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技术型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德育实效性研究

2018-06-11李鸿雁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11期
关键词:技术型基础课道德修养

李鸿雁

[摘 要] 德育在近些年来愈发受到重视,其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中占据一定的比重,其课程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旨在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重要部分,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与合理的法治观。尤其是对应用技术型大学而言,不可将人才培养的重心过于偏重技术技能类的课程教学,而忽略德育教育。因此,为了让应用技术型高校培养的学生成为具备良好道德修养、思想品质与法律观念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就需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德育教学的实效性。

[关 键 词] 应用技术型;思想道德;法律观念;德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1-0066-02

应用技术型大学一般需立足于满足社会需求与适应经济发展而进行人才培养,要求学生既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水平,又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同时还需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并且要掌握好法律知识,尤其是与学生职业发展相关的法律知识。因此,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下简称为“基础课”)落实在德育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应用技术型大学对基础课的认知情况

教育部规定各高校的基础课需采用全国统编教材,旨在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与道德法律观念,并帮助大学生解决自身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其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增强良好的纪律意识,同时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只是当前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学生多数知识基础很薄弱,对基础课这种课程的理论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同时具有自律性比较差的缺点,思维能力也不够强,却具有相对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这部分学生具有实用主义的思想倾向,具有一定的急功近利的特征,主要以掌握应用型技术为学习目标,因此过于重视专业课的学习而忽略了基础课的学习,难以真正对基础课产生学习兴趣。也有一些学生认为学习基础课主要是理解德育的精神内涵,并不重视全面掌握该课程的理论知识[1]。因此,学生在这样的认知之下,很难提高其对基础课的学习积极性,也就难以提升其德育的实效性。

二、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基础课教学现状

应用技术型大学开展的基础课具有实效性不高的问题,在这一问题的背后,存在着许多问题:(1)基础课的课程内容具有重复性与单一性,多数课程内容都是学生以往接触过的内容,难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会让学生对基础课产生抵触与厌烦的情绪,难以使其积极投入学习中。(2)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基础课教学内容缺乏新颖性,并不注重融入创新的内容,德育资源的说服力下降,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很难使其信服。(3)基础课的理论与实践依旧处于脱节状态,实践锻炼跟不上理论课程教学,学生难以提高实践能力,甚至容易遗忘理论课程知识,难以有效巩固其知识技能。(4)在基础课上,学生的主动学习并不够明显,教师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课堂活动的参与度并不高。(5)基础课的评价体系亟待完善,以往的考核评价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的教学需要,只是单纯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实际思想道德修养及法治素质水平。在这些因素的阻碍之下,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基础课教学效率低下,德育实效性也不高[2]。因此,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基础课任课教师需要清晰了解当前该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而采取有效的改进教学策略。

三、应用技术型大学基础课的课程设置

要改进基础课在应用技术型大学课程教学中的教学现状,可先从课程设置开始入手:

(一)基于“就业导向+能力本位+学生主体”进行课程设置

要改进当前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基础课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非常有必要,可立足于“就业导向+能力本位+学生主体”这一融合模式来展开基础课的课程设置。首先,就业是民生的根本所在,大学生的就業情况能够反映经济与政治上的问题,理应成为基础课程设置的导向性指标之一。其次,在课程设置时考虑“能力本位”,主要是响应应用技术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即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要以应用型技术人才为最终的学习目标。这就需要基础课结合学生的职业发展而进行课程设置,保证其中蕴含职业发展所需的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等。最后,在课程设置时要注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还要满足一些学生未来升学的学习需要。比如可以增设相关的选修课,让学生在以后的职业发展中有更多选择,实现就业的灵活性。

(二)在基础课的课程设置中充分突显实践教学

要提高基础课的德育成效,还需要注重在课程设置时合理配置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3]。大学生在校期间就需要深入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并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积累社会实践经验。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与应变能力。因此,在基础课的课程设置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让学生明白在面临实际问题时,究竟要如何去做才可以达到自己的目标。同时,基础课的课程设置还需要将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及能力这部分内容纳入进去,让学生可以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的做事能力与做人本领。这表现在职业发展中,即是旨在培养学生的迅速上岗能力、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等。

(三)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创新的整合

在基础课课程设置中,要整合课程内容,需以该课程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内容为基点,同时突出四大要素:(1)基本概念;(2)基本观点;(3)基本思想方法;(4)重大事件。在这个基础上整合的基础课程内容可以很好地突出主题,并且具有鲜明的特色。比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弘扬中国精神和道德部分知识相结合等。此外,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要突显出“新”的特点,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在整合课程内容时,应该注重融入时代元素与科学元素,使其与课程原有的理论性与知识性相融合,利于站在新的视角,通过新的观点和新的内容解决大学生实际面临的问题,有助于提升基础课的德育实效性。

猜你喜欢

技术型基础课道德修养
渗透式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中的开展及探讨
论荀子虚壹而静道德修养方法
浅谈技术型管理者的成长修炼
浅析民办高校音乐学(师范)本科专业钢琴课程的特点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独立学院在城乡规划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中的创新分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原论
外功还是内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原论
职业技术院校应如何提高基础课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