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体育学院促进学生就业工作的措施
2018-06-13包健峰
包健峰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针对2017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压力异常巨大,任务紧迫艰巨,省政府明确要求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为使高校主体责任落实到位,促进毕业生在辽就业,挤出水分等问题,一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采取相关措施,确保了毕业生就业质量,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也在不断地提升。
一、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
2017年,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大就业经费投入与使用,并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努力营造关心、支持和帮助毕业生就业的良好氛围。为认真落实“一把手”抓就业主体责任,统筹全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年初,学校成立了由党委书记、院长任主任,副院长、副书记任副主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二级学院院长为成员的学生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学校和各学院(部)都分别建立了“学校领导包院系、院系领导包专业、教师包学生”的责任体系,并将“三包”体系落实到了具体责任人。同时积极推进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校相关考核评估体系,引导各学院(部)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形成毕业生就业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 高度重视精准就业服务
1.通过报告会、互联网等多种方式宣传振兴东北、振兴辽宁的发展战略。深入挖掘宣传在辽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典型,招生就业处遴选了一批就业创业优秀典型,并举办了首场宣讲报告会;向各学院(部)印发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咨询手册,并通过就业群、就业信息网、招就处微信平台等多种形式宣传就业创业相关政策,向毕业生推送就业信息、就业政策等1000余条;各学院也将学生干部组织起来专门成立了就业信息组,以微信群、QQ群、互聯网、主题班会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在辽就业优惠政策,确保将政策宣传到每一名毕业生,增加毕业生在辽就业机会。
2.积极举办校园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一年中,学校及各学院(部)共举办大中型毕业生校园招聘会7场,小型及专场招聘会30余场,在辽就业专场招聘会23场,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 6000 余个。
3.认真做好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的服务工作,开展“一对一帮扶”、“多对一帮扶”服务,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学校优先为贫困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加强心理辅导、提供公益性岗位等,帮助他们充分就业。学校今年毕业生中有76人属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约占毕业生总数的3.5%,目前已实现100%就业。
4.建立“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各学院(部)根据专业特点积极利用体育产业校企联盟优势与联盟内企业对接;发挥原有实习实训基地的作用建立“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发挥优秀校友的作用积极拓展就业渠道,今年共在省内设立就业基地172个。
5.与企业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定制班”等,针对学生的情况制定职业规划,使学生提前接受就业培训、掌握工作技能。截止到目前,学校有200余名学生与8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协议。
6.积极组织毕业生参加直招士官、预征入伍报名工作。通过多种网络手段,宣传大学生应征入伍,享受哪些国家优惠政策。在校园醒目位置悬挂宣传标语,并主动与地方兵役部门及时沟通联系,确保征兵工作顺利完成。今年学校37名学生应征入伍。
7.为了提升毕业生的考研成功率,有些学院还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举办考研促就业交流会、考研加强班等,交流考研的复习经验和读研学习体会,激发学生上进心,以此提升学校的考研成功率。今年学校有119名本科毕业生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占全部毕业生人数的5.52%。
三、细化完善就业帮扶体系
学校积极宣传落实国家和省政府对困难毕业生推出的一系列政策和文件精神,实施精细化的帮扶工作。为随时了解掌握毕业生就业状况,为全校2154名2017届毕业生建立了就业台账;为597名2017届离校未就业和灵活就业中不稳定的毕业生建档立卡,并对2017届离校未就业和灵活就业中不稳定的毕业生实行”召回”。学校通过举办专场招聘会、专业教师指导、建立实习就业基地、提供科研助理岗位、设立学校公益性岗位、“一对一”帮扶等措施提供与之相适应的就业岗位;校公益性岗位为6名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就业帮扶,学校免费安排住宿,根据实际工作量提供每月1000-2000元不等的工资(目前已有4名公益性岗位毕业生通过“一对一”帮扶找到工作);有就业创业意向但不能被“召回”到学校的毕业生,学校通过网络平台实名培训、挖掘当地用人单位等多途径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截止11月30日,共“召回”2017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175名,有64名目前已实现就业。
四、加强就业工作队伍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就业工作队伍建设,通过系统培训建设一支能力强、业务精、讲奉献的就业创业工作队伍。学校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累计派出20余人次参加就业指导培训,组织校内集中学习培训,参训老师通过专题学习就业政策法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创业教育等业务,提升了就业工作水平。
五、扎实开展创新创业工作
学校把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作为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推行基于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创新业教育专门课程,组织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模拟等实践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2017年,学校共举办创业讲座、创业者沙龙、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实地考察等活动10余次,为有创业意愿的在校大学生提供全面扶持。与此同时,学校在沈阳五洲城创建了1500平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与和平区全民健身中心沟通拟建立孵化基地,并于今年整合办公用房等资源建设校内孵化基地,已经在校内建立孵化基地500余平方米,有部分孵化项目进驻。
六、积极开展科研项目促就业工作
学校结合实际和专业特点,出台了3个科研项目促就业的相关管理办法,要求适合学生参加的科研项目,不得少于3名以上的在校应届毕业生参与。今年我们共为98名学生(2017届17名,2018届81名)提供了助研岗位。有的二级学院还专门组建了科创部,负责本院学生的创新创业的培训、项目申报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