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导向的思考
2018-06-11黄翌皓
黄翌皓
[摘要]近年来,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数量成倍增长,大学生就业竞争愈加激烈。高校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大学生树立适应市场需求的就业意识,并为其选择职业、准备就业以及在职业中求发展等提供知识、技能、政策、信息等与就业相关的综合性社会资讯服务活动。“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高职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导向始终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通过转变学生就业理念、指导学生开展职业探索、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促使大学生能就业、就好业。
[关键词]高职;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导向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6-0256-02
“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就业指导课程也是在这个导向下应运而生的。近几年,高职教育规模迅速扩大,而劳动力市场的有效需求又不足,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用人单位招不到人,这一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生的自我定位或有偏差与对企业实际需求了解不足,面对千万条招聘信息无从下手等,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然而,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持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就是理论宣讲,对他们的帮助不大,他们更想要直接的就业信息、就业技巧、就业机会等这些更实用的内容。这一方面反映出大学生对就业指导工作存在认识不足,理解不透的误区;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我们的就业指导课程内容陈乏,主旨不明,吸引力不够。正是由于目前就业指导课程的指导性不强,使得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仍然遇到许多难以应付的问题,忽略了日积月累的职业探索,过多强调“临时抱佛脚”的技巧性东西,对学生的顺利就业、就好业造成了很大影响。大学生到底对自己和职业了解多少?在就业前需要准备什么?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导向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高职院校所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大体可以概括为大众化就业指导课程、个性化就业指导课程和创业类就业指导课程。大众化就业指导课程是通过必修课或选修课的方式,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的,内容涵盖职业生涯和就业指导等方面;个性化就业指导课程是大众化课程的延续和深入,可能是针对某一企业或职业的定向指导,也可能是某一技能领域的专业指导;创业类就业指导课程可以作为就业指导的升级版,针对具有创业意向或正在创业的学生开设。由此可见,大众化就业指导课程才是帮助广大学生树立职业发展观,形成正确就业理念,提高就业能力的原动力、启蒙课。因此,本文所探讨的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导向指的也是大众化就业指导课程。
笔者在实际就业指导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明确导向,并跟踪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总结出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导向的重点应放在以下几方面。
一、用“告知”转变学生的就业理念
要求专业对口、对工作期望高、求安稳、坐等工作找上门等,这些传统就业观念在现如今的大学生中还是普遍存在的。传统的就业理念使很多大学生错失就业机会,在残酷又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淘汰的边缘。在就业压力巨大,就业不平衡的外部条件下,树立审时度势的就业理念,改变寻找工作的方法,主动出击、创造机会、付诸行动,需要在内容上“下猛药”。可以采用案例分析;请行业内人士讲座;请已经毕业的校友回母校座谈;让学生角色扮演实景演练等丰富多样的上课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笔者发现,请对口行业的企业人士座谈的影响力是最大的,其次是校友座谈。企业人士代表的是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明确告诉学生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当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与学生预期相差甚大时,学生就会产生危机感,会主动去寻找原因尝试弥补;如果招聘要求和学生预期相差不大,就等于给学生指明了继续下去的方向,坚定了就业理念。作为曾经的求职者——校友,特别是毕业三年以内的校友,找工作的经历就是学生将来会经历的,学生可以在校友的經验分享中树立有效的就业观念,帮助他们在不久的将来能更顺利地就业。
角色扮演实景演练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上课形式之一,让学生停止“人在教室魂游天外”的上课习惯,高度参与到课程中,扮演招聘者和求职者。当他们处于不同位置身临其境时,扮演招聘者的学生会从用人单位的利益出发,与他们作为求职者时的心态和信念大相径庭,这对他们的冲击不可谓不巨大。再用一个个实际案例让学生“无法逃避”,从“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到“没有机会创造机会”来重塑大学生的就业理念。
二、用“觉察”倡导学生进行职业探索
笔者认为职业探索就是“我想做什么”和“我能做什么”之间的博弈。在实际的就业指导过程中经常遇到徘徊在升本还是就业,或纠结什么工作才适合自己的学生,更甚者有学生觉得自己什么都干不了或什么都能干。导致方向不清、盲目,对未来不确定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缺乏对自己和职业的认知。对职业多一些探索,将“未知”变成“已知”,则会由“不确定”向“确定”迈进一步,进行职业探索能够解决大学生职业预期与实际需求的偏差。
如今学生都能运用网络、媒体等检索想要的信息,但学生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并没有经过客观考察而搜寻职业信息,结果往往存在主观性和片面性。就业指导课程需要教会学生搜集职业信息的方法,要倡导学生跳出自我,从职业的获取难易度、工作内容强度、工作报酬、职业发展和职业挑战等各角度出发,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甚至统计学等方法,全面客观了解职业与自己的适合度。在有了目标和方向后,学生再在寒假或暑假期间寻找相关岗位体验职业,进行生涯人物访谈等,进行更深层次的职业探索。职业探索不仅能帮助学生选择职业,还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职业发展所需的各项能力,提前有针对性地培养和锻炼自己职业所需能力,保证毕业时有工作可选,工作后有发展潜力。这项工作必须早做并经常做。
三、用“实践”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如果说转变就业观念是改变学生思想上的偏差、倡导职业探索是鼓励学生付诸行动的话,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就是最终的结果呈现。影响学生就业的最大因素,一是个人因素,二是个人环境,三是外部环境。个人因素反映学生的职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与技能、个人形象、人际交往能力、择业动机与心理等。因此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是提高就业能力的主要内容。
现在,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注重毕业生有无实习经历,是否有一定的职业素养,而最佳的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方式就是进入工作情景进行实践。这时需要学校、教师、用人单位和学生自己等多方协助,为大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利用寒暑假或课余时间体验职业。初入职业,学生体会最深刻的可能是关于“做”的信息,由此带来对自己知识、能力、经验与性格的反思。通过职业情景实践,将理论知识和他人经验转化为属于自己的能力。从一些人才市场招聘会上反馈的信息可知,求职大学生比较注重简历的精美、证书的多少之类的外包装,缺乏针对用人单位需求而自我推销的能力,那是平时忽略培养个人能力造成的。在招聘中,一些优秀的全面发展的学生总是先为用人单位所接受,也就是说,就业的准备是重要的,素质高的毕业生容易就业,除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专业课程中获得外,个人形象、人际交往能力、择业动机和心理等都可以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得到指导和锻炼。促进大学生的学习和自我提高,使大学生在校期间不断进行知识积累、技能积累和心理承受能力的积累,为就业奠定良好基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提前获得就业应有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将来求职时更自信、更从容。
就业指导课是一门针对大学生能力开发的课程,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内容需全面、系统、及时。有条件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分阶段进行,针对高职大学生的特点,提供适应需求变化的课程内容,并贯穿大学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尽早了解,尽早做好准备。高职就业指导课程就是要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综合素质,了解职业行业信息,熟悉国家就业政策,掌握求职技巧,结合自己的个人情况和兴趣,培养各方面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其正确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季俊杰.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权重[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31):34-38.
[2]叶晓燕.浅谈传统观念对大学生就業的影响[J].人力资源管理,2014(10):141.
[3]詹宇河.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实现路径[J].应用研究,2016(7):110-113.
[4]祝军,陈慧洁,王乐.供给侧改革视阈下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优化设置研究[J].北京教育,2017(11):70-73.
[5]吴文辉,宋丹萍.高职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认识与探究[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0):70-72.
[6]郝丽.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实践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43-46.
[7]李楠.基于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学生管理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1):122-123.
[8]胡广云.加强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切实提高学生就业质量[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23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