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施路径探究

2018-06-11陈小珏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8年12期
关键词:教育路径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

摘 要: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导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当前,各高校在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存在实操性不强、学生心理成长阶段性、全面性需求不够等问题,难以体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成效。本文以韶关学院文学院为例,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对如何组织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创业提出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路径

作者简介:陈小珏,韶关学院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研究。(广东 韶关 512005)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35-0114-02

高校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准备期,是个人职业生涯前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科学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领大学生尽早明确提升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的求学求职目标,成为近年来高校学生工作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但从面向社会职业需求转型的衔接而言,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普遍重理论模型教育、轻实操性,缺乏实际指导性和前瞻性;尤其是教学具体案例分析,往往只侧重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考察,忽视了学生心理成长的阶段性、全面性的需求。本文以系统的理论研究为基础,结合大学生在校四年学习生涯的阶段性心理特点以及当前高校人才培养转型趋势,立足学科思维与特点,通过有针对性地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践课程,探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系统化与个性化的多元辅导模式,以切实帮助大学生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效性。

一、韶关学院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现状分析

1.高校学生普遍对就业认识不足。我国正处于经济改革和发展时期,毕业生逐年增加,就业岗位呈现结构性不足;学生择业观念相对滞后,导致学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高校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准备期,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认识,让他们适应社会就业新趋势,提升就业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相关调查研究发现,一些本科在校生学习动力不足,如学习目标不明确、自主学习能力差、职业生涯规划缺乏等,严重影响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造成大学生就业压力大与学习动力不足的尖锐矛盾。

2.韶关学院“三型人才”培养计划概述。韶关学院“十三五”发展主要思路和目标是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为核心,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为此,文学院学生管理工作也以培养“三型”人才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思考探索目前学生管理新模式。从2012年开始,文学院开始探索构建以文学院学生“112”工程为基础、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管理为抓手、以營造良好学风为引领、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为核心、以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每年举办一次学术文化节或社团文化月)为平台的人才培养管理模式。

3.韶关学院文学院“第二课堂”创新实践情况。近年来,文学院学生管理工作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为根本,积极创新“第二课堂”教育实践模式,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第二课堂”内容主要包括“一个目标,两个平台,三个作用,四个阶段”。所谓“一个目标”就是紧紧围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展开。“两个平台”就是将文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精品项目——“112”工程(读100本名著、写100篇文章、背200首诗词)进行升级改造,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融合。按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求,有计划地划分到8个学期完成。“三个作用”旨在发挥辅导员的思政引导作用、学生竞赛活动实践教育作用、监督奖惩机制的激励作用;“四个阶段”指大一到大四学段目标的完成。同时,针对汉语言文学、秘书学、新闻学等专业的不同特点,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

二、文学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路径评析

1.“两个平台”的融合改造。两个平台主要指“112”工程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以学为本,围绕“112”工程改造,夯实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为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做好知识储备。结合当下大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需求,学院通过组织班级民意调查、专业课教师探讨研究,重新修订“112”工程书目,增加了新闻专业书目需求,尤其在报刊、网站、媒体节目的甄选上紧密结合新闻专业及学生关注话题。为扩充知识量储备和视野,还增加了哲学类书目的阅读。同时,制定“112”工程具体实施方案,引入学生导师制管理办法,引导学生形成四年的个人学习规划。结合校图书馆“读书月”主题,学院与学校图书馆联合开展“经典阅读”系列教育实践活动。旨在以阅读经典书目为载体,提升学生知识储备、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通过举办“经典阅读”学术专题讲座、百篇经典阅读活动、“经典阅读”论文竞赛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读书的信息、教育和服务职能作用,推动全院学风建设发展。

2.“三个作用”的积极推进。(1)充分发挥辅导员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中的作用。首先通过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创业基础等课程,让学生从自身情况、个性分析的基础出发,拟定大学阶段的总体发展目标,涵盖思想品德、学习科研、社会实践、素质拓展等四个方面的分学年、分学期发展规划以及实现发展规划的具体措施和行动计划方案,并由专业导师给予及时指导。其次,加强对优秀校友的联络工作。通过邀请优秀校友回校开展专题讲座、讨论会、专业见习等方式,树立就业典型,并就学生的专业与职业融合发展给出重要建议等。引导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争取做到“专”而“博”。再次,设计“成长记录单”并组织学生填写,进行长期跟踪调查。根据调查的具体情况,或进行目标强化,或进行措施调整,或进行规划修订,帮助学生逐渐树立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最后,召开阶段性总结表彰会,表彰奖励如期完成规划目标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同时,每个学生、每个班级、每个年级分层次地找出大学生涯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实施行动计划的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启动新一学年的大学生涯规划设计行动。

(2)通过每年举办一届学术文化节或社团活动月,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具体包括:以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能力为主的阅读经典大赛、诗歌朗诵大赛、辩论赛、师范生技能比赛、三笔书法比赛;以培养新闻专业能力为主的微电影比赛、新闻评论大赛等。这些比赛实践成为学生提高专业素质、展示专业能力的重要平台。截至目前,学院连续举办了8届学术文化节、7届社团活动月,得到广大师生的高度认可与喜爱。

(3)建立校内校外监督机制。校内要建立检查监督团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责任。要求学生在充分认识自己、认识所处客观环境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书。整个方案应全程跟踪监控实施状况,并做好阶段性总结以求持续改进,通过设计各种课外活动平台检查和展示活动成果。校外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做到“学校—家庭”教育一体化。大一入学期间及大四毕业期间学院会分别召开学生家长会,建立学生家长微信群,共同关注学生成长成才。邀请家长对子女的大学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提出参考意见,对整个规划的实施工程尽可能的实施监督。每学期学院学工办将学生的“成长记录单”寄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子女在校的日常表现,并建立长期监督机制,不断反馈检查成效。

3.“四个阶段”的计划目标。根据大学四年学生心理成长的阶段性、全面性要求,以年级为单位,制定四个阶段的计划目标。大一时,设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注重思想引导教育,帮助学生成功过渡到大学生活。立足认识学校环境、专业环境、就业环境三方面,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讓他们从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两方面来认识自己。大二时注重专业知识学习,逐步践行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着重设计一个行之有效、能进行量化管理的生涯规划目标指标体系。我院以“112”工程为目标体系,在夯实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专业学习与职业目标之间的关系,明确自己的生涯规划方案。大三时注重专业技能培养,着力提升大学生涯规划实施效果。以理论学习为指导,以实践活动为检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大学生涯规划系统化与典型化的有机结合。积极发挥辅导员、班主任、专业导师等团队作用,关注学生实施规划的过程,及时切实地给予实施措施建议,纠正可能发生的偏差。学院通过开展学术文化节(社团文化月)等“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专业性竞赛,努力提升就业竞争力。大四时可由大学生涯规划延续到职业生涯规划,着力增强持久性就业力,加强毕业生的择业观、就业观教育。打破传统就业观念,鼓励学生先就业、再择业、积极创业,把具体岗位、行业与自身发展相结合。辅导员通过就业指导、创业基础等课程,分析解读国家、地方的就业创业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当村干部或支教,到基层当社区工作者,应征义务兵或士官,为国家基层建设出力。教师要关注了解国家、地区政府针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参考文献:

[1]谭家德,谭敏.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途径[J].前沿,2014,(3):153-154.

责任编辑 秦俊嫄

猜你喜欢

教育路径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路径探索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民族文化传承的家庭教育路径