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职人员讲好“无声的语言”试探
2018-06-11贺亮明
贺亮明
【摘要】举止行为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又被称为第二语言或副语言。人们借助伏雅文明的举止行为展现自己的风度、气质。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举止文明、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已成为现代人的文明标志。国家公职人员代表国家形象,应该注意:举止文明、低声交谈、注意坐立姿势、遵守时间、见面时打招呼、尊敬老人、女士优先。
【关键词】国家公职人员;无声语言;礼仪
2017年,湘潭市成功入选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14年创建之梦终于成为现实。回想创文历程,大家无不深感不易!正如湘潭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曹炯芳第一时间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所说,“这既是艰难的过程,也是丰富的实践。”文明之花已经盛开,如何享用文明成果,是摆在全市人民面前的重要课题,正如曹炯芳书记所说,“尽管湘潭成功获评了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但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成功,新的任务、新的使命正在等待着我们。”本文将从让湘潭市民了解礼仪的内涵与功能的角度谈对巩固湘潭市创文成果的思考。
在西方,礼仪一词,原意为“法庭上的通行证”。但它进入英文后,就有了礼仪的含义,意即“人际交往的通行证”。
广义的礼仪是“礼”的同名词,包括制度法规、生活方式、伦理风范等等。狭义的礼仪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得到共同认可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对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具体形式的统称。
“礼者,敬人也。”翻译出来即“礼,就是尊重人!”简而言之,“礼”,就是尊重人,这是一个人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标准,包括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尊重社会。尊重自己包括尊重自己的形象、尊重自己的职业、尊重自己的单位;尊重别人必须明白:尊重上司是天职,尊重部下是美德,尊重同事是本分,尊重顾客是常识,尊重对手是风度,尊重任何人是一個人做人的最基本的修养。“仪”,是规范的表达形式。结合起来,“礼仪”,即人们为了表现尊重而表现出来的各种规范的表达形式。“礼”与“仪”的关系是没有“礼”就不需要“仪”,没有“仪”则难以见识何者为“礼”。
综上所述,礼仪的完整含义包括有如下四个方面:第一,从道德角度,“道德仁义,非礼不成”,礼仪通过行为准则或规范,以此表达尊重等内涵。第二,从文化传承和发展角度,礼仪受不同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及时代发展等直接影响。第三,从个人修养角度,礼仪是个人学识修养、品质的外在表现。第四,从交际角度来看,通过社交各方的相互遵守礼仪,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状态。
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举止文明、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已成为现代人的文明标志。举止行为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又被称为第二语言或副语言。人们借助伏雅文明的举止行为展现自己的风度、气质。
国家公职人员在人际交往中,要谨言慎行,尤其是在正式场合,更要举止有度,一言一行都要合乎规范。
国家公职人员的行为举止,不但反映了他个人的内在修养和素质,而且是他所在国家、政府、团体的形象代表。他的言行给对方留下的印象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双方之间进一步了解和交往的可能性。所以,国家公职人员在公务场合,一定要尊重他人、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稳重自持,给人以良好的印象。切忌狂妄自大、举止轻浮、唯唯诺诺、卑躬屈膝。国家公职人员的行为举止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举止文明。这是一个人修养和文化素质的表现。在公共场合,要保持环境卫生,不得随地吐痰,不得随地丢果皮纸屑。个人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各餐巾纸或手帕。不要在公共场合吸烟。吸烟时,把姻灰放入烟缸.吃食品时把骨刺、牙签、餐巾纸等弃物放到盘中成桌上,不得随手丢到地上。个人的不洁物品应丢人垃圾桶,或放入自己的手帕或口袋中。吐痰应吐入痰盂.或吐在餐巾纸、手帕中装入衣袋。现在,有许多场所有明确的“禁止吸烟”的标志,一定要自觉遵守。这一点尤其要加以注意,在吸烟时要征得周围人的同意,并去指定的吸烟场所。
二是低声交谈。在公共场合。不要高声喧哗或许旁若无人地谈笑。交谈时,声音以能保证对方听清为宜。说话时,不可有过多的手势。更不可在吃饭时,用手指或刀叉筷子指着对方说话,既不礼貌又显得盛气凌人。在图书馆、医院等地方,要保持安静。听音乐会、演讲.或在举行隆重仪式时,要保持肃静。无论是在听课还是听别人说话,打哈欠或露出不耐烦的样子都是失礼的。
三是坐立姿势要注意。也就是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在公共场合的坐姿要自然大方。既不要放任随便,以致失礼;也不必都“正襟危坐,显得过于拘束。可以根据交谈的需要,转换自己的体态。半躺在沙发靠椅上、翘起二郎腿、仰靠在沙发背上,仰着脸同别人交谈都是不礼貌的表现。男士穿单排扣西服,落座后一般可以解开自己的西服扣子,女士则应双腿并拢。
站立时,身子不要歪靠一旁,也不能半坐在桌子上或椅背上。走路时,脚步要轻。不要在别人正在交谈或照相时,从中间穿越而过。在剧场电影院,如必须从别人的座位穿越时,要说声“对不起”,侧身而过,不要挡住别人的视线。在通过会反弹的门时,走在前面的人要随手按住门防止打着随后跟进的人。
四是遵守时间。在日常交往中,不遵守时间是一种很失礼的行为。有约在先而不按时赴约,极易引起对方的误解,有时甚至被认为是故意冷落。守时守约是对国家公职人员举止的一项基本要求。不但在重大的仪式中适用,日常社交中也应加以往意。为了不出现错误,应采取措施避免贻误。如时时查阅自己的日程安排等。但守时守约也不等于越早越好,而是应按照预定时问,适时到达。一般地说,拜会、会见、会谈等活动应正点准时到达参加招待会、宴会,可正点到达或稍许迟二三分钟。对于特别正式、隆重的大型宴会不可迟到。参加会议或出席文艺晚会等,应提前到达,以便按时入座。去机场送行,应提前早到,要把客人提前出海关上飞机的时间估计在内等等。
五是见面时打招呼。男人戴着帽子,如路遇熟人,可将帽子略略提起。如所戴帽子不容易摘下,也可以用手捏一下帽檐致意。如相互距离稍远,也可挥手示意。握手是世界上一种通行的礼节,它是一种常用的“见面礼”。老朋友久别重逢可以握手,初次见面相识也可以握手。别人伸手同你握手,而你不伸手,是一种十分失礼的行为。对一面之交或不相识者,可点头致意;对一天多次见面或经常见面的熟人,也可点头微笑致意。
六是尊重老人、女士优先。尊老爱幼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老年人的尊置,应当表现在行动上。例如,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给老年人让座,在相互介绍时,一般是向年长者引见青年人,遇有年长者入场向大家介绍时,青年人要起立致意,对年老资深的议员、学者、教授等给予特别的尊重,对已退休的过去曾担任荣誉职务的人员,仍可以以过去的尊称相称呼等等。
此外,在社交场合应对女性保持充分的尊重。例如,步行对,男性国家公职人员应走在靠车辆行驶的一侧;上下电梯,应让女性走在前前面;进门时,男性应将门打开,请女性先进入;入座时,应请女性先坐下;进餐时,请女性先点菜等等。只有在下车、下楼时,男性才可以走在前面,以便照顾女性;进餐厅、剧院时,男子可以走在前面,以便先找到座位。
但是,在尊重老人、妇女时,也应考虑到各地不同的观念和习俗。例如,在中国,人们习惯对老者以“老”为尊称,而西方老人讲究独立并不愿别人称自己老,不愿给你搀扶。
总之,国家公职人员务必严格遵守这些原则——举止文明、低声交谈、注意坐立姿势、遵守时间、见面时打招呼、尊敬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