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眼前的未来
2018-06-12陳驚天
2001年,美国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Allan Spielberg)拍摄了一部叫做《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科幻电影,讲述在21世纪中期,人类进入了人工智能时代,一个叫做大卫的机器人男孩为了寻找“母亲”,踏上了找寻自我、探索人性,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旅程。影片中大卫对“母亲”执着的爱令人潸然泪下。同时,影片对未来人工智能社会以及人与机器人关系的描述也引发了人们的想象与思考。现今距离影片中设定的人工智能时代还有30余年,但人类已经掀开了人工智能的大幕,影片中对未来的一些猜想正逐渐变为现实。人工智能时代的开启,为人类发展带来了新的曙光,也给人类社会提出了新的问题。
“人工智能”这一术语的首次提出,是在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上,与会科学家围绕用机器来模仿人类学习以及其他方面的智能这一主题,点亮了人类未来的明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很好的展现平台。1997年,IBM公司的“深蓝Ⅱ”超级计算机,击败了著名国际象棋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Gary Kasparov)。近几年,谷歌旗下DeepMind公司开发的阿尔法狗(Alpha Go),接连击败世界顶级围棋高手。2017年10月,沙特授予人形机器人索菲娅(Sophia)公民身份,使其成为世界首位机器人公民。人工智能的高度和知名度由此一次次升级。夹杂着人类的惊喜、好奇与恐惧,人工智能的列车呼啸而来。
人工智能,涉及数学、仿生学、生物学、语言学、心理学、大数据、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它让智能终端模拟人的外在感知和内在思维,在数据整合、综合算法、机器学习等综合作用下,完成近似于人或者远高于人的生产活动。根据人工智能的发展形态,可以将它分为三个阶段。在初级阶段,智能终端完全在人的设计和操控下,帮助人类完成部分工作,如工厂里的机器人;在中级阶段,智能终端只需要人类给予运行所需的能量帮助,完全具备自动运行能力,如L5级自动驾驶技术;在高级阶段,智能终端具备自主维持和思考进化能力,能够脱离人类而单独运行,成为一种新的更强大的“人类”。在一些科幻电影里,这个阶段的人工智能常常脱离人类的控制,成为企图消灭人类接管地球的危险物种。
虽然人工智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它对人类的双面影响正在改变着人类。工业机器人让生产率和制造水平大幅提高,但也让大批工人被取代。大数据产业让人类生活更加便利,但也让个人信息安全变得脆弱,个人隐私不断受到威胁。智慧城市建设让城市更加智能化,但对互联网公司数据的依赖让公权力和私权利开始交叉渗透,局面发生微妙改变。从长久看,人工智能发展的阶段越高,普及的程度越深,它对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交往模式、文化形式甚至政治制度的影响与改变就越大。同样,人工智能必然会推动法律领域的发展与变革。
现阶段人工智能带来的法律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法律关系,我们对此也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研究和认识,所以不宜着急制定专门的法律,仅需要及时就具体问题对法律作出适当的调整。但作为未来趋势,要未雨绸缪,对人工智能进行现实性和前瞻性的密切关注,积极进行布局,研究算法监管,培养专门人才,尝试制定法律解决方案、监管框架和监管模式,防范人工智能风险。对人工智能的法律主体和责任、人工智能的数据保护、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权利归属、人工智能的伦理(婚姻、生育、家庭等)、人工智能法律文书、人工智能律师法官法院等问题,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作出及时的回应。当前的信息化建设还停留在“人工智能+法律”的阶段,未来会不会有“人工智能法律”和“人工智能法治”的命题,我们也要进行思考,作出理性回答。眼前似乎可见未来,再看时,却已模糊。
“孤陈的城市在长夜中埋葬/他们记忆着最美丽的皇后/飘零在西落的太阳下/要先做一场梦……”在这首由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创作的朦胧的诗歌中,人类未来似乎已被描述得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