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波港口经济圈与都市圈联动发展若干建议

2018-06-13唐铮陈志峰

科学与财富 2018年13期
关键词:联动发展宁波

唐铮 陈志峰

摘 要:通过对比国际港口名城的重要特征和标准,总结了宁波"双圈"联动亟需解决的四个问题,提出了"四力"并举推进策略和"五维"推进路径,并加快实施成立宁波都市圈建设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力争成为全国铁路网枢纽型城市、力争将省海港集团总部迁址宁波,并推动宁波航交所升格为浙江省航交所、力争将全省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迁址宁波、全力建设中国与中东欧合作的中心城市、合作共建国际航运服务标准化基地、合作共建全球领先的绿色石化产业和绿色能源产业、塑造以"国际商都"为品牌的港城形象,创新推进城市的国际化营销等"七大"突破性项目。

关键词:宁波;港口经济圈;都市圈;联动发展

加快建设国际港口名城,是宁波在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扎实基础上的一次战略重大升级。对比既有国际港口名城在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中的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宁波尚有较大差距。为此,要积极谋划和大力推动从港城联动到港口经济圈和宁波都市圈“双圈”联动的升级,探寻“双圈”联动的新引擎,全面提升“六化协同”的实施成效。

一、宁波与国际港口名城的现实差距

第一,宁波港与世界级港口和服务体系有差距。宁波是世界大港,但不能被称之为国际强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政策制约、在全国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中的“准末端”地位、产业层次整体不高等一系列主客观不利条件制约着宁波港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地位提升。

第二,宁波与世界级市场和市场体系有差距。巨大的过境物流量没能有效转化为城市的资源配置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与上海相比,虽然港口的量级相近,但是在大交所、航交所等重要市场的交易量、交易品种、定价议价能力,以及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等方面,宁波难以望其项背。

第三,宁波与全球化经济和人文影响力有差距。宁波改革开放起步较早,开放力度国内居前,但与国际港口名城相比,国际合作水平和全球影响力依然偏低。产业方面,中意宁波生态园、镇海北欧工业园等国别产业园的能级普遍较低;本地企业“走出去”多为一般贸易,鲜有海外设园和并购等深层次合作。人文方面,城市很少承办全球知名展会和会议,现有的友好城市多为中小城市,在国际大都市中鲜见宁波元素。交通方面,与其他副省级城市相比,不仅空港的国际航线数排名靠后,而且是少数几个没有开通中欧班列的城市。

第四,宁波与全球化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差距。从现状看,宁波的城市营销亟待跨越式提升。然而,宁波的“名城名都”建设缺少金字名片,宁波帮、宁波装等传统名片的国际国内影响力已大不如前,河姆渡文化、藏书文化、阳明心学等“旧壶新酒”大多只具备有限的国内影响力,城市的全球性荣誉仅“2016东亚文明之都”等少数几项。显然,这样的基础难以撬动和支撑高水平、全球化的城市营销。

二、“双圈”联动的基本策略

一是保持“定力”。宁波建设国际港口名城必将是一个漫长且艰难的历程,要自上而下树立高度的自信心和责任心,坚定不移地推进“双圈”联动建设,坚定不移地做实产业基础和城市品质,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

二是展现“魄力”。要有不断“比学赶超”的决心、勇气和坚韧,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高质量推进,敢啃、善啃改革创新的“硬骨头”,全力构筑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全球参与的“利益共同体”,构筑各级党委政府、国资国企、民企外商、社会组织和公民群策群力的“责任共同体”,构筑甬舟台三地凝心聚力的“命运共同体”。

三是深挖“潜力”。要挖掘政策潜力,用好国家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中国制造2025”试点等自身优势,争取舟山自贸区、国家新区、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和台州金改区的政策辐射,创新推进中央和浙江省提出的“双城记”战略要求。要挖掘港口潜力,加强与省委省政府以及省港委员会、省港集团等主体的沟通,以“母港”的姿态争取全省港口一体化改革主动,牵头串联打造第五代港口体系。

四是强效“借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为宁波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宁波要化机遇为动力,不断巩固和拓展“名城名都”建设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利用各类平台广泛集聚资源、在交流合作中开展全球化城市营销等,已经成为势在必行的迫切需求。

三、“雙圈”联动的路径方向

一是联动建设世界级港航服务总部基地。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载体,以宁波都市圈为网络型空间,全面推进现代化港航服务业发展,适时提出“全球化港航物流服务中心”的建设目标。

二是联动建设世界级资源配置市场。要以互利共赢体制机制创新为先导,重构要素资源流通渠道,打破试点政策壁垒,促进各市场和关联产业之间的强强联合,如宁波和舟山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航运交易市场的深度战略合作,中国(余姚)塑料城与台州巨大塑料制品产业、宁波石化产业和舟山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的创新合作。

三是联动建设亚太国际开放门户。要围绕国家和浙江省战略导向,在建设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中心城市(群)、共建国际贸易中心、带头推进港口一体化和扩大海外港航投资,开拓友好城市和友好港口、空港航线和海港航线、国别产业园和海外宁波园,以及共同探索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标准化、国际化等领域率先突破、重点突破。

四是联动建设重港重商重文的全球城市形象。围绕“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文化港城和“诚信、务实、开放、创新”国际商城形象,探寻更清晰的营销品牌。与专业化的团队共建“事业共同体”,用好城市设计试点、城市“双修”试点等契机,以及各类媒体、重大事件和名人效应的影响力,精心设计,全面推动基础设施、居住环境、公共服务、人文氛围和城市形象的国际化。

五是联动建设发展新空间。空间开发对于“双圈”联动的基础性工作,其背后是体制机制的理顺和功能网络的拓展。在“双圈”联动的前提下,区域空间格局将出现巨大改变,呈现出“双中心、多枢纽”发展态势。巨大的功能新空间开发需求,特别是基础设施和智慧物流建设,有助于“双圈”联动的快速启动。

四、“双圈”联动的突破性项目

“双圈”联动起步期的重点要落在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宁波城市和港口“首位度”之上,全力推动“双圈”纵向串联、横向统筹,谋划好并适时启动一批突破性项目。

第一,成立宁波都市圈建设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审定规划编制、重点工作和重大改革,下设办公室(建议设在发改委),與港口经济圈建设工作推进领导小组“两块牌子、一套班子”。重点推进建立调处跨区域问题的稳定机制、指导监督宁波市各级党委政府的具体工作、加强与国家和浙江省的对接、加强与海外城市的交流与合作等工作。

第二,力争成为全国铁路网枢纽型城市。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双腿发力。一方面做实“支撑腿”,加快推进沪嘉甬跨海铁路、甬金铁路、甬舟铁路等建设。另一方面挥好“射门腿”,全力打造“东海沿岸集装箱集结中心”,一是进一步提升海铁联运的集货和散货能力,优化拓展内陆无水港布局;二是打通甬舟台之间的城市轻轨和重载铁路,构筑圈内城市1小时城际交通网网络,以及打通宁波至欧亚大通道和南北铁路干线的重载铁路;三是加大“门到门”物流服务培育力度,积极引入乐高型组合分箱等新产品和服务培育。

第三,力争将省海港集团总部迁址宁波,并推动宁波航交所升格为浙江省航交所。积极争取省政府的支持,发挥先发优势,牵头联系多地政府、多省级部门和企业共同将宁波航交所打造成为与上海航交所错位发展的又一国家级航交所。对上,争取中改办支持,推进启运港退税、一票到底作业、海关监管互认、运输市场定价等改革;争取复制航运税收优惠、中资船舶登记、沿海捎带业务、跨境人民币结算等上海“两个中心”政策,填平航运政策洼地;争取宁波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舟山自贸区、台州金改区政策的“局部”整合,全面提升宁波舟山港、宁波国际航运交易中心等平台的能级量级,扩大业务范畴。对内,做大国际航运交易的电子商务平台,拓展国际船舶与船用设备等交易,以及船舶租赁、船舶代理、船舶管理等服务,充分整合服务链和供应链;做实航运信息的大数据平台,以智慧的方式为航运企业提供政府公告、供需分析、人力资源、运价、航班、船舶、航道、货物状态等信息服务。

第四,力争将全省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迁址宁波。积极争取国家商务部的支持,以建设国内一线现货交易市场为目标,牵头打造全省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统一品牌、统一规则、统一标准、统一政策。启动期,率先推进宁波、舟山大宗商品交易机构和宁波舟山港集团的战略合作,共建共享大宗商品期货交割仓库和储备基地,建设液体化工、铁矿石、有色金属、塑料、化纤原料、粮油等全国性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群,探索发展煤炭、天然气、钢铁等区域性大宗能源类商品交易市场群;加快推动政策同步,构建国际一流的仓储物流标准体系、信息报价体系和资金清算与仓单结算体系;加快完善大宗商品价格形成机制,增强价格指数在亚太乃至全球市场中的影响力。

第五,全力建设中国与中东欧合作的中心城市,力争成为中国与地中海国家、北欧国家合作的重要城市。在这一轮与欧洲城市的合作中,宁波已显著落后与其他副省级城市,要在一些应有而没有的领域和一些创新型领域迎头赶上。一是尽早开通“中欧班列”,特别是途径中东欧的班列。目前国内的副省级城市已全部开行“中欧班列”,大多数为始发站的“直通车”,且政治、经济和人文效益日益显现。二是争取每年有两次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重要交流活动落户宁波都市圈,包括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经贸论坛、文化交流论坛、市长论坛等,争取常态化,并吸引更多的海外城市、企业和专业人士参加。三是加快打通与欧洲各国的邮路,培育一批具有欧洲市场采购和销售成熟经验的电商企业,拓展跨境电商(欧洲)市场。四是加强与欧洲国家的国别合作,主动参与中法商务区可持续发展标准化合作、中英智慧城市标准化合作和中德两国正在谋划的一系列合作,鼓励各区县因地制宜建设国别产业园,鼓励本地龙头企业去欧洲建设海外宁波园。五是共同打造国际邮轮母港,或在舟山,争取成为欧洲邮轮在东亚的“首选”停靠点。六是共同开拓宁波直飞欧洲城市的空中航线。

第六,合作共建国际航运服务标准化基地。邀请国家标准委、海洋局、省海港委和相关部门和舟山市共同探索航运服务的标准化。一是推动港口企业服务标准化,提升港口企业内部规范化管理水平,提高港口企业对外服务质量,打造港口企业服务品牌。二是推动相关领域技术标准化,包括岸线开发的标准化、江海通航船舶建造和检验的标准化等。三是探索与国际接轨的海事仲裁制度和综合管理执法模式,共建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分支机构和海事仲裁专家团。四是实施国际船舶登记制度试点等。

第七,合作共建全球领先的绿色石化产业和绿色能源产业。深化宁波都市圈城市的产业转型合作,共建具有全球核心竞争力的万亿级产业,从三个方面重点突破。一是建设全国石化产业基地标杆。深化甬舟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合作,整合资源,做大储备规模;深化石化园区合作,优化提升宁波三大石化园区的产业结构,全面打造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积极参与舟山国际绿色石化园区建设;深化石化产业链合作,共同打造上下游一体、高附加值的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共同推进新技术研发。二是建设国际能源贸易基地。扩大甬舟国际能源贸易合作,支持民营企业、宁波舟山港与国际能源巨头合作,完善服务支撑;畅通能源运输海上渠道,完善辐射全球煤炭、LNG等输出基地,服务长江经济带的江海联运中转运输系统;加快光伏产业发展,借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快速输出光伏电站整体解决方案;加快特高压输配电装备制造业发展,列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重要支持项目。三是建设全球塑料城。创建甬台塑料产业(合作)协会,发起设立全国塑料产业联盟,探索推出塑料产品价格指数。

作者简介:

唐铮,男(1979.06),汉族,浙江宁波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港口物流、电子商务。

猜你喜欢

联动发展宁波
宁波第二激素厂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污水零直排,宁波已经动起来
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改革与创新
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与物流园区联动关系分析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策略研究
欠发达地区小麦种植基地与发达地区粮食专业批发市场O2O联动发展的研究
“两个走向”将为世界联动发展提供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