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汾阳市大气污染防治对策

2018-06-11王小峰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8年11期
关键词:城区空气质量污染

王小峰

[摘 要]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遭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大气污染是生态环境污染的一大污染源,治理大气污染刻不容缓。以汾阳市大气污染现状为出发点,分析大气污染的特征以及污染成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为今后环境管理部门进行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科学建议。

[关 键 词] 大气污染;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X5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3-0150-02

一、研究区概况

汾阳市位于汾渭平原,山西省腹地,西依吕梁山,东濒汾河水,南以虢义河与孝义交界,西依薛公岭与中阳县、离石区为邻,北沿墙板山与文水县毗邻,总面积1179平方千米。全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平均海拔1414米,自然地形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原三部分。

由于汾渭平原地区城市大气污染出现反弹,不降反升的城市诸多,特别是在秋冬季大气污染形势较为严峻。2018年2月的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首次将汾渭平原地区列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

二、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汾阳市目前有2个空气质量监测点,2017年1~12月,我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131天,比2016年113天增加了18天,同比增加15.9%;重污染天数为56天,比2016年94天下降了38天,同比下降40.4%;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11.25,同比下降16.9%。SO2平均浓度为179ug/m3,同比下降17.9%;2017年全年PM2.5平均浓度为102ug/m3,同比下降11.3%;2017年全年PM10平均浓度为147ug/m3,同比下降14.5%。2018年1月至4月17日,市空氣质量综合指数10.34,全市二氧化硫(SO2)平均浓度为123μg/m3,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66.8%;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101μg/m3,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30.3%。虽然空气质量有所好转,但是在全省空气质量排名仍处于后列。

三、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一)地理气候原因

汾阳市城区地处太原盆地边缘,背靠山区的特殊地理环境,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冬春季北方寒流南下频次减少,静稳天气增多,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二)能源结构原因:

由于天然气、电能、生物质成型燃料等替代燃料成本较高,汾阳市能源结构仍多以燃煤为主,包括火力发电、工业锅(窑)炉、民用取暖和家庭炉灶等。高耗低效燃烧煤炭向空气中排放出大量SO2、CO2和烟尘,造成煤烟型为主的大气污染。

(三)清洁供暖工程尚且进展缓慢

汾阳市总人口为43万人,城区长期居住15万余人,城区环境承载压力较大。城区城中村、城边村集中供暖未覆盖的民用取暖和生活燃煤污染严重,不少城区周边居民未能接入城市供热管网,采用分散锅炉供暖,严重影响了我市空气质量指标。

(四)道路及建设工地扬尘污染

工业运输车辆密闭措施不到位及抛洒现象造成道路扬尘污染;由于城市建设量迅速增长,城市进行集中供暖和城中村改造,众多工地的建设带来一定的扬尘污染。

(五)机动车尾气污染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人均拥有汽车的数量不断增多,虽然国家对汽车尾气的排放有所改革,但还是有氧化物和硫化物排出,给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对空气的污染也日益增多,已经成为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四、大气污染的防治对策

(一)促进工业合理布局

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和产业发展导向政策,限制敏感区域新建污染工业项目,把工业重心移向开发区,重点发展工业园区形成集中和集群之势,将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逐步迁出市区集中到工业园区或实行停产、转产或限期治理等,合理调整工业结构和布局,有效解决大气污染的重点问题;合理布置园区内企业,使园区内各企业的余热、余压能源均能得到充分利用,实现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减少能源损失,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园区内整体能源消耗,提高各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推进工业大气污染治理

对汾阳市主要行业污染防治设施进行提质改造,达到大气特别排放限制;开展挥发性有机物(VOCs)专项治理,加大对“散乱污”企业排查,严格控制污染源;加大采暖季工业企业生产调控力度,组织实施工业企业错峰生产,企业该停产的停产、该限产的限产。

(三)优化能源结构,推广清洁能源

全面控制硫大于1%,灰分大于16%的劣质煤进入民用市场,储煤场环保设施健全完善,建成全封闭煤场,煤炭扬尘污染得到治理。切实加强管辖区域内煤炭销售管理,促进全市大气质量改善。全面整治淘汰城区燃煤小锅炉,将集中供热延伸至城区各社区,凡具备集中供热条件的地方,必须实行集中供热;对确实不能实行集中供热的区域,实行电供热、空气能、地热能等清洁供热方式;对不能实行集中供热但能够实施煤改气供热的区域,实行煤改天然气供热;对不能实施集中供热、煤改电、煤改气的区域,采用清净煤替代散煤的办法。

(四)推动机动车尾气减排

一是加大黄标车和老旧车淘汰力度,各有关部门各尽其责,密切配合,细化责任,全力推进;二是加强车用燃油质量的市场监管,按照规定全面供应符合国家要求标准的成品油。

(五)加强扬尘污染控制

省道国道路面保洁、路域环境进行整治实施道路管控,强制要求运输车辆采用全封闭措施,加大巡查力度,严禁运输车辆抛洒行为;对城区建筑工地施工工地全面推行“六个百分百”(围挡、遮盖、密闭、硬化、洒水、冲洗)抑尘措施,运输车辆采取遮盖、密闭、车轮冲洗等防尘措施。

(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采取网格化监管、双随机首查等手段,增加执法检查频次,增强了查处违法行为的精准化,多种手段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对严重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顶格给予行政处罚,该移交公安部门查处的案件坚决移交,保持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执法高压态势,促进环境质量改善。

(七)提高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

一要强化各级党政干部“抓环保就是抓发展,抓环保就是抓民生”的意识,强化党政同责、失职追责的职责认同。二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现代传播媒介,多渠道、多形式,加强环保法规、政策、工作的宣传和环保知识、常识的普及,不断夯实环境保护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三要创新宣传形式和宣传手段。政府部门、各类媒体要把环保宣传作为基本工作任务,让环保意识融入广大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同。

(八)推广绿色环保出行方式

首先要积极鼓励人民群众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频率,从污染源头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可以加大公共交通工具的升级改造,吸引人们乘坐的兴趣;也可以开展免费公交日等活动,引导人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其次,鼓励广大群众购买和使用电动汽车,政府部门可以从政策上支持人们购买和使用电动汽车。比如,给予购买电动汽车的用户直接经济补偿;电动汽车不限号出行;电动汽车上牌优先办理;电动汽车设置专用停车位;新建楼房强制安装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和规划停车位等。最后,引进共享单车,共享汽车服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共享单车以及共享汽车不但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方便,也是推广环保出行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方式。政府层面可以积极主动引进相关服务以改善人们的出行方式,间接提高空气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培,王新,柴发合.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控制综合管理对策[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1(5):8-14.

[2]崔志强,赵睿明.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山东工业技术,2014(23):236.

[3]郜会青.关于城市大气污染现状与综合防治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5(7):98-101.

[4]曹宇涛.试论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治对策[J].科技展望,2015(14):252.

[5]赵铭.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J].可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7):151.

猜你喜欢

城区空气质量污染
乌海市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新建城区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措施
哪个罐子里的药被污染了
聚焦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区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你是污染链的第一环吗
洗手的原因
谈许鸿飞的东莞市附城区虎英雕塑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