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018-06-12刘晓凤
【摘要】在最新頒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首先论述了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其次分析了英语阅读教学阶段的划分,即,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最后具体提出如何在高中英语不同阅读阶段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核心素养;培养
【作者简介】刘晓凤(1994- ),女,陕西省宝鸡市宝鸡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学科教学。
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就开始进行素质教育探索。时至今日,素质教育已经硕果累累,但是由于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新时代对人才新的需求以及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趋势的推动,我国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培养的学生身上没有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也为了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教育竞争力,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其根据中国学生发展现状提出的核心素养涵盖了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鉴于我国教育教学以分科教学为主,为了培养高中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我国于2018年正式颁布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
一、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本文主要从基本内涵、主要内容以及具体特征三个方面简单介绍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1.基本内涵。基于核心素养,新课标中对于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有着明确的定义“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渐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回答了高中英语教学要怎么培养学生,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的问题。套用怀特海的名言理解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就是“教给学生的应该是把他们在高中英语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都忘掉后剩下的那部分东西,也就是学科核心素养,即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主要内容。已颁布的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主要内容。
(1)语言能力。高中英语涉及的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看,即学生不仅能通过听、读和看输入语言,而且能以说、写、看的方式输出语言。对于“看”这一语言能力要素,新课标并没有做过多阐释。本文认为“看”在学生输入语言时可理解为观察、判断;在他们语言输出阶段可视为思考或者视野。
(2)文化意识。文化意识主要指高中学生在英语学习后,不仅能在认同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理解外国文化,并且能够树立跨文化意识。
(3)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是指学生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和掌握不同于已有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从而培养他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习能力。学习能力着重于强调学生运用学习策略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的能力。
3.具体特征。
(1)以教师为主导,促进学生发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充实学生语言体验的同时,应该多给他们提供展示语言能力的机会;透过课本向学生渗透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利用课堂活动激发学生思维,借助课本内容创新学生思维;适当教授学生学习策略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以语篇为载体,重视活动设计。语篇是高中英语课堂中连接教师和学生的媒介。因而,教师语篇利用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应从语篇出发,多设置一些带有探究性,思考性和情境性的活动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3)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高中英语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允许并且尊重学生把已有的经验、个人情感、希望、兴趣和需要带进课堂,并且要鼓励他们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表达、保留自己的判断、选择和构建,同时也要支持他们在探索中寻找证据以支撑自己的观点,以便他们独立个性的养成。
二、英语阅读教学阶段划分
朗读和默读是英语课堂阅读练习的两种常见形式,但是它们的功能不尽相同。日常谈及的英语阅读教学和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主要指的是默读。默读属于一种个体活动,侧重于个体通过阅读获取信息,而朗读作为一种课堂活动一般被置于阅读后。以学生默读为主要方式的课堂英语阅读教学基于帮助学生发展阅读策略、提高阅读能力和提升语言能力的目的,把教学过程分为三个主要阶段: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
1.阅读前( pre-reading)。阅读前具体指在一堂阅读课中从课堂导入结束到语篇精读开始的中间过程。Harmer把阅读前的这一过程称之为导入(lead-in),即教师通过设置预测、背景、略读和浏览等活动引导学生猜测语篇话题以及把握文章结构从而达到辅助阅读的作用。
2.阅读中( while-reading)。阅读中主要指在课堂上学生从开始精读、理解阅读到完成阅读的这一过程。传统的阅读教学围绕语篇以单项选择、判断正误、翻译和释义为主要方式,侧重于测试学生阅读后的结果。不同于传统英语阅读教学,王蔷(2006)认为阅读教学应集中于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过程。强调学生在语篇阅读过程中学习能力的发展。
3.阅读后(post-reading)。阅读后指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语篇阅读后,在课堂上以及课后心理发展的过程。这一阶段是学生阅读后的语言产出阶段,侧重于学生内隐性知识的发展。所以,教师要基于学生在英语阅读课堂中的所读、所知、所学及所感,给学生适当的机会让他们去说、去写、去思、去行。
三、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紧紧抓住阅读前、阅读中以及阅读后三个阶段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阅读前,教师引导学生预测、感知语篇大意以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教师指导学生略读、浏览语篇主干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阅读时,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获取语篇内容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阅读后教师协同学生一起分析、思辨语篇主旨,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跨文化意识。
1.Pre-reading。阅读前包括两个阶段:“未读阶段”和“浅阅读阶段”。“未读阶段”应置于“浅阅读阶段”之前,前者为后者的开展做铺垫。
(1)未读阶段。
目的:课堂上,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知识,通过引导帮助学生预测、感知语篇大意以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
活动:predicting、setting the scene
此阅读阶段以预测和设置背景为主。教师可以以语篇题目、关键词、语篇插图以及语篇后附的相关习题为引子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鼓励他们大胆猜测语篇话题;设置背景主要是教师基于语篇主旨,抛给学生一个与此相关的话题,让学生在讨论、思考中明晰语篇核心。
要求:
a.教师的引导要基于语篇内容、围绕语篇主旨,而且引导不宜太过于繁琐,让学生无从下手
b.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
c.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师要尊重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d.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要以鼓励和赞扬为主以维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浅阅读阶段。
目的:教師安排学生在略读、浏览语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构建语篇框架,以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语言能力。
活动:skimming、scanning
略读也称快读,以抓住语篇要点为主,教师可以通过全班参与、小组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清楚语篇段落的多少及每段的中心句等;浏览侧重于语篇的细节信息,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表格或者条件匹配的题型让学生自己动手在语篇中寻找相关的人物、时间、地点、数字等信息从而了解语篇大致内容。
要求:
a.教师设置的课堂任务难易度要适中,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
b.课堂活动的安排要合理,应侧重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不能单纯的为了完成课堂活动而去完成课堂活动
c.以语篇为载体,根据学生已有的语言知识全面调动学生的语言技能
d.教师要利用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的听、读和看,同时,也要给学生提供语言输出的平台,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去说、去写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2.While-reading。
目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细读、精读语篇以获取、掌握语篇内容,同时阅读任务的完成也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活动:pair work、group work、individual study
个人学习侧重于学生个体在语篇阅读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构建对语篇的理解和认知;小组合作主要是基于“最近发展区”和“信息沟”理论,学生通过彼此间的沟通进一步加深对语篇的熟识和理解程度。
要求:
a.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教师要努力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
b.教师扮演评价者的角色,着重于学生在阅读中的表现,并且尽量少参与或者不参与此阶段阅读活动,同时安排适量的学习任务,促使学生动用已有的学习策略
c.阅读前教师可以教授给学生一些阅读学习策略
d.教师要灵活运用教育机智,尽量减少小组活动学习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3.Post-reading。
目的:教师基于学生在课堂上的所读、所做设置一些开放性习题并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所感,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活动:reading、open questions、discussion、retelling、writing
此阶段的读不同于阅读前和阅读中的读,这里的“读”指朗读,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再读的过程中再次同他人分享信息以加深语篇理解;复述和写作不仅能够锻炼学生说和写的语言能力,而且在说和写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融入自己的思考也能加深文化理解;讨论主要是在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和他人沟通来进一步挖掘语篇思想,增强文化认同感;开放性问题的设置主要是指教师通过从不同方面引导、刺激学生的情感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认知、态度以及行为取向。
要求:
a.教师要多给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
b.教师要通过语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引导他们正确对待不同中外文化,树立跨文化意识
c.教师合理设置阅读后的活动,在巩固外显性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内隐性知识的发展
d.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注意涉及学生的文化意识需求
四、结语
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科核心素养是我国教育界目前大力倡导的学生在学科学习后应具备的品格和能力,本文在结合前者与后者的基础上,从阅读目的、活动设置以及要求三个方面对不同阅读阶段高中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期对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Harmer,J.(1983).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London: Longman.
[2]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用日期2017-01-09].
[3]刘林峰.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下的有效阅读教学[J].英语教师, 2016,(24):54-56.
[4]彭冬萍,曾索林.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含义及教育价值[J].科教文汇,2017:40-42.
[5]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85-205.
[6]《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人民网[引用日期2017-01-04].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