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运动对高职女生身体形态健康的影响
2018-06-11徐元
徐元
摘 要:这些年,瑜伽运动在高职院校广泛开展。本文通过选取某东北地区高职院校女生作为实验对象,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大概12周的瑜伽练习干预,并进行科学的身体形态各项指标的测试,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可以有效的验证瑜伽运动在高职院校普及的可行性。通过调查,对高职女生来说,进行瑜伽课堂运动的最初动机,仅仅是为了塑造一个完美的形体。
关键词:瑜伽 女生 身体形态 干预 影响
中图分类号:G8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1(c)-0016-02
近些年,随着高职女生体质健康的不断下滑,国家对于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进行全面的改革,并且通过丰富体育课上的内容,来吸引更多的高职女生进行体育运动。在改革的过程中,瑜伽运动作为一门深受高职女生喜欢的体育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广泛的关注。在提高女生身体素质方面有很高的促进意义。各个高职学校在本校的体育课上,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瑜伽运动,所展现出高难度的动作,使高职学生活动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在课上有更多的活动量,达到了增强学生体质的效果。通过调查,对高职女生来说,进行瑜伽课堂运动的最初动机,仅仅是为了塑造一个完美的形体。每节瑜伽课程都能够很好的使学生尽可能完成课上教师所布置的一切练习动作。通过问卷调查得知,高职女生进行瑜伽运动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减肥。本文通过科学的研究手段,对某东北地区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系统的身体形态测试,并且通过专业的瑜伽教师进行,为期12周的运动干预,并对结果进行讨论分析探究。为瑜伽运动在将来更好的在高职院校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实验通过随机选取东北某高职院校在校女学生60名,并且确定这些实验者在干预期间无其它干扰运动。
1.2 研究方法
本实验研究,采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相关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查找大量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统计分析。了解瑜伽运动在高职院校开展相关的文献,在查找关于实验干预方面的相关综述,最后设计出实验干预方案。
其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在学习瑜伽课堂上,分发调查问卷70份,其中有效问卷68份,回收率达到97%。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受试者的年龄、体重、身高及其相关的病理等内容进行统计分析。
最后,在随机选取60人,每30人为一组,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每天进行正常的生活方式和体育运动,同时进行干预前后的身体形态指标的测试;实验组每天进行大概40min的瑜伽运动,每一节瑜伽运动课程,严格遵守这三个环节,包括准备活动、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干预强度在最大心率(HRmax)的60%~80%之间,测试干预前后的相关形态指标,最后进行总结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本实验在干预前,对运动组和对照组相关身体形态指标进行差异性测试,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分析意义。通过12周的瑜伽运动干预之后,可以明显的看出,实验组的各项指标数据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实验组体重的数值在干预前为(64.47±12.43)kg,干预后变成为(62.81±10.84)kg,相比于对照组前后变化数值,实验组干预前后,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数理分析软件分析。实验组中,相关指标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经测试,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表1中差值变化可以看出,没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中身高和胸围数值的变化量和對照组相比变化较为明显。这说明,通过瑜伽运动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身体形态的变化。
从表1中可以看出,实验干预前后,受试者身体上臂皮褶厚度和肩胛皮纸厚度,干预前后,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1)。这说明瑜伽运动能够很好的促进身体脂肪的消耗,通过心率监测设备可以看出,受试者在进行瑜伽运动过程之中,始终处于最大心率的60%~80%之间。由此可得,瑜伽运动属于中高强度有氧运动。在运动过程之中,受试者很容易打造,适合于脂肪燃烧的强度。通过问卷调查可得知,受试者在运动前后有明显的运动疲劳,感觉并且有大量出汗现象。这说明在运动过程中,不仅仅是对肌肉中糖原的消耗,对于脂肪的消耗也较大。从测试的指标数据中可以看出,瑜伽运动能够很好的对女性身体形态,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3 结语
瑜伽运动最先发源于古印度。其演示的动作高达上千种,并且在演示过程中,通过身体的姿势改变和呼吸的配合,使身体保持一种高热量消耗的状态。使习练者在很小的空间就可以达到减肥的效果。在高节奏的社会中,瑜伽运动能够很好的达到解压的效果。在高职院校中,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很好的促进意义。通过本文的实验研究,充分证明瑜伽课程可以在高职院校中广泛的推广。
参考文献
[1] 肖艳华,周伟航.浅谈瑜伽形体练习的美学特征[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9):32-33.
[2] 范晶.浅谈高校形体教育课程的设置与教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5(1):133-135.
[3] 谢鲤芯.实施形体教育的基本价值初探[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5):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