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远起跳腾空后摆动技术特性的研究
2018-06-11曾园
曾园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检索法、观察法和逻辑分析法,对跳远的相关技术做深入分析,旨在为跳远技术教学与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研究得出:摆动腿定型摆需完成趋于水平位的摆动,形成大腿与水平面平行,小腿勾脚尖与摆动腿形成90°夹角,起跳腿脚尖完成最大背伸的充分后伸的动作特性;摆动腿异侧臂必然需完成前臂与肱骨成90°夹角的摆动,同侧臂完成微曲的后摆形成上下肢的相对平衡摆,这时才能最大效率的发挥起跳能力,实现用于维持身体平衡的力的相对最小,完成最优化的垂直起跳;起跳腾空后,从局部看,人体是会产生前旋力的,但以整体观视角看,人体是不会产生前旋力的;手臂在定型摆的基础上,完成掌心朝后直接紧贴身体充分的后伸,而不是手臂上举后才后摆;摆动腿在空中定型动作的基础上,摆动腿小腿勾脚尖斜向下45°放腿,在即将蹬直时完成最大程度的蹦脚尖并与起跳脚逐渐靠拢。
关键词:跳远 起跳 前旋 摆动腿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8(b)-0237-03
Abstract:By using the method of document retrieval, observation and log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makes a thorough analysis of the related techniques of long jump, which aims to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help for the teaching and training of long jump technology.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swing leg setting pendulum needs to complete the horizontal swing, forming the thigh parallel to the horizontal plane, forming the 90°angle between the leg tip and the swinging leg, and jumping the legs and feet to complete the full extension of the maximum back and extension.The lateral arm of the swinging leg must complete the swing of the 90°angle between the forearm and the humerus, and the same side arm completes the relative balanced pendulum of the upper and lower limbs by the rear pendulum of the micro curvature. At this time, the maximum efficiency can be achieved by the maximum of the jumping ability, the relative minimum force used to maintain the balance of the body,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vertical take-off;When the take-off is vacated, the human body will produce a forward rotation from a local point of view, but in the view of the overall view, the human body will not produce a forward rotation; on the basis of a fixed pendulum, the arm is completed directly after the palm i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body, not the back pendulum after the arm is lifted; the leg is set on the basis of the stereotype movement in the air. The swing leg leg hooks tiptoe slanting downward to 45°legs, and when it is about to push straight, complete the maximum jumping point and gradually move closer to the take-off foot.
Key Words:Long jump; Takeoff; Forward rotation; Wobble leg
隨着跳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跳远技术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从过去的“表象型”认识过渡到如今的“深层化”认识,过去的认识伴随着运动员能力的不断提升已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的需要。从跳远的三种技术方式——蹲踞式、挺身式和走步式来看,都是因为运动员能力的不断提高随之产生的腾空时间的增长,从而需要改进空中动作完成的方式来适应腾空时间的增加,以达到提高成绩的需要。
现今,相应技术的发展已趋成熟,如何改进技术完成效果实现事半功倍的功效才是取得成绩突破的关键点。例如上下肢如何实现最佳的平衡效应;腾空后的前旋问题;腿臂的最佳摆放路径等,通过探索相应技术的优化途径,实现技术的相应完美发挥才是实现成绩取得突破的关键因素。本研究旨在通过相应分析,为广大体育工作者的教学与训练提供借鉴。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检索法
检索中国知网(www.cnki.net)、相关书籍,分析相关技术,提炼与摆动技术相关文献,为撰写本文提供理论支撑。
1.2 观察法
利用佳能相机(型号800D),运用高清视频录制(1080P)学生动作掌握情况;网上下载优秀运动员跳远视频,通过视频软件进行视频的慢放、回放、剪辑等,分析相关技术动作的特点。
1.3 逻辑分析法
运用逻辑分析法,对跳远摆动技术作理论分析,探索有利于技术优化发挥的合理方法。
2 分析与讨论
2.1 摆动腿与手臂平衡摆动的量化指标
2.1.1 摆动腿的摆动量化指标
从生物力学原理解释,通过摆动腿的摆动可以获得更多的动量矩,对起跳腿起到下压的作用,进而加大地面对起跳腿的反作用力,同时摆动腿的摆动还可以促进人体重心的前移,更有利于起跳[1]。为跳远起跳动作重要技术构成之一的摆动腿摆动技术对整个起跳阶段起着重要作用(摆动力量约占整个起跳力量的60%~70%)[2]。下肢摆动对最终成绩的影响是巨大的,如何精细化量化摆动指标实现动力的有效发挥在现今运动员能力“爆炸”的大环境下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中学生摆动腿摆动形式主要有三种形式:低于水平位的摆动、趋于水平位摆动和高于水平位的摆动,三种方式在相对动力能力提高发挥的前提下,成绩都能得到提高,但动力能力的有效发挥以及动力的损耗是不同的,其最终成绩提高的“品质”是有差别的。低于水平位的摆动,摆动做功距离明显相对短,最终有效做功小,垂直起跳高度受限;高于水平位的摆动,从力学方向来看,加大摆动距离,其做功大小势必增加,最终起跳高度肯定提高,然而,从生物学角度来看,摆动腿过度摆动,超过水平位的摆动必然使肌纤维横桥重叠,有效联系数目减少,肌力相应减小,最终只能是产生负效应;趋于水平位摆动,其做功距离是相对最大的,能产生的用力效果也是最好的,起跳腿才能完成充分蹬伸。
因此,摆动腿定型摆需完成趋于水平位的摆动,形成大腿与水平面平行,小腿勾脚尖与摆动腿形成90°夹角,起跳腿脚尖完成最大背伸的充分后伸的动作特性。
2.1.2 手臂摆的量化指标
手臂的最终摆动是依靠下肢摆动腿的摆动特性决定的,两者需形成相对的上下肢平衡。在起跳中要特别强调蹬与摆、上肢与下肢的协调配合,充分利用摆动的力学效应,提高起跳效果[3]。作者提到上下肢的协调摆动很重要,但其具体如何有效摆并未指出,这就需要去探索。实践中,不难发现,如果左支撑状态失衡,人体空中肌肉必然需要额外用于控制左侧肢体平衡;如果右支撑状态失衡,人体空中肌肉必然需要额外用于控制右侧肢体平衡。出现这种状况,势必会造成动力的损耗,相应用于机体做功的力必然减小,最终成绩也会相应受影响。需要实现上下肢的有效平衡,就应该尽量减小肢体肌肉用于平衡的力的产生,形成上下肢的动作结构的有效平衡。
因此,对照下肢的摆动特点,分析可以得出,摆动腿异侧臂必然需完成前臂与肱骨形成90°夹角的摆动,同侧臂完成微曲的后摆形成上下肢的相对平衡摆,这时才能最大效率的发挥起跳能力,实现用于维持身体平衡的力的相对最小,完成最优化的垂直起跳。
2.2 摆动产生制动效应的平衡特性分析
“前旋”这一词经常性地与跳远腾空挂钩,然而起跳腾空后人体真的会产生前旋吗?前旋的出现会导致人体重心相对前移,特别是上肢会出现明显的向前性导致人体不能充分完成空中动作,加快身体的下落速度,最终影响成绩。有学者认为:“根据运动生物力学理论,跳远的起跳是由于客观存在的旋力矩,使人体产生向前的旋转力。腾空后的各种空中动作就是要减少身体向前的旋转力,保持身体在空中的平衡[4]”。作者提到了旋转力的产生,但是在起跳腾空后,由于其他肢体动作的补偿,旋转力本质是不存在的。
人体结构在空中是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人体自然进化也都是符合最优化力学特点的。腾空后,只观察上体特点必定会形成一定的前旋力,原因是人体在起跳时会降低重心,身体会有适度的前倾为充分起跳做准备,以这种方式看待前旋也就无可厚非了。但上下肢是一个有机整体,分析并不能单独将上肢摘取出来而忽视下肢的作用。如果只分析上肢,那么各类运动项目也就无从谈起了。人体起跳腾空后,不难发现,摆动腿会完成一定幅度的上摆,而摆动的制动动作必定会产生向上向后的力,而上体由于起跳时的特点产生的前旋力必定能被摆动腿产生的力抵消,因此前旋也就毫无存在理由。当然也有人质疑,摆动腿产生的力就一定能抵消掉前旋力吗?有此质疑也属正常,分析可以发现,如果腾空后摆动腿产生的力无法抵消前旋力,结果就是直接扑向沙坑,但在人体自然进化过程中,机体有自我保护的强烈意识,而机体防御机制会促使大脑控制肢体动作,结果是摆动腿的力必定能平衡起跳产生的前旋力,人体腾空后肢体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就不会产生前旋。
2.3 摆动腿与手臂摆放路径的分析
摆动腿与手臂空中定型动作前面已分析,但最后两者如何下放,实现动作的最优化呢?如“在起跳腾空后,摆动腿的大腿将积极前伸下压,小腿随之向下、向后摆动,摆动腿与起跳腿会逐渐靠拢,而两臂则上举后摆,与摆动腿一起形成了向后的相向运动,从而使身体在到达最高点前充分展开[5]”。又如“起跳后仍保持腾空步姿势,随后摆动腿的大腿积极下放,小腿向前、向下、向后成弧形摆动,使髋关节伸展,大腿能否自然下放,直接影响展髋、挺身[6]”。等等这些观点都在分析摆动腿与手臂的下放路徑,但动作要求并未达到动作效率发挥的最大效果。
显而易见的是摆动腿与手臂最终都要完成后摆,实现上体肢的相向运动,完成空中展体的需要。手臂在定型摆的基础上,完成掌心朝后直接紧贴身体充分的后伸,而不是手臂上举后才后摆。原因是手臂紧贴身体直接下放,其下放路径是最短的,在同等肌力的条件下,时间越短,爆发力就越大,做功有效性也是最大的;而掌心朝后下放,其原因是在完成空中“收”的动作时,手臂会完成一个向前的翻转,这时神经系统才能有效参与控制肌肉动作,完成“收缩—放松”的神经调节,如果掌心向前直接后摆的话,“收”时手臂直接完成前摆就足矣,这时神经系统就不会参与肌肉调节,动作完成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摆动腿在空中定型动作的基础上,摆动腿小腿勾脚尖斜向下45°放腿,在即将蹬直时完成最大程度的蹦脚尖并与起跳脚逐渐靠拢。如若摆动腿先前压再后伸,结果是摆动时间相对延长,摆动爆发力明显减小,有效做功减小。同时摆动腿下压,会造成股直肌紧张,完成“收”的动作时是很困难的。而采用新方式放腿,放腿时间是相对最短的,有效做功是最大的,其动作完成效果也是最好的。
3 结语
综上所述,摆动腿定型摆需完成趋于水平位的摆动,形成大腿与水平面平行,小腿勾脚尖与摆动腿形成90°夹角,起跳腿脚尖完成最大背伸的充分后伸的动作特性;摆动腿异侧臂必然需完成前臂与肱骨成90°夹角的摆动,同侧臂完成微曲的后摆形成上下肢的相对平衡摆,这时才能最大效率的发挥起跳能力,实现用于维持身体平衡的力的相对最小,完成最优化的垂直起跳;起跳腾空后,从局部看,人体是会产生前旋力的,但以整体观视角看,人体是不会产生前旋力的;手臂在定型摆的基础上,完成掌心朝后直接紧贴身体充分的后伸,而不是手臂上举后才后摆;摆动腿在空中定型动作的基础上,摆动腿小腿勾脚尖斜向下45°放腿,在即将蹬直时完成最大程度的蹦脚尖并与起跳脚逐渐靠拢。
参考文献
[1] 许冠忠,王文浩,丁海勇.中外男子优秀跳远运动员技术参数的运动学比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1):46-48.
[2] 王德平,任保莲.跳远起跳阶段摆动腿摆动的运动学特征及对起跳效果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00(5):25-26.
[3] 胡耿丹.运动生物力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3.
[4] 佳悦.试析挺身式跳远腾空后身体前旋的控制技术[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1):104-106.
[5] 张明莲.挺身式跳远空中技术教学法[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2):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