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有丘壑 笔底生佳境(下)
2018-06-12代绍山
代绍山
初中生写“别人的故事”,特别是写人物传记类型的作文,很容易写成人物简历,像公文一样,有什么办法避免这种情况吗?
首先是要选择好叙述视角。叙述视角就是观察审视“别人”的角度,也就是通过谁的眼睛观察“别人”,常见的有第一人称视角、第二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
第一人称视角,就是由“我”观察审视“别人”,由“我”讲述“我”所见到的、所听到的“别人的故事”。“我”在自传、书信、日记和散文里,一般就是作者本人;“我”在小说等文学作品中不是作者,而是作者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如鲁迅《故乡》中的“我”。选择第一人称视角,真实感强,亲切自然,便于抒情;缺点是受“我”的视角限制,反映生活面狭窄。有一点要特别注意,选择第一人称视角写“别人的故事”,“我”只能是“别人故事”的旁观者、见证人,“别人”才是主角,千万不能喧“我”夺主。
對于初中生来说,写“别人的故事”,选择第一人称视角效果比较好,即由“我”讲述所见所闻的“别人的故事”。例如都德的《最后一课》,讲述了普鲁士占领阿尔萨斯以后,不准当地学校教学法语,学校的老师韩麦尔先生和镇上的居民都很悲痛的故事,而这一切都是以一个幼稚的小学生小弗朗士的视角讲述的。这就使得故事显得特别真实可信、感人至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和鲁迅的《孔乙己》都是运用第一人称视角写作“别人的故事”的典范。
第二人称视角就是由“你”观察审视“别人”,讲述“别人的故事”。在实际写作中,很少有只用第二人称视角写的文章。一般是运用第一人称视角写作,在“我”内心对“你”的感情强烈到难以抑制的时候,改用第二人称,直接对“你”抒情。如魏巍的《我的老师》,“我”先称蔡老师“她”,后来称“你”。第二人称视角,便于交流抒情,感情强烈,缺点是写作视角受到极大限制,不建议初中生使用。
第三人称视角就是作者观察、讲述“别人的故事”。作者站在场外,观察审视“别人”,用讲述他人故事的口吻,把“别人”的经历见闻、所思所感告诉读者。例如黄蓓佳的《心声》,作者讲述了李京京想在公开课上朗读《万卡》,一开始被老师拒绝,经过一番曲折,终于在公开课上动情地朗读了《万卡》的故事。第三人称视角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写作自由灵活,能把“别人”的言行举止、所思所想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因此第三人称视角又被称为“全知全能视角”。这是写作“别人的故事”最常用的视角。
其次,还要注意安排好作文的结构。写作“别人的故事”常见的作文结构有纵式结构、横式结构和纵横结合结构。
纵式结构指文章的层次以人物或事物的纵向发展、延伸进行安排的一种结构形式,一般用来表现人物或事物的历史过程,纵式结构按照叙述顺序分为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四种。纵式结构条理清晰,脉络清楚,是写作“别人的故事”最常用的结构形式。为了避免把“别人的故事”写成公文式的简历,建议初中生使用倒叙和插叙。
倒叙就是先写事情的结果或后发生的某件事情,再写事情的原因、发展或先发生的事情。例如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先写后发生的事情——作者与一位诗人谈论“课本有什么好写的”,再回忆作者小时候读书的苦难经历。这样写可以使文章情节曲折,吸引读者。
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中心事件相关的情况,以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例如张之路的《羚羊木雕》,在叙述羚羊木雕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插入叙述了裤子事件,补充交代万芳和“我”之间的深厚友谊,使得故事情节更加合理,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横式结构就是并列叙述“别人”的多个故事,可以充分地多角度地表现人物。例如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从宽厚待人、严于律己、写文“简洁”几个方面,并列叙述有关叶圣陶先生的几件事。初中生运用横式结构要注意,根据表达的需要,最好不要平均用力。
纵横结合结构就是在一篇文章里,同时安排纵式结构和横式结构,适合在较短的文章里,全面地叙述“别人的故事”。例如杨绛的《老王》,先用横式结构,并列介绍老王的职业、身体状况和家庭情况,再用纵式结构叙述老王给“我”家送冰、“文革”时期送默存去医院、临终前给“我”家送香油鸡蛋三件事。纵横结合结构,非常值得初中生学习借鉴使用。
另外,还要特别注意一点,就是不能只写“别人”的大事,还要写一些细节,细节往往更见真情。例如何三坡在《亲爱的鲁迅》中写道:“ 46岁了,他还常常会在他的小刺猬(他叫许广平小刺猬)前,从长条板凳上跳过来,又跳过去。”这样的细节,使得人物更加鲜活,令读者过目不忘。又如一名学生写《杜甫小传》,描写杜甫之死:“在那久远久远的唐朝,拨开那繁华奢靡的帷幔,踏过那风雨飘摇的破碎河山,在湖南耒阳湘江中的一苇小船里,我们看见了一位诗人的死去。”这样形象具体的描写,可以大大增强作文的感染力,比单纯的叙述表达效果好。
看来只要掌握方法,写作“别人的故事”就一定能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