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媒体视角下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

2018-06-13杨明慧

科学与财富 2018年13期
关键词:公信力政府信息

摘 要:地方政府公信力在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分析了在新媒体时代下,地方政府公信力下降的原因并提出了地方政府提升公信力的若干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政府公信力;新媒体;地方政府

一、新媒体时代下的政府公信力

政府公信力涉及两个主体:一是开展行政活动的政府,二是对政府行政活动给予评判的社会公众。对政府公信力含义的研究基本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将公众作为主体,政府作为客体。包括两种主要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政府公信力是公众对政府行為的一种评价或认可,评价的对象主要包括政府信誉和形象。另一种观点认为政府公信力是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第二类是将政府作为主体,公众作为客体,也包含两种主要观点。一种认为政府公信力是政府赢得公众信任的一种能力和程度。另一种观点认为政府公信力是政府拥有的一种权威性资源。该观点认为公信力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无形的权威性资源,它的载体是非人格化的,具有公共性特点的公共机构。[1]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迅速普及,以微博、微信、论坛等为代表的新型网络媒体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我国已经步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是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立体化传播模式下的具有极强互动性的信息时代。由于我国政府传统上属于全能主义政府,在新媒体出现前,公共舆论和媒体处于政府控制之下,因此,媒体对于政府的监督功能十分有限。政府往往通过“引导”、“宣传”等手段来筛选“事实”、左右舆论导向。然而新媒体时代是一个“大众麦克风”的网络时代,政府已经很难垄断舆论话语权,公共舆论具有分散化、多元化的特点,每一位公民既是一个信息接收者也是一个信息发布者,信息的发布不再是传统由政府主导的单向模式,而是多中心的多向辐射的新型传播模式。[2]

新媒体的兴起催生了多元的信息渠道,增加了社会中不同主体间的信息互动和沟通,有效提升了信息的透明度;新媒体时代多元媒体主体相互独立、自由,产生多样化、独创性、相互竞争的信息。这些信息虽然真真假假、鱼龙混杂,但是不同主体发布的信息往往相互验证,从而使舆论在整体上更接近于事实本身。

新媒体的兴起给政府公信力建设提出了严峻考验,特别是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之后,尚无权威信息发布时,各种小道消息、虚假传言往往抢先填补了舆论的空白,导致公众和舆论对政府产生质疑,使得政府公信力遭受损害。主要表现在:市场经济格局下政府公信力流失严重;政府公信力层级递减的趋势明显;群众对县级以下政府工作满意度不高;对公务员队伍的评价低于对政府工作的评价。[3]

二、当前地方政府公信力下降的原因

(一)传统的官民对立理念的影响,造成官僚主义盛行。中国社会从历史上看有着深厚的官本位传统,官民二元社会结构根深蒂固。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基本上是官民对立的二元社会,官是统治者,民是被统治者,似乎顺理成章,不容置疑。这一思想影响到今天,造成官僚主义盛行。少数政府官员还存在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错误认识,干部和群众存在身份划分,不把公民作为平等主体看待,都导致部分政府官员的信用意识弱。

(二)法律缺位,政府工作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虽然法治国家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2008年5月1日正式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但是配套的法律制度却不完善,从文件到实践,信息公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淡薄,法律素养不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普遍存在,政府公信力亦受到削弱。

(三)缺乏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和政府问责机制。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权力的滥用。即使是民主制度下,人民通过社会契约把权力让渡给政府行使,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掌握权力的政府也可能利用人民授予的权力反过来损害人民的利益。要使政府始终维护和捍卫人民的利益,对人民讲实话,办实事,守信用而不是反过来愚弄人民,就必须有效地约束政府权力并能及时追究责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当前出现的诸多损害政府公信力的现象,归根结底,是因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不够,对政府或其官员的失信行为问责不力造成的。

(四)信息不公开、不透明,公开的信息不准确、不可信。新媒体时代下,公众掌握信息的渠道和能力逐渐增强,一些地方政府依然恪守陈旧,无视民众要求公开、透明的知情诉求,采取隐瞒甚至欺骗的手段,造成信息不公开不透明,公开的信息不准确不可信,从而导致政府公信力的流失。

三、新媒体视角下地方政府公信力重塑

在新媒体时代下,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流失不利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不利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不利用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因此,重塑地方政府的公信力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

(一)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府职能有三种,一是政治统治职能,二是社会管理职能,三是公共服务职能。前两者主要着眼于从上到下的管理、管制,后者则着眼于双方(政府和社会公众)平等基础上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行为。应该说,传统政府职能重心是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而现代政府职能的重心则是社会服务,即在市场失灵的公共领域由政府给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早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面临经济衰退,政府规模庞大效率低下,领导人不守信等问题,西方政府的公信力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于是西方国家掀起了改革政府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把民众视为顾客,构建政府信任的政策框架,提高了公民对政府的信任程度。[4]

政府要树立服务理念,由原来的控制者改变为服务者,由原来的官民对立改变为官民平等、官民合作,重视民众的合法期待和满意度评估,发挥好公共服务组织者、协调者和公共产品主要提供者的作用。这种服务型政府建设亦是地方政府不断提高自身能力、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必然结果。因此,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才能够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及文化精神生活的需要,从而赢得民众的信任与支持。

(二)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依法行政是对政府履行职能的一项基本要求,它强调政府部门必须依法取得与行使行政权力,并对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从根本上来说,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行政机关只有依法组建并行使权力才具有正当性。同时,依法行政的核心在于“依法治权”,坚持依法行政,行政权力的规范运行才有根本性的保障,才可能切实保障公民权利,从而获得公民的拥戴、信任和支持。地方政府要摒弃不信法律、以言代法、以情代法、以权代法的错误思想和有法不依,凭经验和关系办事的错误做法,自觉树立法治观念,运用法律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过程中切实提高各级机关的信用度和公信力。一方面,要按照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政府效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环节,真正做到还权于民。另一方面,政府要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步骤办事,各级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严格办事程序,公开办事事项,通过健全公开听证、公示等制度,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只有坚持依法行政,才能使人们坚定对法律、制度的信仰,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而这些都是政府公信力提升的根本前提。

(三)建立有效的政府问责机制,建设责任政府。建设责任政府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有效途径和中心环节,公共行政对公民负责是现代民主政治题中之义。如果能采取有效的措施使这一原则得以贯彻,即保证政府权力受到限制,政府的行为受到监督,政府的行为结果受到问责机制的制约,亦即确保政府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那么政府必然能取得公众的信任,政府公信力将会提高。政府要努力健全行政责任体系,特别是出现公共危机时,政府应当负责任地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果断、及时地回应公民要求,赢得人民的理解与信任。因此,建立有效的政府问责机制,建设责任政府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有效途徑和关键环节。

(四)政府要公开、透明、诚实守信,建设透明政府。要推进政务公开,积极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平台,加快对各部门权责的公开、办事细则的公开,结合不同岗位的职责分工,分门别类的做出具体的承诺。各级地方政府应当通过社会媒介,将行政执法依据、执法程序、审批条件、审批时间以及对违法执法行为的举报电话等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并对群众反映的重大问题,认真组织查处,并公开处理结果。同时完善网络媒体监管机制,控制虚假信息的传播和扩散,加强自身的危机应对能力、运用新媒体能力和网络信息传播能力,构建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体系,提升各级政府和党政干部的网络媒介素养和宣传沟通技巧,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的各种传播工具,积极掌握传播主导权,引导主流舆论走向,从而提升政府公信力。[5]

在新媒体时代,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能力不断加强,公众对地方政府提出更多、更新、更高的要求,公信力成为地方政府追求的关键内容和首要目标。地方政府公信力的重塑要靠各级地方政府坚持不懈地努力,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既要改善民生,也要扩大公众参与;既要宣传,也要沟通,还要重视政府公关,只有建设服务型、法治型、负责任、透明政府,才能不断提升受损的公信力。

参考文献:

[1] 武晓峰.近年来政府公信力研究综述[J].中国行政管理,2008(5):63

[2] 马得勇、孙梦欣.新媒体时代政府公信力的决定因素——透明性、回应性抑或公关技巧[J].公共管理学报,2014(1):106

[3] 方向新、杨盛海、刘艳文、李海兵.政府公信力现状评价与对策探析[J].湘潮(下半月),2009(12):323

[4] 邓引远.加强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0:22-23

[5] 陆丹.网络时代政府公信力的提升[J].电子政务,2012(4):69-73.

作者简介:

杨明慧(1989-),女,籍贯(精确到市):河南郑州,当前职务:科员,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猜你喜欢

公信力政府信息
新时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对策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订阅信息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内参影响力与媒体公信力
展会信息
香港红十字会公信力长盛不衰的原因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