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剧《破阵曲》的编剧艺术
2018-06-11刘铁群
刘铁群
[摘 要]桂剧《破阵曲》以“人像展览式”的结构和文化抗战的内在精神为线索建构剧本,选取桂剧改革为表现文化抗战的重要载体,并充分发挥这一载体的叙事功能,使桂剧改革在场景切换、故事发展、台词张力、情感渲染等多方面发挥作用,实现了对桂林文化城题材的成功演绎。《破阵曲》既挖掘了桂林抗战文化的力量,也展示了桂剧艺术的魅力,既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文化的传承,它的成功对桂剧以及整个广西文化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破阵曲》;编剧艺术;“人像展览式”;文化抗战
桂林文化城是桂林最辉煌的一段历史,也是中国文化史和文学史上光辉的一页。桂剧是广西重要的文化遗产,是桂林的艺术奇葩。将此两者相结合,打造桂林文化城题材的桂剧,显然具有重大的意义。大型桂剧《破阵曲》就是将两者结合的成功实践。
要将桂林文化城这一段历史搬上桂剧舞台,剧本创作显然是最关键的问题。剧本是一剧之本,没有成功的剧本,就不可能有成功的舞台演绎。而要写出成功的桂林文化城题材的桂剧,必须抓住桂林文化城的外在特征和精神内涵。抗战时期,由于政治、军事、交通等方面的独特条件,一大批文人学者和文化机构云集桂林,桂林成了西南边地的抗日文化中心,被誉为“桂林文化城”。从1938年武汉失守到1944年湘桂大撤退的6年时间里,桂林文化城文人学者荟萃云集,新闻出版繁荣兴盛,文艺创作硕果累累,文化活动盛况空前。桂林文化城以文人汇聚开始,以文人撤离结束。因此,桂林文化城存在的过程就是文化人从汇聚到撤离的过程。战争是灾难,但是,如果没有战火的逼迫,不可能有一大批著名的文化人在短时期内汇聚桂林;如果没有文化名人汇聚桂林,也不可能有桂林辉煌的抗战文化。显然,对于桂林文化城来说,文人荟萃是其最显在的外部特征,文化抗战则是其最核心的精神内涵,这两个要点必然是剧本创作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
要表现桂林文化城文人荟萃的外部特征就要以文化名人为核心的表现对象,但是桂林文化城群星荟萃的辉煌历史很难通过一个文化人的故事呈现出来。《破阵曲》选取了马君武、欧阳予倩、田漢、徐悲鸿、张曙等五个有代表性的文化名人,以“人像展览式”的结构将五人的故事一一展开,没有主次,没有统一的情节。戏剧推进的过程就像一幅卷轴被徐徐打开,卷轴上一个个人物的相继展现,在一定程度上复活了桂林文化城文人汇聚的繁荣场景。值得注意的是“人像展览式”的结构虽然没有统一的情节,但是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内在精神线索,否则整个剧本会支离破碎。《破阵曲》的内在精神线索就是文化抗战,具体地说《破阵曲》讲述的是五位文化名人以文化投身于抗战救亡的故事。显然,《破阵曲》的结构方式与内在精神线索恰恰体现了桂林文化城最显在的外部特征和最核心的精神内涵。可见编剧在对桂林文化城史料的阅读与把握上是抓住了要点,领会了精神。
文化抗战这一内在精神线索使剧本有了整体感,五个文化名人的故事既各自独立,又有内在的统一性。但是,文化抗战是一个高度提炼的理念,它还需要通过恰当的载体才能在舞台上得到体现。抗战时期,旅居桂林的文化人在音乐、美术、文学、戏剧、新闻、出版、教育等多方面都创造了辉煌的成绩,这些都可以成为表现文化抗战的载体,而且选择不同的载体会有不同的舞台效果。《破阵曲》中反映文化抗战的载体涉及到音乐、美术、戏曲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桂剧改革。这个选择无疑是成功的。抗战时期,桂林的戏剧运动蓬勃发展,桂林文化城因此也被称为“戏剧城”。广大戏剧工作者以舞台为炮台,以剧场为战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文化运动,而桂剧改革是桂林文化城戏剧运动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马君武、欧阳予倩等人发起的桂剧改革不仅在抗战时期的桂林城产生了轰动,对之后桂剧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选择桂剧改革作为桂剧《破阵曲》表现文化抗战的重要载体是合理的,也是最贴切的。《破阵曲》选择了合理的载体,可以把文化抗战这个理念在舞台上立体地展现出来。但是要获得精彩的舞台演绎效果,还需要通过编剧艺术发挥载体的叙事功能,在多维度上加强剧本的表现力。关于这一点,《破阵曲》做得非常出色。《破阵曲》首先以桂剧改革连接起五位主人公。第一场《破势》中张曙与妻子周琦的一段对话是整个戏的重要伏笔:
张 曙:马上就能在桂林与前辈们并肩抗日了,我这《负伤战士歌》要赶紧写啊。
周 琦:听说田汉老师为抗战奔走在湘桂前线。
张 曙:是啊,马君武先生邀约欧阳先生正在进行桂剧改革,田汉老师鼎力相助,大画家徐悲鸿先生参与舞美与容妆设计,他们要在旧舞台呈现新面貌,还请我参与新剧《梁红玉》《桃花扇》的作曲。
周 琦:那不是五个男人一台大戏。
张 曙:期待着,有朝一日,新戏林立,展示给世人大后方的抗战力量!
这一段对话表明,剧中的五位主人公都与桂剧改革发生关系,他们分别从策划、作曲、妆容、舞美、编导等方面参与桂剧改革,并希望以此展示大后方的抗战力量。周琦所说的“五个男人一台大戏”正是《破阵曲》中五位文化名人围绕桂剧改革展开的一场抗战大戏。
因为选择了桂剧改革作为重要的表现载体,《破阵曲》中多次出现剧中剧的情节。这些剧中剧的情节并不是仅仅为了客观地表现桂剧改革,它在场景切换、故事发展、台词张力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剧中剧的巧妙运用是《破阵曲》的一大亮点。第一场《破势》的结尾,张曙牺牲,妻子周琦手捧歌谱,失神地走向舞台深处:“这首歌在我的手里,可是谁来教唱,谁来指挥呢。这首歌现在完整了,可是我的家破碎了。恩袭,真真,我要回家,我要回家,我要回家。”与此同时,第二场《破围》开始,饰演杨玉环的小金凤醉酒失神落寞,唤着:“回宫,回宫。”在一声声“回家”与“回宫”的交叠、呼应中,家破人亡与纸醉金迷相对照,时空交错与戏如人生相映衬,能刺激观众五味杂陈的情感。此时周琦退场,小金凤登场,实现了场景的自然切换。紧接着,痞军官上场骚扰小金凤,欧阳予倩、徐悲鸿、马君武、田汉相继挺身而出,赶走了痞军官。四人齐聚舞台,他们是为桂剧改革走到一起,为文化抗战走到一起。知音相遇,感慨万千,共赴抗战,豪情满怀,马君武的一段唱词唱出了几位文化人共同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