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趋势的研究
2018-06-11孙亚
孙亚
摘 要: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文化中重要的珠宝,通过对其历史进程各时期进行分类、研究总结各阶段其发展现状、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探讨其各阶段的发展,来阐释现阶段此种体育形式的发展趋势,旨在为未来该领域的发展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促进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并提出以下建议:发挥大、中、小学在此种体育形式发展道路上的作用;把其同市场化、商业化运作结合;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注重“活态保护”;对此种体育形式的继承及发展要去伪存真、改革;把传统体育的推广同人民的切身实际相结合,同大众的健身相结合;加大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使其能够指导实践;此类体育项目源自中国、属于世界。
关键词:体育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8(b)-0132-04
Abstract:Traditional Chinese Sport is a bright jewel of Chinese national culture,by classifying historical period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ports ,and studying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stages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National Sport, to explain the present development tren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National Sports.The thesis is aimed at providing theoretical basis for facilit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utur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National Sports. It also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making the universities,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s play in rol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National Sports. Combining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sports with marketization and commercialization; Improving the various related systems ;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relevant laws, pay attention to "living state protectio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Sport should eliminate the falseness and retain the trueness ;Combining the promo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Sport with the fitness of the people ; The study of traditional sports theory of the Chinese na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theoretical system should be constructed to guide the practice.
Key Words: Sports; Chinese traditional sports;Development trend
隨着我国文化自信的提出,国内又掀起新一波传统文化热潮,其中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通过文献搜索、逻辑研究法对近30年来我国传统体育发展各阶段的现状、背景以及各阶段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并研究其发展的各个阶段。
1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各阶段状况
1.1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阶段
通过对我国传统体育发展各阶段的状况及速度进行了分类得出结论如下:1949年前为缓慢起步时期、1949—1978年为相对停滞期、1978—2017年为快速发展期,本文主要就快速发展阶段进行分析、研究。
1.2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阶段的现状问题
1.2.1 1990年以前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现状、问题
本阶段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项目、分类方法、内容的研究以及挖掘整理办法提出了许多建议,但未形成统一的结论。同时各地区积极整理编写相关史志,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此种体育形式的发展速度,本阶段基本确立了把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今后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但由于当时中国封建文化的禁锢加上落后的经济状况使得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进程缓慢。在研究行为上缺乏系统的整理,更多的是个人自发地研究,缺乏统一的规划,使得研究十分“碎片化”。而且随着西方现代体育项目的涌入,年轻人更愿意参与到“时尚的”外来体育项目中,致使传统体育的继承者丢失,这类现象的出现让研究者对如何处理好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的关系变成了急需解决的难题。当前阶段处在发展的探索时期,此时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还处在萌芽时期,许多问题依然阻碍着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1.2.2 1991年—2000年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现状、问题
1991年—2000年正处于中国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新旧观念交替碰撞。本阶段,我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对此类体育的发展规划出了方向: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正式出台;1997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立民族体育学学科,一年后把“民族传统体育”划分为“体育学类”的子学科;《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里更是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体育资源的研究、整理和推广提出了要求。此阶段如何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更好的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学者主要关心的问题。这一时期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始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定义、特征、功能、价值等方面进行初步系统的分析。伴随着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出台以及系统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黄金时期,随着一系列措施的推进不断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注入了新的动力。
1.2.3 2001年—2010年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现状、问题
这一阶段中国登上了开放的新台阶,体育文化的影响逐渐扩大到全世界也成为趋势。随着奥运会的承办,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再一次与外国体育项目相遇,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有利于中国传统体育走出去,加速其发展、发掘,为其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相应的针对奥运会与中华传统体育相关的研究也如雨后春笋;另一方面,现代体育对传统体育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人们对奥运各个项目如数家珍和对传统体育无人问津的现象形成了鲜明的比较。因此,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想要重新走入人们视野也必须要“削足适履”,如何削、削到什么程度是这个阶段研究的一大问题。
本阶段其存在的问题概括为以下四点:①理论研究薄弱。现阶段理论分析仍然不成体系,分析程度较浅,无法构成完整的理论框架,使得理论落后于实践,难以指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进步。②重视程度不够。本阶段虽然已经对传统体育的研究、发掘有了一些进展,但社会各阶层对其重视程度仍旧不够。这里所说的重视程度是指多阶层(包括政府、各级学者、基层群众等)、多方面(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宣传、理论及实践研究、对濒危项目的保护以及继承等)的重视重视程度不够。③内涵流失、传承困难。一方面一些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无法避免的被自然淘汰,相应项目的继承者也出现断层。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宣传及指导不到位,以及受到市场经济对其不良开发、现代西方体育冲击等影响,导致这一阶段其“民族性”内涵不断丢失。④学校教育开展的欠缺。此类体育项目在学校的教学里很少涉及。
本阶段是现代体育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影响最大的一个阶段,而这四个方面就如四个紧扣一起的齿轮,他们共同影响着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进程。而这四个方面的问题也是下个十年其发展努力的方向。
1.2.4 2011年—2017年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现状、问题
经过约70年的不断努力,传统体育学科的建设不断完善;从分散的整理研究逐步过渡到全面的理论体系研究;此类体育形式逐渐参与到学校里,特别是民族地区,但不可否认的是学校里民族传统体育仍然处于弱势。在上个10年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完善解决并阻碍着现阶段传统体育的发展,例如:专业教师匮乏、相应器材场地短缺、缺少理论指导、普及程度低等。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搭台,经济唱戏”的模式不断被推广,其中更值得反思的是在经济主导下其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原有的“民族性”的抹杀,这也是“削足适履”产生的不利影响。在1995 年《体育法》提出22年后的现在,健身热已经席卷各个地区,群众对于健康的追求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广也应搭上这班快车,改变其群众基础薄弱、载体平台较少以及群众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思想观念陈旧等不良现状。
现阶段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不断消亡成为了不争的事实,但为了遏制这种现象从政府到民间,从学者到基础参与者都在不断努力,在努力过程也是对其一种传播,也使社会各阶层认识到我国体育文化的丰富多彩。
2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趋势
2.1 发挥大、中、小学的作用
中国学校教育共有10余年的时间,在这10余年的学校教育中只有体育这一学科贯穿始终。一方面,经过学校体育教育的影响,可以不断扩大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群众基础,这些人又可以成为宣传者,如此不断良性循环;另一方面,经过“剔除糟粕”的传统体育完全可以承担起教学这一重任。但当下需要向这个目标所需做的努力工作还有许多,比如:①项目不够丰富,不能适应现代教学需要。近千种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本身没能根据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的需求进行改革,仅有武术等极少数项目能较成熟的担任学校体育教育内容。②重视程度仍不够。学校内部体育教育仍然是一个弱势学科,体育教育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还依然游离在体育教育项目的边缘,不被重视。③师资问题严重。大部分地区仍然在做着“小班化”的努力进而使体育教师的缺口也逐渐扩大,而且在体育教师内部能够担任起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的体育教师更是寥寥无几,应针对这种“无奈”采取措施,重视该方向的体育教师的培养。④硬件设施问题。在教学中设施是硬性保障,完善的硬件设施能够使效果更好,同时能够丰富课堂内容,而且也是对学生身体安全的保障,包括教学场地、教学教材、项目器械、安全与保护设備等。相关项目配套设施欠缺也是影响传统体育在学校开展的一大障碍。
2.2 进一步把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同市场化、商业化运作结合
从1984年奥运会第一次市场化的尝试至今,体育的商业化从未间歇。我国首次进行的体育赛事商业化尝试是在上海举办的第五届全运会,随后从第六届起商业化模式正式进入大型赛事,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近几年“武林风”“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昆仑决”等赛事无不体现着“体育搭台,经济唱戏”模式的极大魅力,现阶段这种已经成熟了的模式无疑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有着极大地推动作用,其中武术项目已经进行了许多成功的结合,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其他的项目也可以以其作为参考,逐渐使传统体育同市场化、商业化运作更完善的结合。
2.3 构建完善的民族传统体育相关制度
这里所指的制度包括了运动员等级制、少数民族体育裁判员等级制、知识产权制度以及少数民族运动会制度等等一系列相关制度。中華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缓慢、发展过程中文化内涵丢失等困境的出现,其根源就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各种制度的不完善或缺乏所导致的。健全完善各相关制度的首要工作是完善各类制度理论体系,不能一味的照抄现代体育制度,而是要根据我国实际状况进行相关体育理论制度的构建,最终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并使其发展从一定程度上避免“异化”的出现。
2.4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注重“活态保护”
近年来我国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保护所出台的法律法规逐年增多,通过立法对其进行保护仍是最有效、权威的方法,法律法规的不断建设、完善也是其发展的基本保障。在法律对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措施中应该强调“活态保护”,当某些项目真正成为“遗产”时已经丧失对其保护的意义。现有法律中大多为公法,应加大私法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法律保护中的作用,公法为主私法为辅,对其发展进行法律支,改变现阶段重保护轻传承的状况,加大对传承人及传承机制的法律保护。
2.5 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及发展要去伪存真、改革
当今中国是一个秉承科学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源时的社会环境已大不相同。此种体育形式主要起源于日常生产活动、宗教祭祀、人与人的战争和人与自然的斗争等,也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内涵是否适合当今社会,因其有些内容具有落后性,必须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中的“糟粕”进行舍弃,要使传统体育项目进入现在大众视野,就不能 “走老路”,改变其原来发展传递的封闭性,使其适合现代社会人们的口味,便于人们接受,对其老旧的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内容、形式以及传承方式进行改革,使其能够顺利与现代文化融合。“传统”并不是仅仅指过去的和一种惰性的存在,它也是对我国悠久文化传承的一个肯定,只有当我们不在用旧思维去定义“传统”时即跳出“传统”看“传统”才能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新时代更好的被传承和发扬。
2.6 把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推广同人民的切身实际相结合,同全民健身相结合
在《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中提到:全民健身是使大众拥有健康身体的关键形式,是全体民众强身健体、健康生活的基础。进行全民健身是国家的发展战略。[1]在十六大中提出2020年构建全民健身体系,随着2016—2020最后一个阶段全民健身计划的不断推行,全民健身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
在全民健身参与的活动中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逐渐绽放异彩,武术、太极拳、健身气功等项目已逐渐发展成熟,被越来越多的健身爱好者所采用,但更多的项目还未被重视。在全民健身里,传统体育完全有能力承担起这杆大旗,原因如下:①有着共同的群众基础。此类体育项目源自人民,发源于生产、生活中,各传统体育项目均产生于“中华民族”这一文化土壤。这种认知上的相识和民族性的认同有利于其在全民健身中的开展,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②项目众多,普适性强。其普适性体现在对各年龄段、各地区都有较强的适用性,其普适性也是健身选择的重要条件。
2.7 加大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理论分析,建立完善的民族传统理论体系
目前对我国传统体育的探究不断深入,分析范围也越来越全面,但相关理论体系的构建还未成熟仍需要不断努力。理论研究不足也是阻碍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重要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均是处在理论落后于实践发展的状态。在对于理论探索的道路上,一些学者对于该理论体系的建立也提出了一些观点,如梅汉超把其理论体系分成3个部分,即社会科学类、思想观念类和自然科学类[2]。对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构建因缺乏综合理论知识体系的支持,使得目前我国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还有待健全。对于学科理论建设应当考虑在现有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视角进行研究创新、摆脱固步自封,不断突破原有的研究内容进而建立完整的民族传统理论体系。
2.8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源于中国属于世界
全球化浪潮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全世界呈现的现象,是现代社会未来的走势,也是历史的潮流。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各个国家虽然国界依然存在但是国家之间例如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的隔阂在逐渐消失。在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实施中仅仅是保存其“民族性”显然是不利于其可持续性发展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也是如此,“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对现在传统体育未来发展趋势的启示。只有让其在全球化浪潮中推向世界范围的体育运动才能保证其“不腐、不蠹”,同时也是对世界范围内体育项目的极大丰富,因此我国的传统体育必须走向全球,真正做到“即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6/23/content_5084564.htm,2006-6-23/2017-11-30.
[2] 梅汉超.现代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体系与实践内容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7):39-43.
[3] 郑言.民族传统体育学术研讨会综述[J].体育科学,1987(1):14-16.
[4] 熊晓正.机遇与挑战——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之浅见[J].成都体院学报,1988(4):21-28.
[5] 刘雪松.论我国民族体育的特色及其发展[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0(4):30-34.
[6] 钟瑞秋,李伏生.论我国民族体育的交融和发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2(1):18-22.
[7] 黄银华.浅谈我国民族体育的发展与经济效益[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121-124.
[8] 施文忠,苏肖晴.发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之管见[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9(2):92-95.
[9] 饒远,杨万智,周百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建设与科学化发展思路[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2):73-76.
[10]王惠琳,徐虎泼,闫伟.论民族传统体育在中国体育发展战略中的地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2):31-33.
[11]尹小光.中国传统体育性质与西方体育性质的比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
[12]方桢.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走向探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52-155.
[13]张瑛.浅谈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09,8(2):82-84.
[14]王晓刚.民族传统体育旺盛生命力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J].搏击.武术科学,2008,5(12):75-76.
[15]吴必强.试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持续发展[J].四川体育科学,2002(1):12-13,19.
[16]黄荔娟,黄亚玲.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路径探索[J].体育文化导刊,2008(9):37-38.
[17]王亚琼.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02(2):129-133.
[18]朱佳斌,李建威.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8(4):77-78.
[19]李政.奥林匹克运动冲击下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对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7(10):72-73,76.
[20]汤立许.刍论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流变与发展趋势[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6):39-41.
[21]白晋湘.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 丰富世界现代体育宝库——民族传统体育研究述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4):433-435.
[22]肖宁.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机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32-35.
[23]余利斌,蔡吉林.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趋势及方略[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9,29(6):75-78.
[24]刘志勇.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困境与发展研究[J].商,2013(5):224-225.
[25]李新广.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问题的思考[J].西部皮革,2016,38(24):218.
[26]孙广辉.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途径的思考[J].中国报业,2011(8):43-44.
[27]汤立许,蔡仲林,刘轶.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困境及路径选择[J].西安体育学报,2011,28(5):574-578.
[28]李志强,姜伟平.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34(4):203-205.
[29]万会珍,别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2):150-153,194.
[30]赵珊珊,司马畅,张磊.论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5):74-75.
[31]王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问题、使命与取向——基于民族国家建设视角[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7,41(3):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