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辱虐管理的形成机制探讨
2018-06-11阳小玲
阳小玲
[摘 要] 学校辱虐管理现象在学校组织中虽然并不多见,但的确存在,由于学校功能的特殊性,对学校组织中出现的辱虐管理现象应防微杜渐,从攻击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的视角探讨学校辱虐管理的形成机制,学校辱虐管理受到学校组织、工作压力以及个体因素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
[关 键 词] 学校;辱虐管理;形成机制
[中图分类号] G47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1-0038-02
辱虐管理作为一种破坏性的领导行为,广泛存在于社会各类组织中。纵观现有研究[1-2],国内外学者对辱虐管理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企业组织领域,并且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大多集中于阐述辱虐管理的前因及后果变量的关系以及应对策略等,但是在学校组织领域,关于辱虐管理的研究却是屈指可数。
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它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不同于其他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它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是为学子的成长和未来事业奠定良好品德及科学文化知识的第一基础阵地。因此,如何杜绝学校组织中出现辱虐管理行为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校辱虐管理的概念及现象
辱虐管理最早是由Ashforth[3]提出的,现有研究大多采用Tepper[4]的观点,将辱虐管理定义为下属感知到的管理者持续表现出的怀有敌意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但不包括身体接触类的侵犯。
根据辱虐管理的概念,结合学校管理的实际,将学校辱虐管理定义为在学校日常工作过程和学习中,教师或学生感知到的学校领导者或教师持续表现出的有意或无意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但不包括身体侵犯行为[5]。
常见的学校辱虐管理现象包括在公开场合嘲笑、打击、批评教师或学生;不尊重或漠视教师或学生的努力和付出;给予教师或学生不切实际的评价,说话做事没有人情味;在工作和学习中不关心,不支持教师和学生;剥夺教师和学生的知情权等。
二、学校辱虐管理形成的理论基础
辱虐管理是如何产生的?研究者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做了不同的理论分析,目前比较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理论是攻击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
(一)攻击理论
最早的理论视角就是攻击理论,研究者将辱虐管理看作是一种攻击行为,从攻击行为产生的角度来解析辱虐管理的不同起因。现有研究阐述较多的是替代性攻击理论和一般攻击模式。
1.替代性攻击理论
国外心理学家Freud率先提出了替代性攻击的概念。替代性攻擊有两种类型:攻击类型的替代和攻击对象的替代。领导在学校工作中遭遇挫折时,他们不能直接对引起自己不快的源泉或真正的“罪魁祸首”进行攻击,在一定的诱发线索影响下,为了消除自己的不快和愤怒,他们会以辱虐管理的类型进行攻击,转而攻击那些方便和无辜的对象,譬如:教师,教师又会将这种攻击转嫁给弱势群体:学生。
2.一般攻击模式
根据一般攻击模式,某些人格特质更易激发个体的攻击性想法,从而表现出攻击性行为。高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的主管倾向于抵制社会影响,努力抑制自己的人际互动,在人际关系中普遍显示为缺乏情感,因此,他们运用攻击行为的可能性更高,展现对他人敌意的行为偏差程度更高,进而会表现出较多的针对下属的辱虐管理行为。
(二)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辱虐管理是个体对社会情境进行组织、知觉和解释并把某种概念应用于它,把某种意义赋予它,进而影响着我们在所有情境尤其是社会情境中行为方式的结果。现有研究用到的认知理论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社会学习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
1.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认知与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是Albert Bandura(1952),他认为个体行为不仅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还是个人特质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外部环境中的榜样发挥了重要作用,榜样行为具有示范作用。领导者作为整个组织的表率和榜样,言行举止具有引导示范作用,潜移默化作用于下属,从而产生类似的行为。结合辱虐管理的定义,Pedersen W C等发现遭受辱虐的员工会将心中的愤懑发泄到下属身上乃至对自己的家庭成员,产生“踢猫”效应。
2.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是由布劳提出来的。这个理论对社会交往中的报酬和代价进行分析。为了得到报酬,我们也要付出报酬。因为人类社会的原则是互相帮助,别人给了你好处你要回报,社会交往过程因此可以说是一个交换过程。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社会交换都是对等的,以相互吸引、平等交换为基础的。人际关系既可以是交互的,也可以是单方面的。当上下级形成了一种消极互惠关系时,就会使下级感到付出与回报不对等,从而通过采取负面行为来减轻不对等,达到公平交换,从而导致辱虐管理。
三、学校辱虐管理形成的影响因素
学校辱虐管理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总的来说,可以从学校层面、工作层面以及个体层面这三个大的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一)学校层面
学校层面的影响因素主要指的是影响辱虐管理的学校内外环境。
1.学校外部环境
学校外部环境主要有社会文化和教育行业环境。
学校教育和管理必然会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在高权力距离的文化背景下,辱虐管理对下属的负面影响较小,而在集体主义观念盛行的环境中,对下属的负面影响则较大。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强调合作和团队忠诚,在这样的文化下更易借由强势领导者将人们联系在一起以解决冲突、提供团队和群体认同。这就为辱虐管理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行业环境对辱虐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行业的发展方面,有的行业发展迅速万变,不可预知,而有的行业相对较为稳定,对发展较快的行业会增加个人或组织在应对环境时的不确定性。教育行业因为人们对知识的渴求是一个永远不会没落的行业,发展前景较好,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化之快促使教育也处在不断的变革之中,教育行业是与政策强相关的行业,未来政策变化受到全球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所以教育行业虽然相对稳定,但要关注在较长时间维度内对行业的影响。
2.学校内部环境
学校内部环境主要有组织公平和上下级关系。
学校组织中的公平指的是学校教师和学生感知到学校对待他们的公平程度。这种公平主要体现在对结果、程序和互动的公平上。具体内容是对学校组织制度、政策、措施的公平感。
在学校组织中,学校管理者与教师的关系会影响到教师对学生的情绪和行为。如果学校管理者与教师形成了消极甚至敌对关系时,教师对学校事务就会产生懈怠,不愿意积极有效地工作,从而在日常的工作中,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不积极应对,甚至将负面情绪转移到学生身上,从而形成不良的师生关系,在这种消极关系中,更容易感知到辱虐管理。
(二)工作层面
工作方面对辱虐管理的影响主要指的是工作压力方面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1)学校管理者遇到上级主管部门譬如教育行政部门施加的工作难度很大时,比如在升学方面或其他工作方面的要求过高时,学校管理者就会感知到巨大的工作压力,当这种压力超过一定的负荷就会使得管理者对自己产生失望和无力感,從而增加管理者的负面情绪,从而为向教师发泄情绪提供了可能。(2)当学校管理者面对工作任务力不从心或者受到挫折时,他们就会将挫折和工作任务下放到教师身上,进而增加教师的工作难度,并可能对教师的能力和行为进行转移式的批评和替代性的攻击。当教师承担这种工作压力时,势必会在对学生的活动中产生情绪和行为上的负性反应,从而诱发辱虐管理行为。
(三)个体层面
个体层面的因素有两个方面。
1.作为辱虐管理行为实施者的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本身
他们的人生经历、受教育程度、领导能力以及人格特质等都会影响其进行辱虐管理的可能性。
(1)作为辱虐管理行为的实施者本身,他们的人生经历对其管理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儿时家庭关系不和谐或者有家庭侵害经历的管理者会更多地进行辱虐管理,成年后家庭工作冲突较多的管理者也表现出更多的辱虐管理行为。当然,在工作经历中经历过更多员工冲突的管理者实施辱虐管理的可能性也更大。(2)受教育程度也是影响辱虐管理的变量之一。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所具有的学识和素养一般也相对更高,对员工实施辱虐管理的可能性就更低。再者,受教育程度越高,对自身的要求也更高,所掌握的领导知识更全面,更具有领导才能,因而其所具备的领导能力也更强,更不会进行辱虐管理。
2.辱虐管理行为对象本身的因素,教师和学生的个性特质、归因方式等会影响其是否受辱虐管理的影响
(1)学校管理者的管理行为不仅由自身因素决定,也会受到他人因素的影响。管理者是否存在辱虐管理行为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自我感知来进行评价的。因此,教师和学生的个体特质是影响辱虐管理的重要变量。有的个体是易感性体质,对外界事物比较敏感,更容易察觉到辱虐管理,比如说男女性就存在差异,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较为敏感多疑,对上级的辱虐管理感知更敏感。偏执性人格的个体在感知到他人对其实施攻击性行为时,会对他人产生高度的不信任和恐惧心理,这更容易使其感受到实施者的辱虐管理。(2)辱虐管理行为对象的归因方式也是影响辱虐管理的前因变量之一。如果个体习惯于外部归因,就会将消极事件归因于外部因素,那么就更容易将实施者具有攻击性的行为当成是辱虐管理。教师或学生在工作学习中遭遇挫折或失败时,习惯性地将这种原因归结于外部因素,比如上级管理者的辱虐管理等。
参考文献:
[1]Hoobler,H.M.,Brass,D.J.Abusive supervision and family undermining as displaced aggression[J].Journal of Applied Psyc -hology,2006,91(5):1125-1133.
[2]许勤,席猛,赵曙明.基于工作投入与核心自我评价视角的辱虐管理与员工主动行为研究[J].管理学报,2015,12(3):347-354.
[3]Ashforth B.Petty Tyranny in Organizations:A Preliminary Examination of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J].Canadian Jou-rnal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1997,14(2):126-140.
[4]Tepper B J.Consequences of abusive supervis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0(2).
[5]阮悦芳,黄爱玲.学校辱虐管理现象及应对策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