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教学课前演示与训练的探索与效果

2018-06-12梁晶晶

校园英语·中旬 2018年4期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英语课堂不再只是“教师灌,学生听”,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上的主人。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大部分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口头表达能力较差,部分学生对学习英语缺乏兴趣,甚至还有畏难情绪。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从2014年起实行的“课前演示与训练”的探索,坚持每节课前约五分钟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英语内容的演示和听说读写训练,在此基础上,每学期在开展1次到2次的专项活动课,实践证明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课前演示;听说读写训练;增强学习主动性;效果良好

【作者简介】梁晶晶,顺德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

课前演示与训练,指的是上本节课内容前用五至六分钟,指导和组织学生直接参与有关英语内容的演示和听说读写的训练。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一节课的开始,学生的兴奋点有时还停留在课外的活动中。能否把学生由“课外”引到“课内”,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因此科学地组织好课前几分钟,利用学生的无意识注意并调动他们的有意注意,便成了整节课的关键。课前五、六分钟虽然时间不长,但如果能充分利用,内容就可以很精彩,形式也可以很活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效果就会很好。

一、趣味性、多样性的内容

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英语知识水平和素养的不同,不同年级的学生训练的内容必有所不同。总的来说,在这一点上遵循的是以学生的兴趣和英语实际水平出发,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具体内容列表如下:

二、生动活泼的实施形式

1. Song singing & gap filling(唱歌曲,填歌詞)。按照学号轮流的方式,高一的同学每次通过自己制作的PPT向其他同学介绍一首自己最喜欢的英文歌曲,歌词要求以简单为主,曲风要舒服自然,不能太疯狂,更不能充斥消极或低趣味。在PPT展示的第一页将这首歌的作者和创作背景用一两句英语复述出来,第二页开始将展示部分歌词,当中如有新单词要着重地在PPT上标出,有能力的同学甚至可以进行带读并做解释。最后环节为播放或者哼唱这部分歌词,并要求其他同学在歌词空缺的部分填上正确的单词。

2. Dubbing voice & sharing feeling(趣配音,说感想)。经过了一年的锻炼和学习,步入高二的同学都对学校生活非常熟悉,各方面都渐入佳境,同学间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同学们可以自由组成不超于三人的小组,以视频的方式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一段配音材料,视频长度不能超于三分钟,可以预先录好也可以现场表演。配音材料的选取可中文可英文,但必须是正面、积极、向上,杜绝一切不良影响。能力较高的同学甚至可以利用一切视频剪辑软件,创新地把原视频的字幕变成自己设想的台词,把这个作品变成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创作。在视频展示之前,如材料中有新单词,要在课前先在黑板上写出来,并带读作解释。视频展示完毕后,要有一位代表发表感想,可从角色出发或者故事内容或者配音感受出发,简洁地用不少于五个英语句子准确地表达出来。

3. Culture introduction& giveaway (听外文化介绍,得奖

品 )。高三的同学掌握的知识面较广,且思维也变得活跃,自然我的要求就更高了,但考虑到他们的复习时间紧张,考试负担重,我将这个活动的开展布置在高三的第一学期完成,而且也是以小组的形式来展示,但人员可以扩展到五位同学。在学期初,我便将30个英美文化知识供他们选择,每组只能选择1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通过PPT的形式展示出来。在展示的PPT中,他们必须明确指出各成员的主要任务,并由一名代表作英语演说。他们可以通过查找书籍或者网络找出相关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总时长为3分钟左右。因为时间有限,所以他们可以就这个话题的某一点进行阐述即可,例如万圣节的一个习俗“Trick or treat”

(不给糖就捣乱)。新单词也要照旧在PPT上着重标出,并带读作解释。在最后的2分钟内就刚才所讲的内容提出1-2个问题,其他同学若答对则可得到本小组准备的小礼物。

三、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注重演示前辅导,确保活动顺利完成。开学初,我便将“课前五分钟演示”活动的具体要求在全班公布,务求每人都有事可做。但真正上台展示必须要预留至少一个月的时间让同学们做好充分准备。在这一个月的时间内,作为活动的策划者,要想最终实现活动目的,达到预期效果,最主要的要完成以下几项演示前辅导工作:

(1)歌曲的筛选,将过于喧闹或者涉及“黄赌毒”等负面能量的歌曲去掉。如果歌曲没问题,但出现重复,便要求另选一首。

(2)视频的筛选,将视频长度过长或者涉及“青少年不宜”的视频去掉。如果视频没问题但重复了,另选一则。

(3)外文化内容的修改,将内容描述不当、翻译不全面的部分作修改,同时将所有的语法错误圈出来,和学生一起探讨。

(4)PPT设计修改,将图片过多、文字资料过少、画面混乱的PPT作修改,同时要求学生在上台前要先预演一次,并及时给出点评。

2.注重演示后评价机制,注重激励性语言。我的要求是每一位上台演示的同学都必须尽量用英语表达(允许一或两处用中

文),态度要自然大方,声音响亮,表达清楚,语言流畅,发音要基本准确。但总会有部分同学上台后表演不自然,语言吞吞吐吐,声音低如蚊虫,不尽人意。所以演示完毕后,我都会用几分钟的时间着重从语音、语调、表演等几方面点评同学们的表现,但以鼓励、表扬为主,坚持正面引导,客观提出问题和建议。

除了老师的点评外,注入评价机制,把这项“课前五分钟演示”列入平时作业成绩当中也尤其必要。每次演示前,随机抽取5名同学,按照评分细则打出合理的分数,并结合老师的分数,把最高分、最低分去掉,算出平均分为他们这项作业的分数,占平时成绩的30%。如Song singing & gap filling(唱歌曲,填歌词)的评分细则列表如下:

最后,笔者觉得必须强调学生进行检验的重要性,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虽然对学生每天的发言都有及时的评价,或表扬或指出不足,但是进行检验仍然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重视,也可以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在每个展示阶段结束后,依次举行一次班级唱歌比赛、配音大赛或者单词大赛;也可以参考一轮过后,根据评分表中所显示的最终得分而进行颁奖。这样设计的“课前五分钟演示”英语活动不但改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不良习惯,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在整个英语学习和学校生活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意义。

四、良好的效果

1.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培养。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学会独立地获取信息和资料,并能加以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从而扩展知识,开阔视野。”学生在准备歌曲、视频和话题材料的时候,都会面对众多繁杂的资料,他们必须要学会自行筛选,并加以消化、整理,总结,才能最终呈现一份“课前几分钟演示”。学生这方面能力得到了培养,势必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新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课前演示”恰恰为该要求提供了机会。无论是在“Dubbing voice

(趣配音)”,还是在“Foreign culture introduction(外文化介

绍)”,都必须要通过小组组员的合作才能完成,而且最后的评价也是按组别进行的。有一个小组在讲到English High tea(英式下午茶)时,为了更清楚地呈现英式下午茶的喝茶礼仪,除了讲演的同学和收集资料的同学外,还有两名组员分别作正确和错误的亲身示范,他们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形象具体的展示出来,令人印象深刻,获得全班一致好评。

2.听说能力得到锻炼。课前五分钟演示增加了学生用英语交流和练习的时间,学生的听力技巧得到了锻炼,口语表达能力也会相应得到提高。例如在“Song listening & gap filling”唱歌曲、填歌词活动中,演示者必须在展示前反复听某一首歌并不断纠正自己的发音,才保证不会在台上出错。而作为观众的其他同学则通过歌曲欣赏和填单词活动收获了新单词之余,还得到了一次听力训练。又如在“Dubbing voice & sharing feeling”趣配音,说感想的活动中,演示者除了要展示自己的配音外,还需要当众至少用五个英语句子表达感受。虽然这要求不算高,但对广大中职学生来说,还是有点挑战的。通过长期的听力和口语实践,学生的胆量变大了,自信心也得到加强,也更愿意开口说英语了。

3.阅读、写作能力得到提高。为了准备配音的材料和外文化话题的介绍,学生必须要广泛观看各类英语视频片段,阅读各类英语材料。而且因为他们所掌握的词汇量有限,他们必须要借助字典、课外书等一切辅助资料。笔者所教班级征订的《缺失的英文课—英美文化趣闻》以及一些知名的英语网站成了学生的首选。这样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所促进。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演示,学生有时必须对所选文章进行改写,甚至自己得编写演讲稿并且设置相关问题。这一过程,无疑加强了学生的写作训练,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课前五分钟展示”不仅促进了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双向提升”,還活跃了课堂气氛,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4.背诵记忆能力得到加强。展示者要想说得好,分数高,就必须认真做好前期的所有准备。除了PPT上的少部分文字,我要求学生必须脱稿展示,而且必须要在规定的时间里按要求完成,这无疑增加了不少难度。这就迫使学生不得不强化背诵记忆能力,不知不觉中,学生的背诵能力在逐步提高,而且也能将平时课文中的精彩段落背熟悉,很好地巩固有关知识。

综上所述,“课前演示与训练”,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训练方法。它对于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听力理解能力和英文写作能力以及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一首美妙的乐曲,总少不了优美动人的前奏。课前五分钟,充分开发利用,巧妙创意,有效训练,就犹如奏响了课堂教学主题曲的前奏。它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促进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还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在亢奋的最佳状态下进入学习,同时这也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及口语水平的有效途径。“课前几分钟演示” 是一块无尽的宝藏,只要我们合理地开发利用,就可以发掘丰富的知识财富来为我们所用,小小“课前五分钟演示” 即可成为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的大舞台。

参考文献:

[1]林海.高中新课程理念下英语有效性教学策略探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1.2.

[2]郑玉琼.论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2.7.

[3]朱玉侠.探究新课程下的教学过程[J].学苑教育,2012.12.

[4]高岭.英语“课前五分钟说话训练”浅谈[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2004.6,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