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研究

2018-06-11李俊平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2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融合

李俊平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高校体育教学发展得到了质的飞跃。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体育教学过程的重中之重,是一个必不可缺的教学环节,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必须树立起先进的教学观念,正确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有效将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结合在一起,最大程度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本文将进一步对高校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高校 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融合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8(b)-0063-02

当前是一个教育创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发展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高校体育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到学生综合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的提高,还必须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确保能够充分掌握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状况和体育学习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开展多元化的体育教学活动,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缓解学习生活压力,促使学生紧张的大脑神经能够在体育活动中得到松弛,并且有效消除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在体育运动中宣泄各种不良情绪,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 高校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基于新课标改革制度下,对于高校素质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体育学习实践能力,还必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质是指教师通过结合学生实际心理状况和生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提升自我心理素质[1]。而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综合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和良好精神品质。无论是体育教学,还是心理健康教育都属于高校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体育教师有必要将其两者有效融合在一起,通过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形式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结构。

高校体育教师要正确认识到将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科学融合在一起,是最大程度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途径。体育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不再一味向学生灌输各种体育专业知识,锻炼学生体育实践技能,而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导致学生将各种心理不良情绪带入到学习生活中,影响到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高校体育教师要高度重视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传授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实现大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的育人目的。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有利于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释放学生各种心理紧张情绪,从而有效提升体育教学整体效果,推动各个教学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

2 高校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措施

2.1 强化体育互动教学,营造和谐愉悦教学氛围

为了更好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体育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实施,高校体育教师要不断加强与学生的亲密互动和交流,在课堂上营造出和谐愉悦的学习气氛,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和生活上的各种压力。例如,高校体育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新采用诱导式或者启发式的方式,科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多元化体育教学活动中,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体育学习的不同需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学习兴趣。此外,体育教师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要从学生心理学习角度出发,凸显出学生在体育教学课堂上的主体位置,给予学生充足的自我表现发展机会,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学习自信心,在学习中善于表达自我情感和思想,愿意与其他同学进行互动合作。体育教师要主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改善两者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感觉到“心理安全与自由”[2],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体育学习中,实现与教师心理上的互动和情感上的交流相融,体育教师在了解到学生实际学习心理情况后,才能够更好地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学活动,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目标。

2.2 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和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心理素质

众所周知,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个地方,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以及心理特点,体育教师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学习思想情感,合理制定教学目标,科学采取层次性教学方法。例如,对于那些本身身体素质就好的学生,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提高其学习标准,安排该部分学生进行有难度、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能够不满足于现状,培养学生积极向上、敢于挑战的精神品质;而对于那些自身素质偏差的学生,体育教师则要适当降低其学习标准,合理控制该部分学生体育学习活动内容难度,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全体学生的体育学习水平得以有效提高,促使不同层次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快乐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将体育终身学习信念带入到学习生活中。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中,如果当学生遇到了挫折与失败,体育教师要发挥出自身作为指导者的教学作用,采取一定激励方式引导学生敢于面对失败,给予学生科学的改进意见,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坚强意志品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与此同时,高校体育教师要有效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融入到体育实践教学中,从思想上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的正确认识[3]。例如,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合理采用思想分散法、活动调节法以及情绪稳定法等方式,科学调节学生学习生活情绪,提高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自我情绪控制能力,避免学生由于各种外界因素影响到自我心理失衡,确保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健康和谐的心理状态。

2.3 准确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合理进行体育教学评价

体育教学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其开放性和自由性,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极为频繁,教师要利用好这种特性,深入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根据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帮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获得情绪释放、打开心灵之门。例如,体育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交往方式来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指导学生以不同学习小组形式进行比赛,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技术实践能力,还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与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在团队中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作用,建立学习自信心。此外,在体育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合理进行体育教学评价,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学习评价中,发表自身的意见和想法。而教师则要运用鼓励性总结评价方式,向学生提供实质性与肯定性的教学信息,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信心。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要想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高层领导要加强对体育教学的科学指导工作,促使体育教师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必要性。体育教师要创新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促使学生形成稳定的健康学习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 吕策.探析高校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J].学术·理论,2014(6):68-69.

[2] 童智锦,赵晓.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的融合解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121-123.

[3] 钟鹏飞.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对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作用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2013(1):44-46.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