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体育旅游研究热点及趋势可视化分析

2018-06-11唐雪立李晓东杨慧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8期
关键词:量化分析体育旅游热点

唐雪立 李晓东 杨慧

摘 要:本文对1998—2016年间收录于CSSCI关于体育旅游研究的228篇文献及其引文进行梳理,运用CiteSpace5.1计量软件对文献作者及机构、高被引作者及文章,以及研究的现状、热点及趋势进行科学量化分析。研究发现:18年来,关于体育旅游的研究总共经历了萌芽阶段、探索阶段、形成阶段、发展与成熟四个阶段。当前体育旅游研究的热点领域是体育旅游资源、体育经济、体育旅游产业、民族体育旅游、体育消费等。未来的研究趋势是以人为本、合理开发;多学科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研究方法与内容的创新;体育旅游研究范式的形成等。

关键词:体育旅游 热点 趋势 科学知识图谱 量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6(c)-0181-05

Abstract: This paper used Cite Space5.1 as tool to analyse the 228 papers about sports travel which selected from CSSCI between 1998 to 2016 year. To do quantitative analyse from journals,quantity,authors,institutions,the highly cited authors and literature, and status,focuses,trends.The study found that: Over the past 18 years, the research on sports travel has gone through the germination,exploration,forming,development and maturity stages.Currently,the researches mainly focused on the sports travel resources, sports travel economy,and sports travel industry,national sports travel and sports consumption etc.The future research trends are People oriented and rational development, multidisciplinary deep integration and synergetic development, innovation of research methods and contents, and formation of sports travel research paradigm etc.

Key Words: Sports travel; Focuses; Trends; Knowledge mapping; Quantitative analyse

體育旅游是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形态,是以体育运动为核心,以现场观赛、参与体验及参观游览为主要形式,以满足健康娱乐、旅游休闲为目的,向大众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涉及健身休闲、竞赛表演、装备制造、设施建设等业态[1]。体育旅游的快速发展有赖于体育消费需求的不断扩大和政府鼓励型政策的引导,同时也离不开专家、学者们的不懈研究与探索[2]。

本文以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分析(CSSCI)数据库中关于体育旅游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为分析对象,采用Cite Space5.1文献计量软件,通过图谱共现的形式将科学知识的研究路径、热点及趋势呈现出来,为体育旅游的研究与发展提供量化的参考依据。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在“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分析”(以下简称CSSCI)来源期刊数据库中搜索“体育旅游”,时间段选择1998—2016年,共检索到228篇文献,其中论文211篇、综述2篇、评论2篇、报告13篇。经深入阅读,发现以上文献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性,故228篇文献全部作为本文的数据来源。本文采集的数据包括来源篇名、英文篇名、来源作者、基金、期刊、第一机构、机构名称、第一作者、中图类号、年代卷期、关键词、基金类别及参考文献。

1.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Cite Space5.1版本作为主要计量软件。Cite Space是一款基于Java 语言开发的信息可视化软件,以共引分析理论( Co-citation)和寻径网络算法( Path Finder) 为基础,对特定领域文献(集合) 进行计量,探寻出该学科领域演化的关键路径及知识拐点,并绘制出可视化图谱[3]。可视化知识图形和序列化知识谱系的“图”和“谱”双重特征,让知识单元之间的网络、结构、互动、交叉、演化或衍生等诸多隐含的复杂关系得以显现,从而可以对学科演化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同时这些复杂的知识关系正孕育着新知识的产生,因此Cite Space也可用于探测学科发展的前沿与趋势[4]。

2 研究结果分析

2.1 体育旅游研究概况分析

2.1.1 体育旅游研究刊载期刊分析

将CSSCI数据库中收集到的228篇文献用Excel进行初步统计。如图1所示,自2001年起,与体育旅游相关的文献数量逐步上升,在2006年和2008年出现2个峰值,此后6年略有下降,但总体保持平稳上升的趋势,这与“后奥运现象”不无关联。

体育旅游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兴研究领域,相关文献主要发表在体育学、经济学、民族学、旅游学等期刊上。如图2所示,刊文量由高到低依次是《北京体育大学学报》(37篇)、《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6篇)、《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2篇)、《体育学刊》(17篇)、《体育与科学》(17篇)。

经费来源方面,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支持项目53篇,占所有文章的23%。省(市)级基金支持项目59篇、部委基金支持项目24篇,其它基金支持项目63篇。其中李天元等人在《旅游科学》发表的《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及营销》[5],以及卢长宝等人在《体育科学》发表的《价值共创视角下的体育旅游创新研究》[6]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2.1.2 发文机构及作者分析

設置分析对象为机构,每1年为1各分析单元,调整合适的阈值,选择寻径算法。如图3所示,聚类后模块指数Q=0.9507,社团结构显著,聚类效果较好。节点数N=238,连线数E=34,密度D=0.0012。表明228篇文献中共有238个发文机构,但各机构之间的合作并不密切,仅有34个单位相互合作,合作程度不高。

体育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综合性大学的体育院系和专业体育院校。主要有河南大学于素梅、周珂、刘英等;南阳师范学院邓凤莲;天津体育学院韩鲁安、韩丁等;成都体育学院柳伯力、陶宇平、闵健等;北京体育大学王峰;曲阜师范大学李刚、孙晋海、姜付高等;华中科技大学李平、李珂、井玲等人;吉首大学刘少英、周道平、周运瑜、张小林等;云南师范大学饶远、张予云、明庆忠等;湖南师范大学李光、李艳翎、吴明华等;中南民族大学龚群、张铁明等。

2.1.3 高被引作者和文章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分析(CSSCI)也被称为“南大核心”,核心期刊是某专业或行业的核心性刊物。确定核心期刊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项,一是主办机构的权威性;二是文章作者的权威性;三是检验文章的被引率。高被引作者是指其文献报道被他人引用频次较高,在该领域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力。文章的被引率反映研究内容的延续性和突破性,与期刊影响因子呈正相关。换句话说,文章的被引率的高低既说明了该项研究成果的学术成就,也反映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选择被引作者(cited author)和被引文章(cited reference)为分析对象,适当调节阈值,选择被引频次≥2的作者及文章。聚类后可见1983篇有效引文中的966个作者,相互之间产生的网络连线值为2172。聚类模块指标Q=0.9445,社团结构显著、聚类效果较好。如图4所示,被引作者及文章主要分为3个聚类,第一是韩鲁安、谭白英、闵健等人形成的最大聚类,被引次数较高且相互关系紧密。第二是周立华、王子新、刘少英等人形成的第二个聚类,被引次数相对较高,且与王桂忠、于素梅等人相互联系。第三是于素梅、韩忠培等人形成的相对较小的聚类,被引率较高,且相互之间联系密切。

将图4中数据导出成列表,如表1所示,高被引作者及其文章前10名依次是汪德根、韩鲁安、谭白英、袁书琪、闵健、朱竞梅、常华军、杨吉春、杨红伟、陈涛。其中,汪德根(2002)在《旅游学刊》发表的《体育旅游市场特征及产品开发》被引率最高,一方面说明该论文在体育旅游研究领域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说明《旅游学刊》是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期刊,为《旅游学刊》连续6年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提供佐证[7]。另外,《天津体育学院学报》《体育学刊》《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体育与科学》《体育文化导刊》《广州体育学院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等期刊在体育旅游研究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2.2 体育旅游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指从论文的题目、摘要和正文中提取出来的核心词汇,能在最大程度上反应论文的研究内容。因此,选择“关键词”作为研究重点与热点的分析对象,既科学又高效。

2.2.1 关键词共现网络可视化图谱分析

在Cite Space运算界面选择关键词(Key Word)作为分析对象,选择寻径计算法(Path Finder),调整合适的阈值进行计算。计算完成后,进行聚类,观察图谱。

如图5所示,聚类模块值Q=0.7546,社团结构显著;平均轮廓值S=0.9706,结果可信度高,聚类效果较好。调整出现次数≥2的关键词进行分析,显示节点数N=493,相互之间的连线E=1065。表明在1998—2016年间,关于体育旅游的研究方向大致有493个,其中重点研究方向(按中心度排序)有体育旅游、旅游资源、体育旅游资源、体育经济、体育旅游产业、体育产业、民族体育、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体育消费等。

2.2.2 研究热点演进分析

研究热点的演进过程可以通过时间线视图(Timeline View)呈现。Cite Space的时间线视图是基于Focus+Context技术,将人们关注的重点领域放大,同时使焦点周围的信息缩小,形成鱼眼视图。它可以清晰地将研究热点随着时间变迁的变化轨迹用图谱的方式展现出来。

选择关键词作为分析对象,时间段确定为1998—2016年,每1年为1个时区,选择每个时区前50个(Top 50)和前10%(Top 10%)高频节点作为分析对象,调整合适的阈值后进行计算。待视图稳定后选择聚类,再根据聚类效果选择时间线视图,调整视图直至清晰美观。如图6所示,时间线视图中圆点表示研究主题;根据研究主题可以归纳为20个研究聚类,分别是体育旅游、体育旅游产业、体育经济、体育旅游资源、旅游资源、休闲体育、体育消费、体育旅游产品、旅游开发、旅游环境、冰雪体育旅游、竞争力、举办城市、人才培养模式、模式。从主题的起始点到结束点之间的曲线表示研究持续的时间,如聚类#14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从1999年提出在社会体育专业下增设体育旅游方向[8],到2000年体育旅游专业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计的探讨[9],再到2015年单凤霞对于我国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异同的比较研究[10],关于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持续了17年之久。

2.3 体育旅游研究阶段分析

体育旅游研究热点的演进过程大致可以分为萌芽阶段、探索阶段、形成阶段、发展与成熟阶段。

(1)萌芽阶段(1998—2001年):初入视野。

体育旅游研究的兴起是始于旅游学者的关注。关于等基础研究。体育旅游研究始于。明庆忠[11-13]等人对体育旅游资源、特征、发展意义等方面进行论述,为后来的研究者们奠定了基础。

(2)探索阶段(2002—2006年):方兴未艾。

首先是体育旅游基本概念成为探索的重点,汪薇萍、闵健、昌晶亮等从概念、内涵、外延、分类、特征等方面对体育旅游的理论层面进行深入探讨。普遍认为体育旅游是游客参与或观看体育运动的一种旅游活动。其次是对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探索。柳伯力等就特定区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提出看法和建议。最后是交叉学科探索日益增多。张小林从市场营销学角度、殷勤从管理学角度、于素梅从心理学角度对体育旅游市场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3)形成阶段(2007—2014年):百家争鸣。

这一阶段研究主题新颖,理论依据合理,研究方法科学,研究内容丰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从研究主题上看,体育旅游资源、产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研究的重点。从研究理论看,体育学、旅游学、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理论运用较为广泛,文化地理学、人类学、生态学、环境学、民族学、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等也是体育旅游研究的理论依据。从研究方法上来看,SWOT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定量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等让体育旅游研究更加科學可信。从研究内容上看,研究者们针对不同类型的体育旅游产品提出了不同的发展意见和可借鉴的发展模式;注重体育旅游的社区参与和生态评价。

(4)发展与成熟阶段(2015年至今):厚积薄发。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研究范式。体育旅游的研究形成了以下几个研究方向:第一类是体育旅游开发,一般从体育旅游资源与产品的开发现状,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自身的优势、劣势,进而提出相应对策。如张承泽以海南为例,探寻海洋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李艳翎为中国不同区域[14]、不同阶段的冰雪体育旅游企业营销制定了多维度的参考性战略规划。第二类是体育旅游经济效益研究15]。一般从政策、理论入手,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证明体育旅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研究刘小平和杨成认为体育旅游能够带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开拓新路径[16]。第三类是以人为本的研究。体育旅游的主体是人,因此参与体育旅游的管理者、经营者、消费者、社区居民都是研究的对象。如夏敏慧关于体育旅游参与者行为特征的研究[17],李刚关于体育旅游消费者的风险知觉和消费行为的实证研究都让体育旅游研究更加人性化[18]。

2.4 体育旅游研究趋势分析

通过研究热点时间线视图可以推测出未来体育旅游的研究趋势:一是以人为本,合理开发。体育旅游的主体是人,政府、企业、社区、居民、游客应当共同参与、共同受益;合理开发体育旅游资源,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传承民族特色文化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二是多学科协同发展、深度融合。跨学科研究更加深入,体育旅游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农业的协同发展和深度融合将形成新的交叉学科。三是研究方法与内容的创新。首先是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创新,如生态体育旅游理论、价值共创理论、符号消费理论、DART模型的深入运用为体育旅游的研究开创了新路径;其次是研究内容的创新,新颖的体育旅游产品、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可借鉴的发展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保护、体育旅游扶贫效益成为等新的研究趋势。四是体育旅游研究范式的形成。研究范式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统一,学者们力图通过完善体育旅游理论、创新体育旅游研究方法,来构建系统的体育旅游研究范式。

3 结语

3.1 结论

本文对1998—2016年间收录于CSSCI数据库中关于体育旅游研究的228篇文献用科学知识图谱的形式呈现出来,将体育旅游研究的总体概况、热点领域、演进轨迹、未来趋势进行量化分析。总体而言,体育旅游研究大致经历了萌芽、探索、形成、发展与成熟四个阶段。在体育旅游研究领域,于素梅等人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旅游学刊》《天津体育学院学报》《体育学刊》《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体育与科学》《体育文化导刊》《广州体育学院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等期刊对体育旅游研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体育旅游研究处于发展与成熟阶段,研究的热点包括体育旅游资源、体育经济、体育旅游产业、民族体育旅游、体育消费等。未来的研究趋势是以人为本、合理开发;多学科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研究方法与内容的创新;体育旅游研究范式的形成。

3.2 研究的局限性

本文的研究存在许多的局限性。一是客观上数据库的不完善。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分析网站所提供的数据并不完善,年代久远的文献缺少参考文献、基金项目等重要信息,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二是体育旅游研究本身还不完善。体育旅游研究存在滞后性,对当前市场的实际情况缺少前瞻性指导。三是体育旅游学科发展尚不完善,研究方法、研究理论尚未形成体系,为本研究带来一定困难。

3.3 未来研究的方向

新时期的体育旅游应当加强以下方面的研究,一是以人为本,合理开发,注重保护当地文化生态环境。开发体育旅游是促进经济发展、增强人民体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一种途径,在开发的过程中要强调政府、企业、社区、居民、游客的共同参与、共同受益,注重对当地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合理开发与保护,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二是加强与其它学科的深度融合,促进体育旅游与其它学科的协同发展。三是创新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继续深入,不断完善,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旅游研究理论体系和研究范式。

参考文献

[1] 国家旅游局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sport.gov.cn/n316/n336/c781832/content.html.2016-12-22.

[2] 韩鲁安,崔继安,和平.体育旅游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2):42-44.

[3] Chen, C.Science mapping: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ournal of Data and Information Science,2017,2(2):40.

[4] 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 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5] 李天元,陈家刚.体育旅游资源開发及营销[J].旅游科学,2006(6):41-45.

[6] 卢长宝,郭晓芳,王传声.价值共创视角下的体育旅游创新研究[J].体育科学,2015,35(6):25-33.

[7] 旅游学刊》被评为2017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EB/OL].http://www.lyxk.com.cn/CN/news/news380.shtml.

[8] 韩鲁安,韩丁,崔继安,等.社会体育专业增设体育旅游专业方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9(1):41-43.

[9] 韩丁.我国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计[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3):9-11.

[10]单凤霞.我国与英美等国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J].体育学刊,2015,22(4):66-70.

[11] 明庆忠,刘坚,王德义.云南民族体育旅游产业化研究[J].社会科学家,1998(6):47-51.

[12]仇学琴.试论昆明滇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休闲体育旅游特色项目开发[J].思想战线,1998(8):39-44.

[13]杨秀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旅游业经济效益的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9(1):13-14.

[14]张泽承,韩政.体验经济视域下海洋体育旅游发展策略—以海南省为例[J].社会科学家,2015(11):87-91.

[15]李艳翎,李光.我国冰雪体育旅游企业营销战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4):12-19.

[16]刘小平.民族地区体育旅游产业促进经济增长路径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5,36(8):201-203.

[17]夏敏慧,田晓玉,王辉,等.体育旅游者行为特征的研究—以海南为例[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5,34(1):56-60,77.

[18]李刚,孙晋海,代刚.城镇居民体育旅游风险知觉消费行为实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6):20-28.

猜你喜欢

量化分析体育旅游热点
4月高考热点关注
2005—2015年中国远程教育机构及其学习者成本效益研究的量化分析
国家社科基金视角下我国马列·科社学科研究状况分析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网络新闻标题修改的量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