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庄子美学思想研究

2018-06-13葛梦颖

科学与财富 2018年13期
关键词:圣人庄子境界

葛梦颖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时期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道家学说以及道家思想的主要创始人,庄氏,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人。代表作《庄子》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在中国美学方面具有一定的地位。其以自然之美、自由之美、人格之美等美学思想的内涵,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句话集中体现了庄子对美的理解。首先,庄子对世俗所谓的美丑进行重新审视。他认为世人所说的美丑都是相对的,因各人的主观偏见而异,不具有普遍有效性。庄子认为美与丑的观念是人为树立起来的,他极力否定不合理的划分美丑的方法以及由此给人们带来的烦恼。人们如果执著于对美丑的绝对划分,好美恶丑,就会劳形劳心,伤生灭性,这与庄子所主张的自然无为是背道而驰的。当对具体的美的追求有损于生命发展的时候就要不为所动,从而保持个体人格的独立和自由。

一、自然之美

所谓自然之美,在庄子看来依于天性、率性纯朴、顺应自然就是美的。庄子极为推崇自然之美,“夫天地者,古之所大也,而黄帝尧舜之所共美也”(选自《天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选自《知北游》),庄子明确的表达出美存在于大自然中。

庄子认为人们的生活也应当顺应自然,如果人为的去破坏自然发展,也就是破坏了美。庄子在《秋水》中说“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民,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牛马有四只蹄子,可以随意走动,这是自然规律,而人们却拴住马脖子,在牛鼻子上穿孔,限制了牛马的行动,这就破坏了牛马的自然,破坏了美。自然之美在庄子看来也是朴素、率真之美,就是不加修饰、真实的展现自己的真情实感。“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的话对普通人来说,不做作、衣饰简单、善良、单纯、质朴,就是最美的。看起来很平常,普通人却很难做到。人生于世界的那一刻,就不是单独存在的,要和环境存在各种各样的千丝万缕关系。总而言之,庄子认为美的根源来自于自然,来自于本性。人们要保留自然之美,就要顺从自然,不破坏自然规律,顺应天性,保持朴素、率真之美。

二、自由之美

自由是人们追求的最终目标,而庄子也不例外。庄子追求的是心灵上的无羁无绊,无拘无束。他以超越性的眼光,透视人的生命历程,不难看出,自由自在的人生即审美的人生和独立的人格是他永恒的追求。这在《逍遥游》里体现得尤为突出。庄子在《逍遥游》中是这样说的:北海里面有一条很大的鱼,这条大鱼的名字就叫做鲲。鲲非常巨大,不知道能有几千里长。鲲变化成为鸟,这只鸟的名字就叫做鹏。鹏的脊背,也不知道能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是挂在天邊的云彩。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鹏为什么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呢?我觉得它是为了自由,在它是北海中的一条鱼时,就非常的巨大,现在又变成一只大鸟,更是巨大无比,在北海生活肯定有许多不方便的地方,有很多的阻碍,而南海是一个比北海大许多的大池子,鹏在南海生活会更加的无拘无束,更加自由自在,更加快乐。庄子在文章的开始就展现了鹏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出自己对自由的追求。对于普通人来说,没有真正的自由,只有齐万物而无己、不以功劳自居、不为虚名所累的圣人神人,才能达到自由与逍遥的境界。

三、人格之美

庄子的独立人格意识,是对人自身的关注,是对人的自然本性的重视,是对人生的终极关怀。庄子主张发挥每一个人自然的个性和富于创造的才能,这是对个体价值和独立人格的充分肯定。庄子把真实朴素、自然天成视为美,把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解放和自由视为美,庄子反复告诫人们不要扭曲本真的人格。庄子把人分为两类,一类是世人,另一类是“至人”“圣人”“神人”。这“至人”“圣人”“神人”等这一类人,庄子在《齐物论》中是这样描述的:“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沍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也就是说,进入物我两忘境界的至人实在是神妙不测啊!林泽焚烧不能使他感到热,黄河、汉水封冻了不能使他感到冷,迅疾的雷霆劈山破岩、狂风翻江倒海不能使他感到震惊。假如这样,便可驾驭云气,骑乘日月,在四海之外遨游,死和生对于他自身都没有变化,何况利与害这些微不足道的端绪呢!庄子在《逍遥游》中也有类似的描写:“人之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耳不热。”这样一个形体和精神全都具备的圣人,即使涉及到世界上的千变万化,也能把利害和生死都置之度外。他们是人格之美达到极致的展现,是精神理想的最高境界的展现,这正是完美人格的一种状态,人格在高度的完善中具有了无穷的力量。这对中国古代美学和艺术都有着很深的影响。

庄子的思想以其丰富的内涵体现了中国独特的美学智慧和艺术精神,它表现了古人热爱大自然、拥抱大自然的宽广博大的情怀,对大自然灵性的深刻领悟以及对自身品格升华的追求。庄子自由恣肆的思想,纵横捭阖的文风,超凡脱俗的想象力,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的源头,深刻影响着中国古代的文学和艺术风格。后世文人骚客常常以疯、癫、狂、怪为自己的行为方式或艺术风格,借以寄托其真性情,向政治权威、正统观念、世俗潮流等表示反抗,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庄子美学的影响。不仅如此,以真为美的思想更成为各种艺术的审美准则。后世众多的作家、文学批评家,把对真诚不二的人格美的崇尚,与作为艺术审美趣味之“真”联系起来,以真作为衡量一切艺术好坏的最基本尺度。庄子的文章虽然“汪洋态肆”,但以其丰富的暗示性与诱人玄思的空白之美,给予中国传统美学以深刻的启示,从而使中国古典艺术重气韵而不重形貌,重虚拟而不重写实,重一种生气灌注的空白之美,重一种玄远的幽思而较少以一种通真的攀写来造成视觉上的冲击力和心灵上的展撼力。庄子美学所体现出来的包容天地、涵盖万有的宇宙情怀,人与自然高度谐和、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正是现代人格美学和生态美学孜孜寻求、努力召唤的理想境界。因此,庄子的“大美”思想对于当代理想人格的建构和人生境界的提升,以及美学和文艺学的建设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圣人庄子境界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品“境界”
官场圣人范仲淹
官场圣人范仲淹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庄子说》(十五)
慎独的境界
East–West Culture through the Eyes of a German Scholar
不以己善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