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研修+区域教研+课堂实践”三位一体网络教研应用模式研究
2018-06-11李丽郭巍
李丽 郭巍
随着移动终端使用的便捷化程度迅速提升,网络大时代下教研方式转型升级势在必行,网络研修已经成为教师发展新的增长点,同时更是促进城乡一体化,促进教育公平的有力条件。网络研修也有其弊端,如约束性差、随意性强、个人总结率低等。为有效利用网络平台,提升体育教师网络研修的参与度和实效性,本研究探讨三位一体的网络教研模式,希望能对网络研修活动的开展提供借鉴。
一、什么是网络研修和三位一体的网络教研应用模式
网络研修作为体育教师自主研修的一种形式,包含网络研讨交流、文献资料查询、体育相关微信公众号浏览、教学视频浏览等多种自主学习形式。本研究不特定任何单一形式,泛指体育教师通过网络进行的自主专业学习行为。
三位一体的网络教研应用模式是在开展区域教研过程中,结合网络平台主题活动,开展区域教师研修并积极在课堂教学中实践,将网络研修同校本研修、教研组小课题等形式融合,引导教师从观点表达到课题研究,从思想争鸣到课堂实践,网络研修、区域教研和课堂实践3种形式相互融合促进的方式。
二、三位一体网络教研开展的途径和方式
1.利用现有网络平台主题活动,进行课堂实践延伸,叠加增效
近年来,学校体育网络平台日趋丰富和成熟,目前基本形成了“專业QQ群”“菁体育论坛”和”“省级网络平台”3大部分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体育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一大批活动质量高、活动频次高的网络主题研讨和直播活动逐渐成为体育教师参与网络研修的主要载体。
例如,菁体育论坛“草根争鸣”版块某期的研讨主题为“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提升学生体能”,该研讨围绕课堂教学中如何提升体能、课课练、专门性体能课和延长课课练时间等几个问题展开。为更好地让网络研讨落地生根,研讨后该话题进一步成为区域研讨的主题,组织了“发展学生体能”的研讨课,并邀请专家进行体能发展的培训。通过课课练主题设计活动、功能性小器械的运用和面对面的研讨,让教师从线上的思想争鸣,变为课堂中的实践应用。教师在实践后对体能提升不仅有理念,更有方法,还有课堂操作的范例可循。对于体育教师自身发展而言,任何网络平台的活动,只有变为落实到课堂上的行动才最具实效。
因此,网络研修只有同课堂实践相结合才具有生长点,教师只有从实践中体会,才能对网络交流产生需求。主题研讨+课堂实践,让体育教师从思想观念到行为实施,多重活动叠加增效,让1+1大于2。
2.利用QQ群和微信群,打造区域网络小平台,即时教研互动高效
QQ群文件共享便利,微信群沟通及时性佳,这2种软件已经成为工作交流不可或缺的工具。利用QQ群共享打造区域资源库,优秀教案范例、教学方法、网络平台链接、网络主题教研活动直播回看链接、网络研讨总结、主题文献资料等,都可存入其中,形成区域教师网络资源库,方便取用学习。
微信的便捷程度高,利用微信打造即时教研区域小平台。即时教研,即体育教师遇到教学问题后及时提出,互动交流,即刻解决的教研方式。如,一位新教师在微信群抛出“一年级新生站不好队,课堂秩序混乱”的问题时,群内教师纷纷“支招儿”提出了“口令倒数法”“条件限定法”等,很快新教师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即时教研解决问题,分享课堂智慧,以“网络师徒”的形式促进教师成长。
即时教研通常为教师反思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虽具有偶发性和即时性,但却活力无穷。星星点点的反思力量聚集,可以不断发现和改进教学中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意识、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将不断被激发。为保障即时教研实效,教研员应组织骨干教师在群内担任管理员,负责在谈论过程中的引导,争取形成共识,并在课堂教学中验证,延伸即时教研的空间。
此外,微信公众号也逐渐成为体育教师网络研修的一种途径。不仅方便浏览,还可收藏,便于随时查看。如“中国学校体育”微信公众号,免费推送每期杂志的优秀文章;“素言体育”每周推送体育教学观点和方法等。
3.利用教研组小课题,促进校本研修与网络研修结合,以问促研
小课题作为教育科研的一种形式,已经广泛开展。笔者发现体育教师往往卸不下以往科研的“影子”,选题大,过程形式化,个人研究能力略显不足。因此,可将小课题扩展为教研组小课题,将小课题与校本研修、网络研修相结合。将网络主题研讨中的某一点作为小课题的选题,并在本校开展实践,或自主选题将研究中的困惑通过网络与其他教师交流,避免闭门造车。例如,“××校冬季大课间的开展方案”“低年级跳短绳的教学方法”等涉及学校集体方案或教学方法实践的小课题都可以作为教研组小课题的选题,并引导教师通过网络论坛或QQ群咨询、交流、查找相关资料。组内合作课题和网络研修的形式不仅可以增强课题研究实效,还可帮助教师提升对研究问题的认识程度。
4.通过网络平台,形成“网络专业共同体”,扩展视野相互促进
通过网络平台,体育教师不仅可以有表达见解的机会,更可以通过网络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形成交流互动、相互支持的“网络专业共同体”。通过网络平台,优秀的体育人用自己的行动感召着大家,他们对工作的投入、对教学的认真、对专业的热爱,激励和引导了一大批体育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虽然互不相识,但却因为共同的教育信念在网络相聚,彼此支持;没有对外部不利条件的牢骚,只有对专业孜孜不倦的追求。
这样的网络专业共同体是基于教师自我发展需要的自觉行为,而非外在的组织要求。教师自由表达内心的声音和观点,相互理解和分享;虽然偶有争论,却也彼此欣赏。这样的交流让体育教师将视野变得宽广,免去了坐井观天的自怨自艾,可以极大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
三、三位一体网络教研模式的保障机制
1.活动筹备机制
在网络主题研讨活动中,宣传筹备是保障参与程度的首要任务。每当网络平台发布主题研讨活动通知,QQ、微信群的区域小平台要及时转发,确保群内的体育组长、骨干教师了解研讨主题、提纲和时间,要求教师做好研讨准备,如报到帖报到、发言稿准备等。在临近研讨的前一天做好提醒和预参与人员统计。
2.过程评价机制
在主题研讨活动中,可以从发帖数量和质量两方面进行评价,初期以数量为主,要求“每期一帖”,培养教师参与习惯,进而逐步提高质量要求,鼓励教师积极表达观点。同时,研讨后发布的参与名单也便于统计本区域参与情况。
在教研组小课题的过程评价方面,可以查阅校本研修纪实或小课题进程记录表,并要求在记录中体现网络资源。
3.结果共享机制
网络平台主题研讨,本区域教师发言可以上传到区域小平台上共享,便于未参与教师浏览、交流,这不仅是对网络研讨的延续,还是对未参与教师的一种激励。在微信群即时教研过程中,由骨干教师轮值管理员,负责梳理总结即时教研成果,存入资源库便于有相同问题的教师参照学习。教研组小课题的研究成果,通过区域成果交流展示会等形式,交流共享,有利于形成区域教育教学的研究氛围,促进教师能力的整体提升。
4.教龄分层机制
5年左右教龄的新教师,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强;10~20年教龄的成熟型教师对问题的思考更加全面;20~30年教龄的专业型教师经验丰富。因此,鼓励不同阶段的教师积极参与网络互动,以网络表达的方式激活工作价值感,是教龄分层重要手段。但同时,网络主题研讨多在晚上进行,教师家庭情况各异,还需考虑不同教龄教师的参与时间,并提出不同的參与形式与要求。
5.点面结合参与机制
菁体育论坛开展的“草根争鸣”和“案例研析”2个版块每月开展1次研讨活动,QQ群开展的“群英荟萃”主题活动2个月开展1次,省市级网络直播活动不定期开展,制定网络研修计划可采取集体参与、自主参与点面结合的形式开展。每学期筛选1~2个主题,要求全员参与,其他主题要求感兴趣的教师积极参与。同时,在保障全员参与的基础上,以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培养青年教师网络表达的意识和习惯。
四、网络研修模式动态分析
网络研修、区域教研和课堂实践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网络研修模式是相互融合、互为促进、上下贯通的动态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可以相互补充,为教师发展提供从线上到线下,从观点争鸣到课堂实践,从个人经验到群体智慧的教学、教研、学习同期互动的综合发展场域。
如图1所示,在网络主题研讨方面,全员参与的话题应结合课堂实践、研讨课交流、专题培训等活动进行实践深化;未能全员参与的话题,通过共享观点,引导教师参与。区域网络小平台应以教研员、骨干教师为主体逐步丰富专业资源库,同时,打造“有问有答、每问必解、总结及时、结果共享”的即时教研平台。教研组小课题研究,注重研究过程的网络参与和研究结果的应用,加强过程监督保障研究实效。网络专业共同体是体育教师在参与网络专业活动过程中逐渐融入的网络团队,随着研修的深入而逐渐产生对群体的归属感。网络研修的各个方面均需要与区域的实践相结合,同时区域的实践又可以激发教师网络研修的需求。
可见,三位一体的网络教研应用模式,是在不断的参与—实践—再参与—再实践的动态过程中呈现区域特点,探索区域实践策略的过程。
新时代、新征程,体育管理者和教研员应积极转变观念,顺应网络时代发展,将网络作为教师专业成长和教研方式转型升级新的增长点。同时,教研员在开展网络教研相关活动中,要积极培养青年骨干教师作为参与主力,形成管理辅助团队,结合区域实际,制定相应的激励和保障机制,提升网络研修实效;将区域教研工作与网络研讨活动相结合,借力而行,不断提升区域教研的活力。体育教师通过网络,扩展的不仅是视野,更是对体育教育价值的认识,提升的不仅是思维的高度,更有作为教师的满足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