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街舞啦啦操发现式教学模式实验研究

2018-06-11江金泽郑华玲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20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

江金泽 郑华玲

摘 要:运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法等对“发现式”教学模式在街舞啦啦操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实践论证。结果表明:“发现式”教学模式在普通高校街舞啦啦操选项课教学中,不仅能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他们的探索欲,培养创造思维,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个性的发展,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技术水平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可为普通高校街舞啦啦操教师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街舞啦啦操 发现式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8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7(b)-0035-02

借鉴美国现代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的“发现式学习”这一先进的教育理论设计的“发现式”街舞啦啦操教学模式,并通过2016—2017年1学期的选项课教学实验,效果良好。从教学实验的纵向进行比较分析,整理、归纳出该模式在应用中的最合理、最优化,以期能更好地进行推广与应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福建农林大学啦啦操选项课随机抽取2015级(二年级)2个女生教学班級,分成实验班和对照班各35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法

大量查阅了国内外教育理论方面的相关著作以及1990年以来已发表的关于教育教学理论与啦啦操课程改革相关的文献资料。

1.2.2 访问法

针对“发现式”教学模式在普通高校街舞啦啦操选项课教学中应用的相关问题,对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单位12位专家学者,有选择性地进行3轮访谈,听取他们对该课题研究的意见与建议,为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合理性提供了保障。

1.2.3 问卷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向我国一些师范院校、体育院校等共18所单位的专业教师发放了调查问卷,其中助教13名,讲师28名,副教授42名,教授17名,共发问卷100份,回收92份,回收率92%,有效率92%。

1.2.4 实验法

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教学均由同一名教师担任,实验班采用“发现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班按原有教学大纲进度和正常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并对两种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实验从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完成教学大纲任务30学时。

2 研究结果与讨论

2.1 设计原则

为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以及自学能力一教学目标,结合街舞啦啦操教学的特点,设计了“发现式”街舞啦啦操教学模式。

具体操作、实施分为以下3个阶段。

第一阶段: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制定教学目标,学生研拟目标与计划。

在教师的导向下,学生对照教学目标,查摆自己街舞啦啦操动作技术存在的不足与差距,明确自己与教学目标的差异程度,制定中长期学习计划,选择发现学习的内容,并坚持不懈地向发现学习目标逼近。

教学特点:由于学生是通过教师“发现”引导下,主动、独立的参与到街舞啦啦操的“再创造”的学习中,教师应加强学生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学习[1],该阶段应以教师的引导为主,约占70%,学生自学约占30%。

第二阶段:实践计划。

这一阶段学生将进一步学习和巩固不同类型的街舞啦啦操动作技术、技能,拓宽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动作技术、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动作编排能力。

模式践行程序:(1)教师根据依据现代控制理论[2],将成套动作合理的分解成较小的组合教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按科学的逻辑排序,合理分配到多次课程的学习中,制定教学进度与计划。(2)明确教师的指导方法,制定街舞啦啦操动作组合教学的学习指导语,课前交给每位学生,学生需根据指导语,进行认真预习,设计启发性谈话,为学生设置动作技术方面的问题情况;设计与普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相适应的动作组合练习的作业。(3)为学生营造学习情境。即依据学生学习与掌握街舞啦啦操动作的进度,及时为学生提供观察、发现和思考的教材。如身体成波浪姿势动作的完整与分解演示;自选动作创编实践竞赛;含腆动作的正误对比;标准的街舞啦啦操动作技术图片或录像等。(4)课堂教学实践,教师以引导、提示为主,对基础薄弱的同学应区别对待,加强个别辅导,及时引导其对教师提供的新的正误对比观察资料,进行耐心、细致的分析,使其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5)课外要求学生对所学的街舞啦啦操组合动作进行概括、归纳和总结,即再次对指导语进行斟酌、理解,加深印象。(6)教师应及时跟进,及时对学生组合动作的归纳和总结情况进行分析与探讨,并及时与学生交流、反馈,使其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模式实现的重要因素:(1)舞蹈啦啦操的教学内容、计划以及进度应与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相适应。(2)建立配套的指导措施,设计的学习指导语应独特、新颖,符合学生期待,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求知的欲望。(3)利用多媒体等多种现代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类别丰富的教材。(4)理论与实践的评价与反馈应及时、客观、公正与准确。(5)应依据不同组合动作教材的需要,融合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其达到更好的效果。(6)应尽快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锻炼的习惯。

街舞啦啦操教学步骤:(1)教师完整示范1个8拍完整的动作,学生通过观摩,对即将学习的动作技术建立一个正确的概念。(2)学习和掌握舞蹈啦啦操动作技术,通常先掌握手臂动作,然后学习腿部动作,最后配合身体的律动一起练习,最好采用悦耳、动听、节奏感强的音乐伴奏进行练习,可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3)学习组合动作,即将几个8拍的动作组合在一起,重复、连续的练习。(4)在教师的口令下进行慢速、中速、快速的成套动作练习。(5)在街舞音乐伴奏下进行成套动作练习,先由教师或骨干学生领做,然后分组练习,最后学生独立练习。(6)巩固和加强学生对动作的识记效果,学会和掌握每一个动作技术与要领,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每个动作、组合之间以及音乐节奏变化的内在联系与规律,并可通过简笔画,在作业纸上做好笔记,以便练习时进行查阅。

教学特点:在前一个阶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同类技术结构的探索,加大动作技术以及难度,引导学生强化街舞啦啦操动作组合学习,及时提供新的正误对比观察资料,并加以引导分析,教师应对学生的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及时的反馈给学生,与学生共同交流、探讨[3-4],促进学生街舞啦啦操综合能力的发展。这一阶段教师引导约占20%,学生自学约占80%。

第三阶段:完成教学目标。考核:按照学生街舞啦啦操成套动作的完成情况以及动作的创编情况进行评价。

考核标准:学生可按照原教学大纲规定的动作进行考核,也可选择自编动作进行考核(每4×8拍组合动作有0.5~2.0的创新加分)。以街舞啦啦操动作创编的科学性、大众普及性、健身实用性为主,不提倡追求动作技术的难度。完成情况按照新制定的评分标准执行。

2.2 街舞啦啦操教学模式改革可行性分析

从调查得知,目前我国普通高校选项课基本都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主要体现在制定了统一、规范的教学大纲,明确了教学内容、进度、难易程度,对考核动作的内容和评分要求也制定了统一的标准[5]。这种过于追求统一的模式虽然便于统一管理与规划,但却忽视了每位教师和学生的个性特点、个体差异以及主体作用,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6]。但从表1可见,专业教师对街舞啦啦操教学改革的观点基本一致。

2.3 实验前学生的基本情况调查

通过调查与统计,教学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在街舞啦啦操基础技术水平、身体各项素质、专项理论知识、学习思维能力等条件基本一致。显然,在相同教师指导下,教学内容、时数、场地、器材相同,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的情况下,实验班与对照班的确定是符合课题研究的要求的,而实验取得的结果是客观、合理的。

2.4 实验后自编动作考核的比较分析

由表2可知,实验班与对照班在相同的教学时数情况下,实验班参加自编动作考核的学生明显增加,说明街舞啦啦操是一项易于普及与开展的运动项目,在学习时间充足,学生掌握足够丰富的运动技术的前提下,通过教师的“发现”引导,就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

2.5 实验后学生街舞啦啦操动作成绩评定比较分析

由表3可知,实验班在街舞啦啦操四项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班。新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主动观察和分析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和考核内容,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街舞啦啦操自编动作环节,学生们表现出主观能动性、创新的意识、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和自信的表现力,有些创编的考核动作,还是体现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2.6 实验后学生运用街舞啦啦操理论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分析

由表4可知,使学生掌握专项理论知识与动作技能的同时,对学生“授之以渔”,培养学生应用专项理论知识联系技能的实践能力,是目前体育教学工作的主要特点、趋势。在运用专项理论知识解决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力方面,实验班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证明实验班学生对专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全面、扎实,在街舞啦啦操的创新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运动能力、自学能力等综合素质指标培养方面,发现式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具优越性。

2.7 实验后实验班对教学态度反映情况

实验后,从对实验班对教学态度反映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非常认可发现式教学模式,课堂中学生主动领操、示范,积极与教师和同学之间分享动作技术的学习心得、体会,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在课内、外表现出能互相观察、分析和纠正动作,这不仅加快了动作技术的形成,还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从学校啦啦操社团报名情况;实验班早操、课外锻炼次数、掌握街舞啦啦操动作的数量调查;学生的运动能力、自学能力、动作创编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指标,实验班均高于对照班学生。显然,“发现式”教学模式在街舞啦啦操中教学与训练是完全可行的、有效的。

2.8 影响推广的因素分析

发现式教学理论具有先进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但我国体育教育工作者极少对发现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与开发进行实践论证。目前,我国多数街舞啦啦操教师仍以传统的动作示范、讲解、练习的教学方法为主,偶尔会在传统的教学中加入成功体验法、诱导法、快乐体育法、启发法等其它方法。其次,广大体育教师和学生缺乏对发现式教学模式的认知,这些因素势必制约着“发现式”街舞啦啦操教学模式的实施与推广。

3 结语

“发现式”街舞啦啦操教学模式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该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对加快街舞啦啦操动作技能形成,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独立学习和探究精神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思维惯性,增强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事业心。

参考文献

[1] 陆哼伯,李建设,刘健.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2,22(3):38-39.

[2] 刘文浩,李芝.运动技能学习和控制的两个基本理论及其比较[J].武漢体育学院学报,1992(2):69-72.

[3] 安桂清.以学为中心的课例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3,25(2):72-77.

[4] Kalliopi Theodorkou a,Yannis Zervas a.The Effects of the Creative Movement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on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s Self-esteem[J].Sport,Education and Society,2003,1(8):91-104.

[5] 邹师.体育教学模式分类及其应用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7(3):29-32.

[6] 胡建东.高中体育教学研究性学习初探[J].中国学校体育,2007,7(10):39-40.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
融入数学语言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信息化教学方法与实践探索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冠心病见习教学中应用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探索立体几何的教学方法
探索立体几何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应用数学模型发展生物科学思维的教学方法——以Excel在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应用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