倾向于多维化的表现方式,这使得我们传统的单向的文本载体青睐者愈发减少。碎片化阅读者更加倾向于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信息相互融合展示,这就要求图书馆转变传统阅读观念,重新将信息资源进行编辑处理,依托相应的信息化平台或者推送平台,将知识内容以简单、方便、形象等方式展现在學生的阅读界面,方便学生进行碎片化阅读,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更加深层次的了解学习相关知识,达到深阅读的目的。
3.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建立实施相应的app平台
当下学生手机不离手,电脑常相伴。对此,高校图书馆可以以学生的手机或者电脑为载体,借助时下流行的app平台模式,建立属于校内图书馆自己拥有的品牌app。首先及时、快捷的提供读者信息查询服务,并显示相关信息的阅读率与排名信息;其次推送与其有相似性与相关性的文献书籍内容,并建立互动交流平台,使读者之间能进行相互交流,加深领域认知;再次则是建立图书馆品牌活动,通过app进行推送;最后根据读者的兴趣爱好,定期推送相关图书信息,使学生在校园内随时随地获取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知识内容,从而达到碎片化阅读由“浅阅读”上升到“深阅读”的高度,提高图书馆资源信息利用率。
结语
总之,当前图书馆应转变传统的业务范畴,从学生主体需求出发,以传统图书馆服务方式为辅,数字化、信息化服务为主,将其庞大的信息资源库进行优化整合,对其进行精准凝练的碎片化处理并结合开放式多维度的展现方式进行融合处理,及时、快捷的推送至阅读者,使读者在碎片化的阅读过程中激发深度学习兴趣,从而发挥图书馆的实效功能,达到其“传道授业解惑”的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张文亮,蒋秋子,尹一村.大学生碎片化阅读行为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6(6):82.
[2]杨红.“浅阅读”时代图书馆的应对策略[J].图书馆,2008(2):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