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的教学设计与思考
2018-06-11周占怀
周占怀
【摘要】现代学徒制作为现如今我国高职教学工作开展中,备受关注的新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成为现如今高等职业教育变革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次研究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探索现代学徒制的教学设计,对其中问题加以思考。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教学设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现代学徒制作为现如今我国人才培养中,应用于职业院校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当前研究领域还并未针对现代学徒制的应用内涵加以统一,不少专家学者对自身的独立见解有所提及,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此种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基于校企合作为前提,形成的一体化育人教育模式。
一、人才培养方案构建
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当前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现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同时也作为职业院校教学工作开展的纲要指导文件,直接影响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最终人才培养质量。职业院校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想要落实现代学徒制教学工作,势必需要对电工、电子电路、电气控制技术、设备管理等多方面知识加以掌握。并且能够熟悉设备技术工艺流程,以及自动化设备的调试、安装、故障、处理维护等。基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基础之上,能够顺应社会岗位人才所需,确保课程内容符合职业人才所需标准。基于职业核心素养及技能培养为教学主线,构建“三维五层多元”课程结构体系:三类:素养类课程、专业类课程、和岗位类课程三类;五层:公共基础层、专业基础课程层、岗位能力课程层、岗位拓展课程层和通识课程层;多元:通过校企融合、课证融合、校本课程网络、在线课程等方式确保课程建设的多元特征。
(一)教学设计及实施
通过制定如上的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校企合作的共同课程开展人才培养,对课程的教学进度及落实方案加以规划,力争能够将工学结合这一教学特点突出。现代学徒制教学实现了对现代教学技术的充分利用,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保证此种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课程开展,可以与社会职位所需人才能力以及技术专业化职业能力相符。实现校企双方共同协同化开展教学,遵循了电气自动化人才培养规律,始终以“学生主体、能力本位”的工学交替。充分发挥其企业自身、优势互补等三位共赢效果。
为了能够充分实现产教融合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教学中,通过落实教学弹性管理机制,变革原本的教学统一时间、地点和教学管理制度,并与学校的常规教学及弹性化管理充分结合。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运用于人才教学培养中,能够在校企双方确立等同合作时间合作场地基础之上,以师傅指导、企业资源此种条件为便利化前提,实现教学目标的逐步优化。
(二)双导师教学团队建设
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运用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中,此过程更作为工学教体类的教学过程,需要实现学校教师及企业师傅的共同协作,真正落实“工学”有机衔接。现代学徒制教学双导师师资团队,通过遵循“互聘共用”该原则,构建“互聘共培”此种长效化人才教育培养机制,实现学校企业双方教学资源的充分融合,确保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可以顺利开展。且通过实现校企两者之间的互动协调,针对性安排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师,可以定期到企业参与岗位培训及顶岗实践,由此提升教师的课程教学标准水平及实践指导能力,稳定职业院校的现代学徒制师资团队。
(三)课程考核及教学评价
现代学徒制课程考核主要基于培养职业技能及专业素养为标准,充分结合理论、实践两者考核,与工作岗位职业标准及考核标准充分结合,从而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评价考核体系。学生可以依据其自身的学习状况,采取过程结果双结合的考评方法,考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掌握、技能水平、团队协作、工作态度等多方面,且实现學生之间的互评方式。另外通过对学生团体以及学生个体,在项目实施及技能培训中加以评价,给出针对性改善建议,真正实现考核评价的多元化。
二、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在职业院校落实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实现校企融合化人才培养,切实可行地提升了学生本身的职业能力及素养水平,顺应社会发展人才所需,促进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