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交互式”中高职衔接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8-06-11叶艾仲麦艳云
叶艾仲 麦艳云
[摘 要] 中高职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工作,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校与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对口帮扶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开展中高职衔接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两校从职业岗位调研、区分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融通课程内容、提升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立体交互式”实践,希望能为其他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中高职衔接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 键 词] 立体交互式;中高职衔接;电子商务专业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3-0013-03
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衔接体系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构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具体要求。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校与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同一系统主管的两所学校,彼此业务交流密切。两校为深化中高职衔接研究,于2015年10月签订了对口帮扶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同时开展“立体交互式”中高职衔接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开展电子商务专业职业岗位调研,为中高职衔接提供依据
2016年两校以中高职衔接立项课题为依据,编制了《电子商务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改革研究调查问卷》并组织网络调研。通过调研分析研究电商职业岗位的分布、典型工作任务、岗位对人才能力需求等情况,为基于对口帮扶立体交互式电子商务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基本依据。
通过调研得知,中职阶段、高职阶段对应的职业岗位、专业技能方向及职业资格证书关系如下表所示。
二、区分电子商务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体系
中、高职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中高职衔接的关键,也是构建课程体系衔接的起点。区分电子商务专业中高职人才培養目标的定位,有利于构建“立体交互式”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体系。中职和高职之间是递进和交互的关系,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充分考虑中高职两个不同阶段的要求、特点和层次。在我们的实践中,应明确中职阶段为高职阶段学习打基础,侧重于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训练;而高职则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
参照职业岗位调研结果,两校共同研讨确定电子商务专业中职阶段培养目标:面向电子商务等行业(企业),从事基于互联网的市场调研方案执行、网店美工、网店运营、实施网络推广、数据初步分析、客户服务等岗位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阶段培养目标:面向电子商务等行业(企业),从事基于互联网的市场调研设计、网站内容编辑、营销活动策划、文案撰写、网络推广、网站/网店运营、电子商务数据分析、客户服务管理等岗位,从事网站(店)运营、跨境电子商务等工作,“懂管理、擅操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三、重构课程体系,融通中高职课程内容
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是实现“立体交互式”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也是实现中高职人才培养实质性衔接的核心。中职和高职课程设计时,遵循理论够用、突出实践、注重素质的原则,既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又为其今后深造打下扎实的基础。还要针对社会发展需求,瞄准职业岗位或技术领域的实际需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内容。按照拓宽、拓深、拓高的思路,进行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建设和开发,构建“能力递进、纵横拓展、模块化设置”的立体交互式课程体系结构。
(一)确立“能力递进”的课程目标
中职与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上有着层次上的差别,课程目标在范围和层次上进行有效合理的衔接,是中高职立体交互式衔接的基础,中高职衔接的课程目标应该呈现“能力递进”的状态。能力递进指的是通过中高职立体交互式衔接,使中职专业人才经过高职层次教育和培养,实现技能与素质的全面提升、发展和深化。衔接课程要充分考虑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职业人才成长规律,在学习者不同的职业成长阶段为其提供符合其职业发展特征的课程内容。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强调网店美工、客户服务等简单技能,高职则重视网店运营综合技能。两个层次之间要相互沟通,科学地划分各自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尽量避免两者之间出现重复,整体考虑中高职课程的衔接。
(二)设计“纵横拓展”课程内容
中高职立体交互式衔接要在课程内容上体现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的深化与拓展。
1.横向拓展
中高职立体交互式课程衔接的横向拓展是指学生在高职阶段获得与中职阶段工作范围相近但又不同层次的工作能力。通过高职层次的学习,不仅可以提升就业层次,也可扩展就业范围。如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通过职业岗位调研分析我们得知,中职阶段主要是网店美工、实施网络推广、客户服务等具体岗位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因此,我们抽取了网店美工与客户服务两个岗位的核心技能开设对应课程。高职阶段面向的工作岗位则更为广泛,同时还要求毕业生达到“懂管理、擅操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复合人才要求,在课程的设计上覆盖面应该更广。
2.纵向拓展
中职的课程是基础,高职的课程是延续和提高。中职的课程体系在确保中等职业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和自身培养目标达成的同时,又要满足与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需要。高职课程体系以中职课程体系为基础,以对应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实现课程的纵向提高。如电子商务专业高职阶段的课程设置应在中职基础上深化网店运营、移动营销与跨境电子商务等专业方向课程,使学习者的技术复合应用能力有所拓展与深化。
(三)构建“模块化设置”的课程结构
“模块化设置”是指课程结构设计为模块化。中高职课程分别包括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拓展课程模块和毕业实习模块。在每一模块中,根据学生未来工作岗位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可构建成若干子模块,每一子模块包括一门或多门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是实现中、高职培养目标,使学生具备本专业所需岗位核心能力、保证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核心内容,这是中高职立体交互式衔接的重点。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中一般包括三类课程,第一类仅适合中职或高职某一阶段开设的课程,如公共基础课程和国家规划思政德育课;第二类是从中职阶段到高职阶段深化的课程,如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实务、商品拍摄与图像处理等;第三类是在中职课程基础上拓展的课程,如网店运营、数据化营销、跨境电商实务等。
四、系统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满足“立体交互式”中高职衔接发展需要
育人先育德,德育是教育中的首要问题,同样对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具有重要意义。职业院校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更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更有效地将中高职德育工作衔接起来,使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后,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都能得到同步提升,培育出符合企业要求的会学习、会做人、会做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对学生“成才”和“成人”起着重要作用。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建立“立体交互式”中高职衔接德育工作体系,同时也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依据发展主义理论,课题组把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作为课程规划和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在实施电子商务专业“立体交互式”职业素养的培养过程中进行了以下实践。
(一)中职阶段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精神、入职通用素养、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培养教育重点
对德育、语文、体育与健康、职业基础等课程分别明确了教育教学的主题,语文围绕“修身、齐家、爱国、行天下”主题,精选教学文本,引导学生在优秀作品的学习过程中养成积极的职业心态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德育与职业基础以学生到“优秀传统文化道德讲堂”轮训为起端,引导学生学习和践行《弟子规》,综合礼仪规范教程、职业生涯规划、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就业指导等课程。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让学生了解一名职业人应具备的职场礼仪、基本能力与素养要求,以适应就业与进入高职层次继续学习的需要。
(二)高职阶段不仅要突出以职业能力为中心,还要将继续发展能力、创新能力的养成等职业素养提升纳入人才培养体系
“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支持下,电子商务专业的职业素养培养目标更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视角,突出职业能力为中心,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还要将继续发展能力、创新能力的养成等职业素养提升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在高职阶段职业素养培养以职业提升和社会需求为中心,围绕大学生职业发展这个面向所有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设置形势与政策、项目管理、创新创业教育等外围课程,对学生职业基础教育的层次从敬业爱岗、合作坚持等基础素养向服务全局、开拓创新等提升。结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练习,引导中高职衔接学生形成适应高端技能型人才要求的职业素养和行为习惯。
五、成效与经验
(一)中高职阶段学习顺利对接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校与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自2015年签订对口帮扶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以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校每年输送会计与电子商务专业约40名学生到对口升学的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就读。在“立体交互式”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很好地适应了在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高职学习,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清晰、学习的内容更加深化、职业素养大为提升,实现了中、高职顺利对接。
(二)促进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与社会需求的契合
两校自开展对口衔接“立体交互式”人才培养模式以来,电子商务专业输送了30多名学生,现已参加了见习、实习工作。根据跟踪反馈了解到,用人单位对这部分学生的普遍评价良好: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诚信守法,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网络礼仪;职业认同度高,有不错的综合素质与较熟练的操作技能。从反馈可以了解到,中高职衔接培养的这部分学生适应了用人单位需求,验证了“立体交互式”人次培养模式的可行性。
实现中职、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立体交互式”中高职衔接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了现有中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脱节的问题,也较好地推动了电子商务专业不同层次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实践探索。今后我们仍将以务实的态度,不断研究中高职衔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努力搭建好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参考文献:
[1]穆士华.“3+2”机电一体化专业中高职衔接的探索与实践[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9):119-120.
[2]周艳.中高职教育衔接视角下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和实施[J].财会教育,2014(12):115-117.
[3]柳燕君.构建“能力递进、纵横拓展、模块化设置”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7).
[4]苏冰星.中高职衔接课程中职业素养提升的有效性研究:以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发展为视角[J].职业教育,2013(9):51-53.
[5]张薇薇.以职业素养培养为导向的中高职学生德育衔接工作的探索[J].都市家教月刊,2017(10):151.
[6]丁玉书.电子商务专业“2+3”中职-高职衔接项目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32(10):39-41.
[7]胡桂红.基于“互联网+”的校企政研联合培养复合型电子商务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职业,2018(28):96-98.
[8]陆俊.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电子商务,2018(9):64-65.
[9]占南.大数据时代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创新科技,2018,18(8):42-45.
[10]童俊,王凱,刘佳颖.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2(3):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