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篮球运动员身体自尊与自尊稳定性的关系
2018-06-11姜先勇
姜先勇
摘 要:为了解我国大学生篮球运动员身体自尊与自尊稳定性之间的相关关系及性别差异,研究采用身体自尊量表(Body Esteem Scale,BES)和自尊稳定性量表(Self-esteem contingent scale,SECS)分别对340名我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运动员进行了测查。结果发现:(1)我国CUBA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的身体自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而自尊稳定性并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身体自尊与自尊稳定性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说明运动员的身体自尊越高,运动员的自尊稳定性越好。
关键词:身体自尊 自尊稳定性 性别 运动员
中图分类号:G80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0(c)-0205-03
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参赛高校最多且最受高校师生和社会瞩目的大学生联赛,CUBA联赛以“发展高校篮球、培养篮球人才”的目标稳步发展,在吸引了众多赞助商的基础上慢慢实现了社会化、产业化、商业化的运作模式。目前,在我国加强校园体育建设的过程中,CUBA对校园体育开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CUBA運动员区别于职业运动员和普通高校学生,其身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同时,也具有两者的代表性。对CUBA运动员心理特质的研究应逐渐被重视起来。
自尊(self-esteem)是个体对自我总体的评价[1],Shavelson,Hubner和Stanton针对整体自尊提出了自尊分层模型的概念[2],将自尊分为学业自尊、非学业自尊、社会自尊等,身体自尊即属于非学业自尊。Franzoi,Shields通过自我关注量表(BCS)发生身体自尊不仅仅只有一个维度,并提出身体自尊在不同性别下的不同维度:男性分为身体吸引力,身体强壮,身体状况;女性分为性吸引力,体重关注,身体状况[3]。国内外对身体自尊的研究已有75年之久,研究主要集中在锻炼心理学领域[4]。目前,许多研究发现身体锻炼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自尊[5-7],且女性运动员较非运动员有更高的身体自尊,身体自尊是预测生活满意感的重要变量[8]。
1989年, Kernis等人首次清晰界定了自尊稳定性的定义,采用自然情境法针对自尊稳定性加以测量, 并揭示了自尊稳定性和自尊水平在预测愤怒和对抗情绪中的交互作用机制, 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实, 自尊稳定性作为一种人格特征具有重要的心理功能[9]。Kernis等发现自尊稳定性是个体的整体自尊在短期内波动的幅度,而非长期的波动,它反应的是即时的自尊变化,波动越大,自尊越不稳定[9]。自尊稳定性低的个体会对外部事件拥有过高的自我涉入, 会非常注意外部事件中潜在的、涉及自我评价的部分, 同时倾向于将模糊的与自尊无关的事件理解为与自尊有关, 并且将自己整体的自我价值感建立在具体的结果或事件之上[10],从而体验到抑郁感和较少的幸福感;自尊稳定性高的个体对自我价值有更加积极的认识,不易被外界某些评价性事件所影响,对某些带有威胁性信息的事件也采取出较少的防御性措施,从而获得了较高的生活满意感和幸福感[11]。值得注意的是,自尊水平反映的是个体对于自我整体评价的高低[1],而自尊稳定性反映的则是随着时间或情境的波动,个体对自我评价的变化幅度。
目前学界对身体自尊与自尊稳定性的关系研究较少,二者之间的联系尚未被揭示。张力为发现身体自尊作为整体自尊的一个领域,与整体自尊有中等程度的相关[12],因此自尊稳定性作为评价自尊随时间或情境波动的幅度,身体自尊水平的变动可能会对自尊稳定性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试图对运动员身体自尊与自尊稳定性的关系进行揭示。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CUBA联赛共分为四个分赛区:东南赛区、东北赛区、西南赛区、西北赛区。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CUBA四个分赛区各随机抽取了6支队伍,共24支队伍,男女各12支队伍。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33份,排除缺失、漏填率大于15%的个案,合计纳入本次研究的有效问卷共307份,有效率为92.19%,其中男性159人,女性148人,年龄分布在18~23岁。
1.2 研究方法
身体自尊量表(Body Esteem Scale,BES),该量表由Franzoi等人编制[11],共35个条目,男女各分三个维度,采用likert五点计分法。量表中测量男女身体自尊的总条目数量相同,但各个维度的条目有部分重合却不尽相同。男性的三个维度分别是:身体吸引力,身体强壮,身体状况;女性的三个维度分别是:性吸引力,体重关注,身体状况。被试从“非常不满意”到“非常满意”之间作答,分数越高表示身体自尊水平越高。本研究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克隆巴赫α系数为0.95。
自尊稳定性量表(Self-esteem contingent scale,SECS) 该量表由Kernis编制[12],共15个条目,采用likert五点计分法,被试在“1=完全不符合”至“5=完全符合”之间作答,分数越低代表自尊稳定性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86。
1.3 研究过程
为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与准确,由笔者以每一支CUBA队伍为单位进行团体测试,在采用统一的指导语指导运动员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实际情况填写,并告知填写要求和强调保密原则。问卷现场作答,现场回收,施测时间约为10~15min。
1.4 统计方法
调查结果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录入与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身体自尊与自尊稳定性的相关分析
对我国大学生篮球运动员身体自尊与自尊稳定性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显示,身体自尊与自尊稳定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56,P<0.01)。
2.2 身体自尊与自尊稳定性的性别差异
对身体自尊、自尊稳定性在不同性别下进行的t检验结果,见表1。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篮球运动员在身体自尊水平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且男性运动员的身体自尊水平显著高于女性;自尊稳定性的性别差异则不显著。
3 讨论
身体自尊作为整体自尊的一个具体领域,在我国大学生篮球运动员中是较为稳定的心理特质。但运动员在比赛前通常会与对方进行身体比较,以此确定比赛的技战术。在进行身体对比时,运动员往往会关注对方的身高、体重、肌肉力量、身体形态等,势必会造成自身身体自尊的改变,从而产生自卑、沮丧等情绪,影响自尊的稳定性。本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大学生篮球运动员身体自尊与自尊稳定性有显著地正相关,说明身体自尊越低的运动员,其自尊水平越不稳定;身体自尊越强的运动员,其自尊水平更加稳定。
对我国大学生篮球运动员身体自尊的t检验结果显示,身体自尊在性别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且男性运动员身体自尊高于女性。我国传统观念认为,篮球这类对抗运动的主要参与者是男性,女性被赋予的社会角色则是温婉贤淑,在人们心目中较为柔弱。男性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往往为获得比赛优势而展现出更强的对抗和身体属性,而女性更多关注的则是自身的吸引力。篮球是身体对抗极为激烈的运动,经过训练,运动员通常会产生肌肉,身体变得粗壮,这与女性的身体自尊认同相悖,而男性运动员关注的则正是强壮的身体外观,因而男性运动员身体自尊高于女性。
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通常有较强的心理素质,这种心理素质体现在抗压能力、比赛时的心境和不服输的态度等,这也就是说,运动员在比赛中不会畏惧于高大、强壮的对手,或是对比赛接下来的进程感到胆怯、恐惧,在比赛的关键时刻往往也会冷静对待。这种特质是优秀运动员都具备的,与性别无关。因而即便输掉比赛,运动员的自尊稳定性也不会因性别产生变化,因此自尊稳定性不存在性别差异。
4 结语
综上所述:(1)我国大学生篮球运动员身体自尊的性别差异显著,而自尊稳定性的性别差异并不显著。(2)身体自尊与自尊稳定性有显著正向关关系。研究说明运动员的身体自尊越高,运动员的自尊稳定性越好。
参考文献
[1] Rosenberg M.Society and the adolescent self-image[J]. Princeton,1965,3(2):1780-1790.
[2] Shavelson RJ,Hubner JJ,Stanton GC.Self-concept: Validation of construct interpretations[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76,46(3):407-441.
[3] Franzoi SL,Shields SA.The Body Esteem Scale: Multidimensional structure and sex differences in a college population[J].J Pers Assess,1984,48(2):173-178.
[4] 陈岩,张婕,王琦,等.我国青少年身体自尊的研究現状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5):113-114.
[5] 何颖,季浏.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对大学生抑郁水平、身体自尊水平的影响及验证中介模型[J].体育与科学, 2003,24(4):58-60.
[6] Altinta A,Ai FH.Physical self-esteem of adolescents with regard to physical activity and pubertal status[J]. PediatricExerciseScience,2008,20(2):142.
[7] DavidR,Lubans,PhilipJ.Morgan,etal.Adolescentsandschoolsport:therelationshipbetweenbeliefs,socialsupportandphysicalself-perception[J].PhysicalEducation&SportPedagogy,2011,16(3):237-250.
[8] VarnesJR,StellefsonML,MillerMD,etal.Bodyesteemandself-objectificationamongcollegiatefemaleathletes:doessocietalobjectificationmakeadifference[J].PsychologyofWomenQuarterly,2015,39(1):190-191.
[9] KernisMH,BrocknerJ,FrankelBS.Self-esteemandreactionstofailure:Themediatingroleofovergeneralization[J].JournalofPersonality&SocialPsychology,1989,57(4):707-714.
[10] 王轶楠.自尊稳定性的认知神经机制[J/OL].[2018-09-1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4766.R.20180822.1207.018.html.
[11] 韩磊,朱帅帅,孙淑慧,等.自尊稳定性问卷的编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69-70.
[12] 张力为.身体自我与主观幸福[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8):1011-1015.
[13] RosenbergM.Self-conceptandpsychologicalwell-beinginadolescence[M]//.Thedevelopmentoftheself.Toronto:AcademicPress,1985:205-246.
[14] FranzoiSL,HerzogME.TheBodyEsteemScale:Aconvergentanddiscriminantvaliditystudy[J].JPersAssess,1986,50(1):24-31.
[15] KernisMH.Towardaconceptualizationofoptimalself-esteem[J].PsychologicalInquiry,2003(1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