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班主任如何通过德育教育培养人才
2018-06-12曾新红
曾新红
【内容摘要】良好的思想品德、高尚的道德修养是一名优秀学生的必备素质,更是判定一名学生是否合格的重要基础要求。所以对学生们进行德育素养的培养,是人民教师所不可推卸的重要任务和义务,更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步骤。而在新时代的不断推进中,老师对学生们进行德育教育更是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要求。
【关键词】德育 人才 班主任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重要领导人物,充当着学生们的主心骨和领航者的身份。由于时代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物质诱惑和精神诱惑充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不断考验着我们心理能力和自控能力。而对于不经世故、毛羽未丰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还未成熟,对事物的善恶不能进行正确客观合理的判定。所以班主任就需要挑起对学生们进行德育教育的大梁,以培养学生们的德育思维。
一、通过故事、电影等艺术教学形式对学生们进行德育教育
由于学生们这个年龄阶段独立意识开始萌发,叛逆思维开始显现,所以在班主任对学生们进行德育教育时,学生们可能会出现“左进右出”的情况,完全不把老师的话放在心上。作为执教二十多年的资深教师,我时常会遇到这种情况。这种情况下,老师如果对学生仍然采用口头教导的教育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们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产生厌学、厌课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就需要转变自己的德育教育方式,采用让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学生们进行德育培养,比如:讲关于德育教育的故事、看关于德育教育的电影、听关于德育教育的歌曲。例如老师在对学生们诚实守信的思想品质进行培养和教育时,可以给学生讲一个这样的故事:有一天,曾子的夫人要出门去买东西,曾子的孩子也吵着闹着要去,其夫人就对孩子说:“如果你不跟着我去的话,我回来就杀猪给你吃”,孩子一听,就不哭闹了。等夫人买完东西回来后,就看到曾子正准备杀猪,她赶紧上前阻止说:“我是哄他的,你怎么真的杀猪啊”,听了这话后,曾子说:“如果你这次骗了孩子的话,他以后就不会再相信你了”说完,就把猪杀了。而老师在对学生们乐于助人的思想品质进行教育时,可以让学生们观看《离开雷锋的日子》,让学生们亲身对雷锋的事例和品质进行学习和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修养品质。在对学生们无私奉献的品质进行培养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观看《焦裕禄》、《孔繁森》等电影。运用这种学生们所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学生们进行德育教育和德育培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且有效的教育方式,能够让学生们在观看电影、欣赏故事、聆听歌曲的过程中进行道德升华和品质提升,这是进行人才培养道路上的重要任务。
二、尝试各种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班主任在对学生们的德育修养进行培养时,可以尝试运用实践活动等方式进行教育。例如班主任可以组织一场班级与班级之间的篮球比赛,将全班同学进行具体细致的分工。一部分同学当球员进行比赛,一部分同学当后勤人员为球员们提供送水等服务,另一部分同学当拉拉队员在旁边进行呐喊助威,这种班级成员分工明确且目标一致的活动形式,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品质和集体意识,也能够让学生们在日益繁重的学习生活中抽身出来进行自我放松。而拔河比赛也是考查一个班级是否具有凝聚力的重要方式,所以班主任也可以让学生们进行拔河比赛来增强学生们的班级意识和团结意識。这类课外实践活动符合学生们的喜好和心理,学生们愿意参与也愿意学习,相对于老师的循循教导和口头教育,这种方式更容易被学生们所接受。
三、多进行正面鼓励,少些负面批评
由于学生们心里承受能力不强,他们在面对老师的严厉批评时可能会出现自我否定和一蹶不振的情况。所以老师在对学生们进行德育教育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实际承受能力,不能过分严厉和严肃,不能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例如学生将拾到的物品上交时,老师可以对这位同学的优良表现在全班进行高调的表扬和奖励,并提倡其他同学向这位同学学习。这种方式既是对拾金不昧、诚实守信行为的肯定,也能帮助学生们提高分辨正误的能力。而如果有学生出现了与德育教育背道而驰的行为时,老师就需要进行低调的引导和教育。例如如果班上有同学盗窃了其他人的财物时,老师需要对这位同学进行私下教育,切记不可在全班甚至全校进行批评。因为这会打击到学生的自尊心,甚至会影响到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和听课情绪。如果这件事情闹得人尽皆知,会使这位同学被其他同学孤立,也会使这位同学在班上抬不起头,这会大大影响班级团结,更会影响全班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情绪。虽然这位同学的行为不值得提倡,但是生而为人,孰能无错,老师不能因为这一件事情就对这位同学的人品和能力进行全方位的否定。老师需要帮助这位同学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价值观,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班主任是学生们进行德育教育时的重要监督者和引导者,更是人才培养道路上重要的推动者和指路者。在我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生涯中,我一直不断在人才培养的道路上前进,致力于为祖国培养出更多能够顶天立地的参天大树。
【参考文献】
[1]耿涓涓.教育信念:一位初中女教师的叙事探究[J].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2(1):181-232.
[2]许美德.现代中国精神:知名教育家的生活故事[J].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1,1(1):1-74.
[3]康永久,施铁如,刘良华.教育叙事:来自广州的视角[J].教育导刊,2003(12):13-16.
(作者单位: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大湖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