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随迁老人社区“表层融入”现象探讨

2018-06-11文静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社区

文静

摘要:城市随迁老人因子女在城市就业定居而跟随子女来城市生活,但是因缺乏身份认同、缺乏人际关系纽带以及自身特殊情况等,导致他们只能在生活习惯上逐渐趋同,短暂地融入社区,形成临时的熟人社会。城市随迁老人“表层融入”在短时间内可以降低迁移家庭的养育成本,但是增加了随迁老人的心理压力。

关键词:城市随迁老人;社区;表层融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流动性大大增加,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人口向东南沿海地区流动非常明显。随着大量年轻人向一、二线城市涌入,并在城市定居,其父母也跟随子女来到城市生活,他们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城市随迁老人。近年来,已有社会学者关注随迁老人在社区和城市的融入问题,指出大部分城市随迁老人还停留在“表层融入”层面。“表层融入”是指虽然在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上趋同,但从长期来看,并没有真正建立自己的生活圈和稳定的社会关系,也没有融入当地的生活、文化,是一种缺乏根基的融入。

一、随迁老人社区“表层融入”的表现

城市随迁老人的居住地并不统一,文章主要研究居住在具有明显社区性质的城市小区中的随迁老人。城市随迁老人社区“表层融入”主要体现在生活习惯、融入时间和社会关系方面。

(一)生活习惯的趋同

城市随迁老人在社区居住一段时间后会逐渐在饮食、服饰和作息时间上与当地人趋近,模糊其原来居住地的特点,这主要是受当地的环境、气候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对于城市随迁老人而言,生活习惯是最容易改变的,他们会在购物、休闲等活动中观察他人的服饰和饮食习惯,并对原有的饮食和着装习惯做出改变。

(二)短暂性融入

城市随迁老人因为养老、看病或抚养孙辈等原因可以短暂地融入社区,像“当地人”一样生活,参与社区活动,享受城市生活。但是时间久了,他们还是会选择离开城市,或者短暂离开、返回老家。城市随迁老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回一次老家,在心里他们只把自己当做城市的“过客”。

(三)临时的熟人社会

城市随迁老人为了情感和生活的需要,会在小区里形成一个相对熟悉的熟人社会。但是这个熟人社会只存在于某个特定的场景中,比如带孙辈在小区玩耍时、在菜市场买菜时、在公园运动时。这种“熟人”是在固定场合认识的,老人对这些“熟人”的信息知之甚少,有些连姓名都不知道。但是这种临时的“熟人”却是城市随迁老人在社区生活中重要的社会关系,他们会在“陌生的熟人”面前交流抚养孙辈的经验、城市生活的困扰和未来的打算,但是他们不会有更深层的接触和利益的交换。

二、随迁老人社区“表层融入”的原因分析

城市随迁老人的融入困境既有自身原因又有社会原因。他们年龄普遍较大,部分老人缺乏城市生活经历。另外,城市户籍原因、生活空间限制也影响着他们的社区融入行为。

(一) 缺乏身份认同

首先,身份是一个人社会地位的标志,身份既与户籍制度有關,又与社会关系相联。大部分随迁老人受城市户籍制度的限制,没有取得居住地户籍,只有少部分人办理了暂住证,这直接影响他们享受城市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权益,从而使城市随迁老人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

其次,大部分城市随迁老人不再是经济独立体,即便部分人有退休养老金,也不够承担城市生活成本,还得依靠子女提供生活保障,这使得城市随迁老人在经济上不自主,行为受到约束,自我认同感缺乏。

最后,大部分城市随迁老人都居住在子女家里,居住面积狭小,缺乏个人空间,在家中的自由度极大降低。这使得他们希望回到老家过自由自在的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随迁老人社会融入的主动性。

(二)社会关系的缺失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城市随迁老人在老家生活时拥有多向度社会关系,处于一张社会关系网中,有亲戚关系、邻里关系、社会劳动关系、村民关系,等等,扮演多种角色并发挥作用。但在城市社区中,受生活空间的限制及城市人对隐私的重视,城市随迁老人很难有深入的邻居关系,加上较少参加社会活动,也没有社会劳动关系,这使得他们从复杂的社会关系变成了完全依附于子女的单向度社会关系,自我价值感大幅度降低,导致自主意识缺失,从而影响他们的社会融入行为。

社会人际关系的简单化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导致城市随迁老人的社会参与度大大降低。加之在网络社会中,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的频率降低,减少了城市随迁老人社会融入的机会。

(三)自身特殊情况

城市随迁老人社区“表层融入”不仅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还与老人自身特殊情况有关。城市随迁老人的受教育程度、经济情况、身体素质、心态以及随迁之前的居住情况都会影响到随迁老人的社区融入程度。一般而言,受教育程度较高、心态较开放的城市随迁老人较容易适应城市生活,能更好地融入社区。如果城市随迁老人之前居住在县城或在与随迁地距离不远、文化风俗相近的地区,那么他们会更容易融入城市社区生活。如果城市随迁老人安土重迁观念强烈、文化程度较低、对新事物有排斥心理,那么这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们的社区融入行为。

三、城市随迁老人“表层融入”的影响

城市随迁老人“表层融入”虽然不是深层次融入,更没有达到融合的程度,但是对随迁家庭、老人自身、社区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一)降低家庭抚养成本

对于在城市工作的年轻人来说,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孩子,因此只能依靠父母,请他们帮忙照顾孩子。大部分城市随迁老人与子女一起在城市生活主要是为了抚养孙辈,他们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城市家庭生活成本,并让年轻人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工作。

(二)增加随迁老人的心理压力

在城市社区生活的随迁老人,虽然物质生活水平有较大的提高,但在精神层面承受着较大的压力。这主要是因为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尤其是人际关系缺失带来的无助和孤独。虽然大部分城市随迁老人和子女生活在一起,但因为代际差异或是为了不让子女担心,城市随迁老人在遇到困难和压力时往往选择沉默,长此以往,会对城市随迁老人的身心带来较大的伤害,也不利于随迁家庭的稳定和谐。

(三)增加社区管理压力

大部分城市随迁老人没有取得随迁地的户籍,没有办理暂住证,也没有在随迁的街道办理登记。这既是城市随迁老人社区“表层融入”的表现,也是“表层融入”的原因。这些随迁老人在社区生活、活动,却没有相关登记管理,这会造成城市社区管理的漏洞,增加社区管理的压力。

四、社区、家庭联动,提高随迁老人社区融入度

城市随迁老人的社区“表层融入”影响了家庭的和谐和社区的稳定,也影响了随迁老人的晚年幸福生活,需要社区和家庭采取联动措施,以提高城市随迁老人的社区融入度。

(一) 社区要加强登记管理

针对城市随迁老人缺乏身份认可这一问题,随迁老人所在的社区要加强对城市随迁老人的登记管理,一方面让随迁老人获得身份认同感,另一方面也方便社区对城市随迁老人的管理。

(二) 积极开展交流活动

城市随迁老人所在的社区或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要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城市随迁老人之间的互动,建立城市随迁老人互助融合组织,让来自不同地方的随迁老人互相认识、交流,拓展城市随迁老人的社会关系。

(三)家庭子女多给予关怀

城市随迁老人离开家乡,在陌生的城市生活,只能依靠子女,子女对随迁老人的关怀能让他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只有老人对随迁生活有了希望,他们才能更积极、更好地融入社区。

五、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随迁老人会越来越多。城市随迁老人融入社区是融入城市生活的起点,需要多方力量关注城市随迁老人的城市生活,努力提高城市随迁老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雪,董博.城市随迁老人社区融入状况研究[J].护理研究,2018(17):2690-2692.

[2]何雄,刘彬.城市随迁老人社会融入问题解决路径[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8(4):68-70.

猜你喜欢

社区
Battle for Bohemia
影像社区
社区团购大战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镇江万科社区获“全国社区侨务工作明星社区”荣誉称号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