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思考

2018-06-13吴玉雪

商情 2018年17期
关键词:全域旅游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吴玉雪

【摘要】全域旅游是新时期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指引理念,如何在全域旅游理念指引下探寻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包括两大方面的含义,一是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乡村旅游目的地、即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整理全域旅游、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现状、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体系。

【关键词】全域旅游 乡村旅游 可持续发展

一、全域旅游概念

为满足游客多方面、多层次的体验需求,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各行各业积极融入、各个部门齐抓共管、当地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当地的全部吸引物要素,为游客提供全方位、多时空、全过程的体验产品。这种居民、部门和企业共同参与的旅游发展模式即为“全域旅游”。

二、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

我国对乡村旅游发展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属于发展起步比较晚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突飞猛进、乡村旅游成为人们、特别是城市居民的旅游。首先。乡村旅游发展前景大好。但不容忽视的是。在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只顾眼前利益、破坏环境、破坏文物、文化缺失、社会参与不足等负面影响.使得众多学者都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上。张玲认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回归与和谐生态;王成志认为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建设,坚持产业化、多元化发展,以实现我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化发展;马彦琳则提出贵州的管理和经营模式,指出应将乡村旅游融入当地的自然、人文、社会、生态环境,从而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左晓斯从研究社会构建的角度分析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出路;尤海涛则提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乡村性。乡村文化和乡村经济是根本和保障。总之。这些学者虽处的地域不同,分析问题的视角和方法不同,但是他们的观点中都强调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保持乡村性、保护本土文化,不能脱离当地的人、财、物等,殊途同归,宗旨相同。

三、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发展生态友好型乡村旅游。加强乡村旅游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旅游是指能够促进自然与人类和谐发展的生态友好的旅游。乡村旅游的发展在满足人类需要的同时,必须强调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不用生态环境的恶化换取短期的经济效益,为区域间的协调发展、为代际间的公平享有。合理开发利用乡村旅游资源,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是最为可取的。根据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原则,乡村旅游发展与生态系统的演化进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资源维护需要协调一致。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则要求乡村旅游能取得经济效益、资源能得到有效管理,以便造福于子孙后代,效益的取得应以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有效管理为前提。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保持乡村遗产的地方性和真实性,避免过度的商业开发。乡村旅游赖以存在的最大吸引力是乡村遗产的地方性,而乡村遗产的地方性容易受到乡村旅游活动的负面影响,维护乡村遗产的真实性与商业化旅游开发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它需要在乡村社区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下来妥善解决。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维持当地居民、社区、旅游者和环境之间的平衡。为了实现这种目标,经营者应该充分认识旅游产生的各种影响,運用旅游承载量管理手段缩小旅游的负面影响,支持社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促进社区居民的就业,尊重社区环境和文化的地方特色。

四、依托全域旅游大背景开创乡村旅游体系化发展新篇章

(一)科学规划乡村旅游新发展体系

首先,科学的规划体系要打破乡村旅游的区域限制。传统的乡村旅游局,游客被局限在当地的景区内。殊不知乡村风貌、当地风俗和产业资源等都是非常珍贵和最具有竞争力的旅游资源。全域旅游时代已经到来,原有的景点与乡村分开来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未来的旅游发展。当前,乡村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围绕全域旅游的思维重新进行规划。规划的着眼点应将整个乡村作为一个综合的旅游体系进行开发,总体布局和谋划;其次,乡村旅游规划要尊重当地特色。所谓尊重是指要保持乡村风土人情原貌、保护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生态环境,重视当地手下艺的传承和视频记录。在此基础上,把这些乡村特有的资源开发成吸引游客的旅游产品;最后,乡村旅游发展切忌规范化和模式化。每个乡村都有其与众不同之处,这也正是要保护的重点。不能随意改造乡村风貌,更不能刻意营造某种氛围,应该顺其自然,追求原汁原味。

(二)构建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体系

在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走向产业化发展道路势在必行。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要用全域化的思维来促进乡村旅游产业互动,开创乡村旅游综合发展的大格局。首先,统筹空间系统。要转变以往各个景区单打独斗的局面,科学规划各个旅游景区、度假区、特色小镇、休闲区等,统一管理各功能区,避免各自为政;其次,促进乡村传统农业、丁业和旅游业更好地融合。以旅游业带动农业和丁业共同发展。合理布局乡村产业。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使其适应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最后。旅游业要发挥带头作用,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乡村旅游资源来源于乡村,旅游业在快速发展、获得不菲的经济效益时,更要回馈当地居民。旅游业应通过特色农业产品项目,培育新型农民,使他们掌握新技术、新理念,从单纯靠农业生产生活到农副一起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文等.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社会与经济效益、问题及对策[N].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03).

[2]黄蔚艳.乡村旅游市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J].生态经济,2007,(01).

[3]张集良,邬秋艳.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子研究——以长乐村、宏村、三山岛为例[J]旅游论坛,2009,(06).

[4]何玮,基于环境保护理念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N].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0).

[5]自然.全域旅游视角下承德币乡村旅搏发展路径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07).

猜你喜欢

全域旅游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全域旅游产业集群背景下的旅游专业群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