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金融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

2018-06-11司俊

丝路视野 2018年31期
关键词:金融专业职业素质课程设计

司俊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人才职业素质的要求已越来越高。在企业用人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职业素质的提升对于高职学生求职发展已然成为一块必备的“敲门砖”。职业素质主要是指职员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的综合素质,不能简单以工作绩效来衡量。为此,高职院校亦要顺应形势发展,以系统化、多元化为要素,完善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

【关键词】职业素质;课程设计;金融专业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化经济也朝着更多元化、全球化的方向挺进,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市场竞争正在逐步转化为人才激烈竞争的时期,人才的职业化程度决定了市场对求职人员的“容纳性”。各行业用人的标准较为看重两点,即职业道德品质及职业精神,而我国金融类高职院校学生在求职或者工作岗位中表现出来的知识转化能力差、工作能力提高慢等问题,根本原因就是欠缺职业素质的培养。为此,金融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迫在眉睫。

一、金融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问题

(一)强调能力为本,忽略素质培养

现阶段,由于中国教育根深蒂固的思想,认为能力才是关键,因此,金融类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能力,但忽视了学生职业素质养成。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金融类高职院校的学生更不善于表达,在面对用人企业的面试时,以及在学历和证书的要求上,金融类高职院校的学生没有任何优势可言,由此形成恶性循環,高职金融人才无人问津,最终使得高职院校不得不调整相关专业模块设计,以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二)盲目效仿,缺乏特色

我国金融起步比较晚,基础也比较薄弱,和西方国家有很大的差距,再加上缺乏人们的关注,金融类高职院校专业金融人才的培养困难重重。从我国高职金融专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基本都存在盲目效仿其他金融院校的现象,成为阻碍金融院校学生培养的关键问题。

(三)素质教育方式落后

素质教育课程应该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开发和设计,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开发主要形式为开设职业指导课,其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择业观与职业观的教育,向学生介绍社会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和求职途径,并教会学生加强自身人身、提高职业决策能力等。这样的做法,导致职业素质教育课的内容仅仅以提供职业信息的就业指导为主,职业素质等个性化测评方法的普及范围比较有限。

二、金融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新思考

(一)立足经济素养

21世纪的今天,经济素养(Financial Literacy)日益成为各国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美国国家经济教育理事会(NCEEI,2009)提到:“一名公民作为消费者、生产者、工作者在社会上担任着不同的角色,需要经济素养的指导,对理解他人和对工作作出正确的决策”。经济素养已经成为数字化时代人们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目前,经济素养定性为:一种对经济问题界定、选择对策、消费、从中赢利以及分析工作动机的一种能力;又指能通过收集和组织经济事件,对经济形势和公共政策的变化进行原因分析的一种能力。

(二)强化人文素养

21世纪是信息膨胀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来临对金融类高职学院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都带来了极大的改变。全面开放的环境,使得中西方文化不断地冲击和融合,同时也要求高职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底蕴和人文精神,并在工作中将其发扬光大,实现与现代的对接。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应当强化本土文化与全球视野的融合。

(三)重视道德素养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企业对员工的最基本要求。高职教育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高职生在校时间短,理论学习时间短的实际,也造成了他们在工作中更容易受到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冲击,因此,对金融类高职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尤显重要。加强金融类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将会更有益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三、金融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探索

(一)专业培养为主。素质培养为本

金融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本着引导和规范的原则,必须坚持注重职业素质培养的理念。首先,金融类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把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放到与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相对等的地位上;其次,金融类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上也要尽可能地规范比例,将职业素养培训列为重要科目。

(二)立足本校特色。构建职业素养培训体系

金融类高职院校要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职业素养培训体系,发挥金融专业学生的特长,利用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的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准绳,发挥学习优势和特色。金融类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在于个性特征明显,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力强,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非智力及能力因素进行定向的人才培养,这对提高高职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职业发展能力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建立立体化教育平台,促使学生养成良好职业行为习惯

金融类高职院校应将职业素养教育贯穿每个学生的求学生涯中,建立立体化的教育平台,更早的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教育学生更好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同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结合本校本专业的特色,构建由认识——制度——实践层面组成的三位一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模式。

猜你喜欢

金融专业职业素质课程设计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互联网时代独立学院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研究
新常态下高职金融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研究
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的电气设备课程模块化改革与实践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金融专业对学生就业前景的分析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案例分析法在金融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究
关于完善课程设计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