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戏曲快餐”的利与弊
2018-06-13张维学
张维学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快餐”与“文化快餐”应运而生,体现了快捷化、通俗化的优势,但是与“正餐”相比也显露出缺乏内涵的弊端。“戏曲快餐”是“文化快餐”的一种,具有“文化快餐”的共同特点,对于戏曲的普及推广和发展传承优势与弊端共存。“快餐”之后仍需营养更丰富、更均衡的“正餐”和“大餐”。
【关键词】快餐;文化快餐;戏曲快餐;快捷化;大众化;普及推广;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2-0030-02
除夕刚过,春晚又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之一。今年春晚戏曲类节目《盛世梨园美》依然采用了“戏曲联唱”的形式。多个曲种、多个唱段相继登场,老中青三代演员齐聚一堂,气氛热烈而祥和。不仅是春晚,近年来,“戏曲联唱”的形式被各种晚会普遍采用。笔者认为,可以把这种形式称为戏曲的“快餐式消费”,简称“戏曲快餐”。本文主要探讨“戏曲快餐”对促进戏曲的普及推广和发展传承的利与弊。
一、“快餐”与“文化快餐”的利与弊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程度越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快。“快餐”和“文化快餐”应运而生,逐渐成为了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
快餐越来越受到国人青睐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快”,快餐店可以快速制作和提供食物,顾客到店随点随吃,等待时间很短;而且大多数快餐店提供外带或外卖,人们只消用电脑或手机点一下,就可以享受“闭门家中坐,饭已到门口”的幸福了,等餐的时间可以省略,无论工作或学习都不受影响。快捷性、通俗性是快餐适应现代社会的显著优势。
快餐虽然以“快”制胜,但本质依然是“餐”。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饭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快餐制作快捷和低成本隐含了诸多问题,如高蛋白、高油脂、高盐、高糖、低纤维,以及加入大量食用调味剂等,导致了“快餐综合症”的出现,甚至经常会在新闻报导中看到年轻人由于长期食用快餐影响健康,患上各种疾病危及生命的案例。可见,吃快餐一定要适可而止。
“文化快餐”,是我國近几年才出现的新名词,所谓“快餐文化”或“文化快餐”,是一种以“快餐”形式对“文化”的消费。“文化快餐”呈现出通俗小说、通俗影视剧、通俗歌曲、流行音乐、动漫、绘本等多种面貌,因为更通俗、更轻松,能够快速满足男女老少各个层次消费者的需求,丰富了国人的生活,对于文化的推广和普及也大有益处。然而与快餐一样,快速填饱肚子以后,是否还禁得起咀嚼和品味呢?作为学生,都有这样的经历,老师布置阅读名著的时候,大都会叮嘱一句不要读缩写本。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缩写本不能很好地体现原著从思想内涵到艺术特色的魅力。毋庸赘述,“文化快餐”在快捷化、大众化优势的背后,也存在内涵方面的弊端。
二、“戏曲快餐”的利与弊
“戏曲快餐”是“文化快餐”的一种,具有“文化快餐”的共同特点,对于戏曲的普及推广和发展传承也是优势与弊端共存的。
相对于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来说,戏曲却是“慢”的,所以人们普遍认为这是戏曲陷入困境的致命弱点。完整欣赏一出戏一般需要两三个小时,很多人认为耗时太长,因此通常选择观看折子戏。戏曲更使人无法接受的是程式化的表演和剧情的慢节奏,看着让人着急。而“快餐式”消费的“快”,恰恰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演出时汇集的是段落,每一段的时间都很短,段与段之间衔接紧凑,有效避免了程式化表演等比较耗时的部分。而且所选段落大都是脍炙人口的精彩段落,又由名家演绎,再加上华美的行头等,短时间内从视、听上给观众巨大的冲击,使人领略到戏曲的魅力。
笔者认为,影响戏曲传承和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戏曲太难懂了,尤其是对于年轻人。看一出戏耗时长,可是观看一部电影也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却没有影响人们的观影热情。电影要么情节紧张激烈,要么唯美清新,总之能使观众获得愉悦。戏曲就不一样了,看不懂自然就看不下去。下面就以笔者最熟悉的京剧为例谈一谈。
京剧最基本的“唱念做打”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四大难题。首先,唱、念无法听懂,直接影响对剧情的理解,如果是看戏曲电影或实况录像,还可以依靠字幕,但是两三个小时不停地看字幕,也太累了。其次,做、打等表演难以看懂,例如,京剧《三岔口》,戏迷看后会觉得酣畅淋漓,而刚刚接触的观众根本不知道舞台上演员一举手、一投足是在干什么。还有脸谱、行头等也蕴含深意,再加上传统曲目富含典故,历史知识缺失也影响对剧情的理解。对于很多人来说,看戏那可真是一头雾水啊!也难怪大多数人望而却步,或是浅尝辄止了。而戏曲联唱在曲段的选择上比较讲究,一般会涉及多个行当、精选曲目,经常会展示一些绝活,更重要的是,演出前主持人会对表演的内容和演员情况作简单介绍,也可以在演出时用字幕形式进行介绍,这是整出曲目或折子戏演出不可能做到的。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普及相关知识,使观众在了解的基础上去听去看。看戏“懂”是基础,然后才有可能去欣赏,慢慢产生兴趣。笔者和笔者的同学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听了一段戏后觉得真好,不过瘾,于是找来全本听一遍,不懂的再查查资料、交流交流,越来越觉得有意思。
综上所述,“戏曲快餐”快捷化、通俗化的特点可以激发人们对戏曲产生兴趣,对戏曲的推广和普及是有利的。然后呢?记得小学的时候,我们曾经有一门课—京剧,那时很多同学对京剧产生了兴趣,还有的同学参加了学校的京剧团,笔者也是那时喜欢上京剧的。可是时过境迁,现在还有几个人依然保持了对京剧的兴趣呢?现代社会各种文化层出不穷,在不经意间就会转移人们的兴趣。让兴趣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爱好,“快餐”显然不能持续提供养分,吃多了甚至会起反作用。
与“快餐”相比,“正餐”虽然制作和食用都比较复杂、耗时,然而能够讲究“色、香、味、意、形、养”,营养丰富均衡。记得天津京剧协会、天津戏曲研究所名誉所长刘连群先生在七彩戏曲频道谈京剧花脸行当时,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他的太祖母虽然不喜欢花脸这个行当,可是偏偏喜欢大师金少山演的《牧虎关》,因为从剧情到表演通俗易懂且风趣幽默。后来笔者特意找到了金派传人王玉田老先生演唱的《牧虎关》,过了把瘾。更别说京剧中如《玉堂春》这样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无一不欢喜的曲目。京剧从内容到形式丰富多彩,雅俗共赏,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它。
“戏曲快餐”对促进戏曲传承和发展的局限性,需要“戏曲正餐”来弥补,二者如果能相辅相成,才是最理想的。但是,目前对京剧有兴趣的人,一般要面对三难。
一是看京剧难。记得汪曾祺先生在《应该争取有思想的年轻一代——关于戏曲问题的冥想》一文中谈到过“戏曲的观众需要更新”“戏曲需要青年观众”,因此“首先应该多演现代戏”“历史剧的作用不可忽视”。[1]现在想看电影话剧很容易,可是想看京剧就不一样了,尤其是缺少新戏可看。
二是了解京剧难。尽管中央电视台有戏曲频道,然而想系统了解京剧,还是缺少渠道。
三是学京剧难。笔者对京剧产生兴趣后,希望能系统学习一下,家长也很支持,可是我们发现,音乐、美术各类兴趣班应有尽有,就是戏曲类兴趣班一个也找不到。没办法,笔者只能跟着录音学习,庆幸的是坚持了下来,直到上高中后,遇到了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创办了金松曲艺社,并且为全年级演出了一次《空城计》,才真正感到走近了京剧。
“戏曲快餐”之后,更期待“戏曲正餐”,甚至是“戏曲大餐”。
参考文献:
[1]汪曾祺.人间有戏[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